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2022北京冬奧會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從去年夏季的冬奧特許商品發布,到前不久的冬奧制服發布,冬奧之風已隆重登場,也給一直流行的運動時尚進一步打上國貨和科技的烙印,讓融合了中華傳統文化精粹和前沿科技的運動服裝及裝備走入百姓生活。
冬奧制服:將中國傳統水墨山水與冰雪運動**融合
冬奧制服裝備供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工作人員、技術官員及志愿者穿著使用,包含服裝、鞋品、配件三大類。設計師賀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解釋了制服的“雙奧”傳承,比如冬奧制服上衣的灰色水墨意象,源自冬奧色彩中的長城灰,而長城灰正是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色彩延展而來,連接了北京夏奧與冬奧,體現“雙奧之城”的風采。
冬奧制服裝備的外觀設計,靈感來源于中國傳統山水畫與冬奧會核心圖形的雪山圖景。其核心圖形設計展現了中國傳統“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合了京張賽區山形、長城形態以及《千里江山圖》的青綠山水。其運用具有中國水墨畫韻味的筆觸、濃厚淡薄的線條、遠近虛實的層次,將傳統美學和冰雪運動巧妙融合在一起。
在色彩選擇上,霞光紅、長城灰、天霽藍、瑞雪白,這些冬奧色彩系中的主色勾勒出冬奧會的恢弘場景與空間意境,以及冬季運動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其中,沉穩的墨色和躍動的霞光紅展現了工作人員的實干和熱情,同時黑與紅也代表中國古代祭祀天地的服裝色彩,是*高等級的禮儀色彩,也表達了中國作為衣冠大國的禮儀與文明。中性的長城灰則彰顯技術官員的客觀公正。
志愿者制服中的“天霽藍”,是中國傳統陶瓷珍品——霽藍釉的顏色,發色沉穩有寶石般的光澤,而藍色讓志愿者們穿上更加朝氣蓬勃。“瑞雪白”作為制服的調和色,象征在白雪覆蓋下的世界純凈高潔,同時“瑞雪兆豐年”的吉語也契合了北京冬奧會的舉辦時間——春節。
工作人員和技術官員服裝以不同的山水位置和顏色變化來區分;志愿者服裝既有山水的圖形,也放大了核心圖形中的長城元素,對角線的動態構圖,形成持續流動、跳躍、進取向上的視覺意象。這種將中國水墨山水的神韻與運動相結合,塑造出的與眾不同的冬奧之美,讓許多人紛紛留言:“真想擁有!”
國貨“真香”:品質提升、價格親民,買的更是一種自豪感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安踏、李寧等國貨運動服飾的銷售額已占據網購平臺前三甲,超越阿迪達斯、耐克等老牌國際品牌。記者打開天貓安踏旗艦店,首頁上“國旗款運動服裝”“熾熱科技冰雪羽絨服”“KT1氮科技運動鞋”……這些帶著濃郁冬奧氣息、充滿科技感的商品讓店面與眾不同。自2017年起安踏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體育服裝合作伙伴,既服務“**運動表現”,還推出國旗款運動服裝等時尚產品,已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
過去人們選擇安踏、李寧等國貨運動服飾,圖的是性價比——
快護暖美:冬奧會加速運動服飾科技化
科技與服裝相結合,在運動和戶外服裝中運用的*早*多,而“快、護、暖、美”也是我國運動員參加2022冬奧會“戰衣”的功能設計核心。
記者想為家中老人買一款具有擋風、保暖、圖標反光、多衣兜等特點的羽絨服,結果商場導購問:“請問您要抗幾級風的?我們的抗風型羽絨服有兩款,一款是冬季登雪山穿的,能抗7級以上大風;另一款適合在城市穿著,可抗2-3級風。”記者盲目選擇了可抗7級風的羽絨服,結果老人穿不了,因為太熱了。科技的力量就是這么強大。
日常生活需要擋風,而運動則需要抗風阻。我國此次在冬奧會上為運動員準備的“戰衣”就注入了十足的“抗阻”科技。以速度滑冰比賽服為例,國家冬季運動服裝裝備研發中心主任、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劉莉說:“(比賽服)有56個不同部件,部件上集合著各種裁剪的結構、各種研發的減阻類面料,它的安放位置以及面積大小等都做了非常多的設計,而且在風洞里進行了長時間的對比測試。”
運動服的保暖和排濕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保暖好的運動服還能細致分類:你想要適應多少度的環境?排濕功能想要濕透后30分鐘干還是2小時干?而在御寒保暖上,冬奧會“戰衣”運用了兩大我國自主研發的科技面料——熾熱科技和防水透濕科技。熾熱科技運用立體結構保暖材料聚熱棉,具有光蓄熱性能,可將熱量流失阻隔效果提升約20%,能夠瞬間升溫,高效蓄熱;遠紅外石墨烯材料,可顯著提升遠紅外輻照升溫,超過國家標準一倍;另外,超級羽絨附著納米級保護層,防水防潮的同時比普通羽絨增加30%蓬松度,超強保暖。這種防水透濕科技還能在防止衣服淋濕的同時,及時導出人體排出的濕氣。
相信未來國貨運動品牌會將更多奧運制服中的高科技運用到日常運動服飾中,無疑將給我們帶來更多運動時尚新風潮和科技紅利。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