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近期,關于印度紡織訂單大量流回國內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記者從業內了解到,確實有
自今年8月服裝出口額首現正增長以來,數據一路向好。中國海關總署近日公布的貿易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紡織品服裝出口整體實現較快增長,其中,9月服裝出口持續增長。紡織、服裝訂單也在近期爆發。行業景氣度還傳導至上游市場,棉花、
意外飛單來襲
臨秋,國內一些紡織加工廠在經歷了疫情后終于開始忙碌起來。一家位于浙江的印染廠早在國慶前就在內部發文:10月1日“國慶節”、“中秋節”不放假,上班員工每人補貼200元,在當月工資中體現。“這次國慶放假時間上也是有所壓縮,以往都是3天,今年為了趕交期只放2天。”一家位于山東的家紡加工廠采購部的工作人員說他早在節前就開始感受到紡織行情轉好。“*近接到的(海外)訂單慢慢多了起來。”他注意到,上半年空著的工位已經補齊人員返工,“像我們這樣的常年做外銷的工廠,
據了解,轉移的訂單有棉紗等紡織原材料,也有毛巾、床單等簡單品類,主要供應超市類需求。此前,我國企業布局在東南亞生產線的訂單也部分轉向國內生產。除此之外,受新冠肺炎的影響,印度紡織行業出現停工,因此印度訂單也大量流出。印度的紡織品生產在國際上占有重要地位。公開資料顯示,印度是全球*大的產棉國和黃麻產國,紗線產能占全球22%。受疫情影響,印度的棉花加工出口、棉紗布生產等整個產業鏈都遭到強烈沖擊。
上海另一家大型服裝出口企業業務負責人表示,目前印度相關產能可能只剩下30%左右,有客戶分流了大約兩三成的服裝訂單到孟加拉國和中國,公司還收到孟加拉國的針織毛衫回流訂單。
訂單從何而來?
據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1~9月,我國紡織服裝累計出口152 0173 3840.7億元,增長12.2%,其中紡織品出口8287.8億元,增長37.5%,服裝出口6868.9億元,下降8.1%。9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1967.9億元,增長14.5%,其中紡織品出口912.3億元,增長33.4%,服裝出口1055.6億元,增長2.1%。據多名業內人士介紹,紡織企業訂單改善,一方面來自國內“雙十一購物節”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外貿訂單增加,包括印度部分訂單轉移至中國。此外,冷冬預期也增添了市場對冬裝需求的期待。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印度轉單到國內的不會是長期需求,而且紡織行業整體還面臨原材料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價格因素干擾,全年的訂單總量可能還是會下降。但不可否認的是,近期紡織服裝出口迎來回暖跡象。不少紡織出口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7月份開始,外需訂單突然爆發,詢價和拿貨的數量都增加,有企業的訂單排到了明年1月份。上海某服裝出口企業業務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服裝出口的跌幅在收窄,8月份以來歐美市場補庫存的需求增加,9月份很多客戶要求補單,詢問有沒有其他客戶取消的庫存。隨著紡織服裝行業整體回暖,市場需求趨于旺盛,棉花、滌綸、粘膠等原料
如何留住訂單?
今年上半年,國內紡織行業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尤其是外貿訂單這一塊,紡織行業的庫存出現不斷累積,對于下游工廠來說,資金和庫存成本均給企業帶來較大壓力,隨著歐美經濟的重啟,疊加這部分訂單轉移至國內,對于下游企業來講是一個較大的利好。根據機構對于下游部分企業的調研發現,歐美大型超市里的家紡需求較大,因為疫情期間沒有補貨,導致超市里的這些家居用品的庫存消耗殆盡,因此補庫的力度是很強的。
除家紡訂單之外,部分紡織行業的其他國外訂單也轉移到國內生產。上海一家以生產手袋、箱包和皮帶等產品為主的公司負責人介紹,自8月份以來,有客戶突然將很多原本在印度的訂單給了公司,主要是錢包和手袋的訂單。
盡管目前紡織行業出口表現**,但對于一些回流訂單,紡織服裝業內普遍判斷是“應急訂單”。“我認為此類訂單更多還是應急之舉。轉移速度快,說明此類訂單通貨性質更強,買家更看重價格、加工速度等因素。一旦印度國內生產能力恢復,國內生產成本優勢降低,訂單能否長期留在國內還需進一步觀察。”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紡織業研究員表示。其他多家企業負責人也表示,由于在勞動力成本上不占優勢,這些訂單很難在國內久留。紡織行業是一個
我國是國際上紡織產業鏈*完整的國家,紡織服裝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但目前我們的優勢主要還是體現在中低端產品,而非高附加值產品,因此在紡織的高端領域,我們仍需打磨自身的技術和工藝,彌補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同時,優化自身結構,挖掘新盈利模式,發展新技術,隨著我國紡織產業鏈的不斷成熟,紡織服裝行業也將更具國際話語權。
來源|上海證券報21世紀經濟報道**財經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