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
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作出的重要指示,為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繭價每公斤比其他品種多2—4元;絲長、解舒率高,能生產**以上高品位蠶絲。去年,“桂蠶8號”在我區試點推廣,各方反應效果良好。
“‘桂蠶8號’是我區農業農村系統科研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重大突破。其產量高、強健好養、抗血液型膿病強、繭型好、繭色白,綜合性狀優于同期廣西主要推廣品種。”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家蠶遺傳育種研究室主任閉立輝研究員介紹,預計今年推廣量達50萬張以上,下一步將作為主推品種在全區推廣。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
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李標告訴記者,蠶桑機械也納入農機發展重點,圍繞桑樹種植、管理、采收、智能養蠶等環節,我區正加強省力化技術裝備研發,開發蠶桑機械和智能機器人。通過云平臺等數字技術,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推進數字新興技術在蠶桑產業的應用,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蠶沙集中堆放在蠶沙池中,利用微生物堆漚無害化處理,成為優質有機肥還田。平果市馬頭鎮古念村種桑養蠶脫貧奔康產業園里,蠶沙在致富帶頭人黃培連的蠶沙池中,呈現“保護環境,改善土壤,提高效益”三重效應。
“以前村民們不知道如何利用蠶沙,當作廢棄物隨意傾倒,不但污染環境,還很容易造成蠶病暴發。”黃培連說。
“經過多年研究開發,目前我區已摸索出一套成熟且簡易實用的蠶沙、桑枝廢菌包無害化堆肥處理技術。生產的蠶沙有機肥和桑枝廢菌包有機肥返施桑園,肥效高、改良桑園土壤效果顯著,形成‘桑樹—養蠶—蠶沙、桑枝—有機肥—桑樹’的循環生態種桑養蠶模式。”廣西桑蠶產業創新團隊首席專家陸瑞好研究員介紹,全區每年養蠶產生干桑枝約300萬噸、蠶沙400多萬噸,對它們的綜合開發利用成為延伸蠶桑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蠶沙生產有機肥,桑枝栽培食用菌,繭衣絲綿加工蠶絲被,鮮桑枝加工桑飼料養殖牛羊雞鴨等畜禽,桑樹的果葉拓展開發桑葚酒、桑葉茶、桑葉菜等食品產品,我區的蠶桑產業從傳統單一種桑養蠶到物盡其用,實現綜合開發應用。目前,全區*大的繭絲綢循環經濟基地宜州區,已建設桑枝食用菌示范基地28個,年產菌棒8500萬棒,產值超2億元;3家蠶沙處理企業收集蠶沙生產有機肥1.5萬噸,產值152 0173 3840多萬元;年生產蠶絲被25萬多床,產值2億多元。
低產改造后,蠶繭畝產從80公斤提升到135公斤,每畝增收2000元。在此基礎上,延伸采摘體驗、桑葚釀酒、桑枝育菌等產業鏈條,建成覆蓋周邊村1萬余畝古絲綢蠶桑產業核心示范區,帶動建成桑葚采摘示范園8個、蠶農特色產業園300多個……凌云縣“泗水繽紛”田園綜合體通過“生態+產業+文化”的方式,實現以蠶桑為主打的特色優勢產業全鏈條提質增效,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為轉變生產模式,提高蠶桑生產效率,各地充分發掘蠶桑文化底蘊,鼓勵社會工商資本加大參與投入力度,開發打造具有生態功能、觀賞功能、養生功能、科普功能、文化功能的多功能綜合蠶桑主題產業園,大力發展桑園、蠶鄉等鄉村旅游,拓寬產業興旺、蠶農增收的渠道。
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郭緒全表示,脫貧攻堅中,蠶桑產業是我區功勛產業;鄉村振興中,我區將發揮蠶桑產業持續“供血”作用,構建現代蠶桑產業體系,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