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2020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財政部積*參與并推動RCEP協定,在貨物貿易
財政部表示,RCEP協定貨物貿易自由化成果豐碩。各成員之間關稅減讓以立即降至零關稅、十年內降至零關稅的承諾為主,
財政部指出,RCEP順利簽署,對增強各國疫后經濟恢復、促進長期繁榮發展具有*為重要的推動作用。貿易自由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將為區域經貿繁榮帶來更大促進。協定的優惠成果直接惠及消費者和行業企業,將為豐富消費市場選擇、降低企業貿易成本發揮重要作用。
超九成商品或零關稅
中國加入全球*大自貿區,超九成商品或零關稅,影響有多大?
11月12日至15日,第23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23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第15屆東亞峰會(EAS)、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和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ABIS)以視頻方式舉行。據新華社,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15日在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正式簽署。
RCEP的簽署意味著區域內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據了解,貨物貿易降關稅覆蓋的貨物范圍達到了90%以上。同時,與傳統的自貿協定不同,協定緊跟全球貿易發展趨勢,納入了很多全新的貿易形式,包括電子商務、
當前國際形勢下,RCEP經過8年談判得以簽署,讓人們在陰霾中看到光明和希望,表明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是大道、正道,仍然代表著世界經濟和人類前進的正確方向。
人口、GDP、
均占全球總量30%左右
RCEP談判于2012年由東盟10個國家發起,邀請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韓國、新西蘭6個國家參加,目標是在與這些國家簽署的各個“10+1”自貿協定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達成一個新的大型自貿協定。談判從2013年正式開始。2019年11月第三次RCEP領導人會議在泰國曼谷舉行并發表聯合聲明,宣布15個國家結束全部文本談判及實質上所有市場準入談判。
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RCEP 15個成員國人口、GDP、出口額、吸引外商投資均占全球總量30%左右,是世界上涵蓋人口*多、成員結構*多元、*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也因此,RCEP協議的簽署被認為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影響,備受關注。
RCEP協議中所含內容十分廣泛。據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協定緊跟全球貿易發展趨勢,納入了很多全新的貿易形式,電子商務就是其中之一。除了電子商務,協定還包括知識產權、競爭政策、政府采購、中小企業等內容,超過世貿組織規定的范疇。
RCEP將為區域內國家帶來好處
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今天,RCEP的達成將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協同發展,在全球經貿環境下行的背景下促進區域貿易自由和全球經貿合作。
市場認為,RCEP對于整個亞太地區都意味著巨大商機。一是RCEP15是對現有的各個“10+1”自貿協定集體的升級。將會形成區域內統一的規則體系,有利于解決當前區域內的“意大利面條效應”。此前,東盟10個國家和其他5個國家分別簽了協定,這么多的協定,原產地規則、投資開放規則、服務貿易規則都不一樣,像“意大利面條”一樣裹在一起。二是有助于本地區內根據比較優勢來形成供應鏈和價值鏈,對本區域內的商品流動、技術流動、服務流動、資本流動,包括人員跨境流動都會有非常大的好處,形成“貿易創造”效應。三是對區域外的投資者來說,進入一個國家,就意味著進入到整個區域的國家,發展的市場和空間都會大大增長,所以有助于本地區吸引區域外的投資。
RCEP其他14個成員國均是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今年以來,東盟歷史性地成為中國**大貿易伙伴,雙方貿易投資在世界經濟低迷背景下逆勢增長,今年前9月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接近去年全年,中國對東盟全行業直接投資同比增長76.6%。韓國是中國第五大貿易伙伴、第三大
不過,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經貿合作仍有較大空間。以東盟為例,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隨著中國邁向全球價值鏈上游,中國與東盟在產業內分工的關系有望加速由競爭轉向合作。中國向東盟提供關鍵技術、零件、設備以及市場需求,由此東盟將得以充分發揮其資源、勞動力等要素稟賦,在下游環節形成規模生產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RCEP是日本首次與中韓兩國簽署貿易協定。中韓兩國去年分別是日本進出口的**和第三大貿易伙伴。日本是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劉軍紅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日韓貿易總額超過5000億美元、中國東盟貿易總額也超過5000億美元,均接近中美貿易總額,澳新是中國主要的資源能源、農產品(6.710, -0.12, -1.76%)來源地。RCEP各成員國“一個都不能少”。
中國自貿“朋友圈”穩步擴大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國對外開放的力度不降反增,持續推進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家簽自貿協定和區域貿易協定。
除了力推簽署RCEP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柬埔寨王國政府自由貿易協定》于10月12日正式簽署。同時,中國-韓國自由貿易協定、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等現有的貿易協定,正在按計劃有序推進。
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此前的政策吹風會上表示,中國將力爭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落實好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推進制度型開放,加快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我國應顯著提升區域自貿協定對貿易的實際帶動作用,提升區域自貿協定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爭取到2025年,我國與已簽署區域自貿協定對象國間的貿易額占貿易總額的比重,由2019年的35.2%提升至50%以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表示,《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是主動應對規則之爭、積*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重大舉措。中國采取的這種提升戰略,是通過求同存異、尋求*大公約數的辦法來建立基于規則的信任,進而助推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程實認為,未來新一輪全球化并不是上一輪的簡單重復,而將呈現截然不同的新結構。世界不再是平的,而是轉向“多峰結構”,由多個區域化共同體構成,形成一個產業內貿易區域化、產業間貿易全球化的嵌套體系。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將**全球化,進而成為全球化體系的支柱。順應這一歷史趨勢,目前北美、歐洲已經加快了區域化建設。其中,美國宣布退出TPP,轉而簽訂美墨加免關稅新協定。
當前的中國在需求側已成為與美國接近的全球第二大單一市場,2020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大消費市場。同時,在供給側,中國具有獨特的完整產業鏈優勢,并位居亞洲價值鏈體系的**樞紐。中國已經成為事實上的亞洲“供給-需求”雙中心。
程實表示,中國的選擇不僅關系到自身的開放,更關系到區域化與全球化的未來。
(綜合中新網、人民網、新浪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