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蠶生春四月,春桑正含綠。4月27日上午,記者驅車沿富順縣古佛鎮華福村、火車村看到,公路兩側、遠山近嶺,嫩綠的桑葉在暖陽下散發出迷人油亮光色。桑田里,村民有的采桑葉,有的摘桑葚,“美麗鄉村振興圖”盡收眼底。“全鎮蠶桑果桑種植面積5000多畝,進入豐產的3000多畝,”副鎮長韓玉告訴記者,“蠶桑果桑產業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鞏固了脫貧成果。”
古佛鎮有栽桑養蠶傳統,近年來,年產蠶繭達到152 0173 3840張(每張45斤以上為一張)左右,收益150多萬元。1996年,華福村村民何先貴退伍后養桑蠶,20多年后的今天,他已成為帶動進300家農戶栽桑養蠶的帶頭人。記者在老何的蠶房看到,一個個特制蠶床里,密密麻麻的蠶種,正在啃噬嫩綠的桑葉,“蠶子再長大點,就拿給其他養蠶戶喂養,生產蠶繭”。據他介紹,蠶繭每年可養5季到6季,每張蠶繭可以賣到152 0173 3840元以上,他帶動的養蠶戶戶均年收入少的三四萬元,多的超過10萬元,脫貧戶董朝華就是受益者之一,“每年要賣10張蠶繭,加上養魚喂雞,一年下來2萬多的收入不成問題。”
目前正是桑葚采摘季,記者看到,山坡上、小道邊,郁郁蔥蔥的果桑樹上,掛滿了紅紅綠綠、紫黑油亮的桑葚,從自貢、瀘州等地趕來體驗“生態文化桑葚采摘之旅”的男女游客,穿梭桑樹下,盡享采摘樂趣。“現采現摘,每斤5塊。”華福村68歲的桑葚種植戶潘用余笑得開心,他說今年雖受天氣影響產量減少了點,但賣桑葚的收入比去年的6000多元也少不了多少。韓玉介紹說,2016年,古佛大面積推廣“蠶桑樹嫁接優質果桑”技術,到現在,果桑面積超過了1800畝,是全市規模*大的桑葚種植基地,其中華福村600多畝果桑,由脫貧戶種植的就有160多畝,“每畝產值5000元計算,脫貧戶們每年戶均可增收三四萬元”,村黨支部書記梁仁珍說。
“蠶桑+果桑”產業,已成為古佛鎮的主要產業之一。隨著果桑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鎮黨委、政府把目光盯在了桑葚深加工上,新建的桑葚烘干廠即將投產,“烘干廠主要把果農多余的鮮桑葚加工干桑葚,為醫藥、釀酒等行業提供原料,”韓玉說,“這不僅能解決鮮桑葚存貯期短、運輸不便的困難,還能增加農戶、脫貧戶以及集體經濟收入。”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