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2019年集體經濟收入5萬多元,2020年集體經濟收入56萬元……特殊時期下,廣西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三江村的集體經濟收入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增加了很多。
而在2015年時,該村還是一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沒有任何收入。短短幾年,三江村發展種桑養蠶產業,漸漸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大道。
7月9日這天,三江村祥聯合作社的一間蠶房里,幾名村民正在收蠶繭,看著一個個雪白的蠶繭,大家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收蠶繭時用電量不少,南方電網廣西南寧邕寧供電局黨員服務隊特意上門提供供電服務,幫助合作社加快收獲蠶繭的進程。
“現在我們的桑蠶產業扶貧基地都采用自動化,從桑苗的選育、給蠶喂食再到分選蠶繭,每個環節都需要用到電。從項目一開始實施,供電部門就全程服務,給我們充足的電力保障,真的非常感謝。”說到供電服務,三江村的村支書李文傾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優質服務助桑蠶產業找到“新絲路”
種桑養蠶一直是三江村的傳統產業,但是受制于傳統落后的養殖方法,養蠶規模做不大,村民收入有限,很多村民紛紛外出務工。
為了尋找致富之路,三江村村委一籌莫展,思考探尋特色項目,南寧邕寧供電局得知后,也積*加入到該村的脫貧小組,大家分析探討,種桑養蠶在三江村已有30多年的發展基礎了,只是技術比較落后,沒有形成規模。與其四處尋找其他發展項目,不如深耕自己已經有的項目。
說干就干,定下之后,三江村馬上宣傳,發動群眾,流轉了152 0173 3840畝土地。對引進先進技術,建立了那樓鎮三江村現代生態桑蠶產業扶貧示范園。
以前是人工養蠶為主,而新建的蠶桑扶貧示范園全部采用現代化設備,小蠶共育室、蠶繭收購站、蠶沙無害化處理一應俱全。
南寧邕寧供電局全程參與,提前謀劃,安裝變壓器、拉線,在示范園建設之前線路全部通電到位,為三江村建設現代生態桑蠶產業扶貧示范園提供了充足的電力保障。
提到當初示范園建設的時候,村支書李文傾感慨萬千:“示范園建設處處都需要電,當時若不是南寧邕寧供電局的周到服務和幫助,我們示范園建設肯定跟不上進程的。”
可靠電力助村民走上致富路
桑蠶產業扶貧示范園建好以后,三江村按照“政府支持推動、市場經營運作”,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經營管理模式建立全面合作關系。
三江村主要有兩個養蠶合作社,分別是那樟合作社和祥聯合作社,為了確保合作社不因電力因素受一點影響,南寧邕寧供電局組織成立專門的黨員服務隊,全程服務兩個合作社。
“從合作社成立之初到現在,我們這里幾乎沒有停過電,除非是遇到惡劣的臺風天氣。”說到供電服務,祥聯合作社的負責人之一張大微回憶道。
2019年9月,臺風來襲,南寧邕寧供電局那樓供電所提前通知合作社做好應急準備,同時在出現停電情況后,快速響應組織搶修,不到2小時便恢復供電,因此合作社的蠶桑產業也未受到影響。
隨著三江村蠶桑產業形成規模,桑蠶產業扶貧示范園帶來的效益日益明顯,示范園里*大的合作社有23棟蠶房,每棟的產值為1600至152 0173 3840斤蠶繭,共吸納了300多名村民在合作社務工。
“手腳麻利的,摘桑葉**有150塊錢,養蠶的,一個月有2800至3000塊。”張大微介紹。
正在祥聯合作社收蠶繭的村民韋妹劍,她之前一直在外面務工,后來因為村里合作社興旺起來,在合作社摘桑葉、養蠶、收蠶繭都能賺到不少錢。2019年初她便回到村里。
“在家門口上班既方便,又能賺錢,誰還想去外面呢?”韋妹劍笑道。
該村很多起初始還不相信合作社能給村民帶來好處的村民也逐漸改變想法,紛紛加入到合作社。
經過努力,傳統落后的桑蠶產業慢慢蛻變成了三江村村民走上致富之路的特色產業。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