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近年來,武漢紡織大學大力實施科技實力攀登工程,聚焦基礎研究和專業前沿,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培育了一批標志性科研成果,在服務國家需求和重大項目中貢獻了紡大方案和紡大智慧——在堅持科研強校的辦學理念和“以特色求生存、以服務謀發展”的辦學宗旨下走出了一條科研強校之路。
深挖特色厚植科研強校理念
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的武漢紡織大學,如今已經走過60多年的辦學歷程。多年來,武漢紡織大學深耕紡織專業領域,實施科技工作“特色發展、重點突破”戰略,構建“現代紡織、大紡織、超紡織”發展格局,打造以紡織為龍頭,理工科為主體,人文藝術、經濟管理為兩翼的“一體兩翼”學科布局;學校立足產業發展會聚高端
2018年學校入選湖北省國內**學科建設高校。在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中,學校有7個學科上榜,取得了2B3C的成績,綜合評估結果位居湖北省屬高校第5位。目前,學校擁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繡)傳承基地各1個,同時擁有一批省級重點研究基地,平臺建設水平位居省屬高校前列。2019年,學校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論證,科研平臺進入“國家隊”行列。
聚焦前沿培育國際**成果
學校主動對接重大戰略需求,聚焦共性關鍵問題,強化應用基礎及應用技術研究,形成了紡織纖維材料、紡織先進制造、創意藝術設計等領域的優勢。
近幾年學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
學校一批重量級科研成果已達到國際國內**水平。在紡織纖維材料領域,功能紡織面料、納米纖維過濾材料、海藻纖維及白芨多糖纖維醫用敷料等一批產業化成果以及儲熱纖維、POM高性能纖維、人造血管等一批成果已進入中試階段;在紡織先進制造領域,嵌入式復合紡紗、柔潔紡紗、重聚紡紗、靜電紡紗理論與技術在全行業大力推廣;在創意藝術設計領域,學校連續多年在全國服裝院校排行榜名列前茅;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領域,學校學者提出集群式供應鏈管理體系與架構,應用
彰顯擔當精耕科研成果轉化
學校深入開展“一省一示范”“一市一項目”“百名企業家進校園”“百名博士進企業”等活動,不斷加強產學研合作,不斷加快科研成果轉化,變技術服務為戰略服務。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TOP100)顯示,截至2020年2月,學校在國家
近日,在湖北省科技廳“聯百校轉千果”科惠行動2020紡大專場中,“廳長搭臺、校長帶貨”的“柔順光潔紡紗技術”“應用于柔性智能傳感的纖維基應力傳感材料制造技術”“高性能工業絲節能加捻制備技術與裝備”“基于PPS超細纖維的高性能電池隔膜與油水分離材料制備技術”“納米纖維膜材料產業化技術及其應用”“廢水廢氣的TET催化氧化技術”“基于
武漢紡織大學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學校科研的“根”扎得越深,創新的“葉”才能更茂盛;服務的“地”踏得越實,事業的“樹”才會更加強大。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