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市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召開。推進生產
18日,市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第二階段會議召開。會議就該議題開展專題協商。
調研背景
匯聚合力打造長樂紡織業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示范區
“長樂區
這要得益于近年來福州市在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的有益探索——2018年福州實施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專項行動,在長樂紡織業等領域推進試點示范;2020年福州實施“百項千億”技改行動,支持企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2020年福州啟動實施5G基站、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項目175個。
在現有基礎上,福州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還有何可為?近半年來,市政協開展了細致全面的協商調研。
資料顯示,紡織化纖產業是福州市主導產業之一,主要集聚于長樂區。在化纖、棉紡、
“鑒于其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成效,以及在打響福州新型材料國際品牌上的地位和任務,課題組選擇以長樂區紡織產業的數字賦能作為樣本予以‘解剖麻雀’,以期為其他產業提供借鑒。”市政協調研室相關負責人介紹,課題組邊學邊總結,先后赴鼓樓、福清、長樂、馬尾、福州高新區、閩江學院實地調研,赴青島、紹興等城市學習考察,累計召開15場座談會。
“解剖麻雀”是市政協成熟的調研方式,目的就是突出典型引路、用典型說話。“深入解剖麻雀,沉到底,摸實情,深察細訪,把事物的真相搞清楚。”市政協調研室相關負責人說。
隨著走訪調研逐漸深入,長樂紡織產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和困難“浮出水面”,引起委員們的關注——
“長樂區規上紡織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僅占全區規上紡織企業的17.7%,尤其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力薄弱。”
“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之間智能化協作不足,現有平臺為企業謀劃的應用場景也不夠多、不夠深。”
“深度融合要素保障供給不足,
對此,調研報告直擊“要害”,開出“藥方”,建議以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紡織業深度融合,福州市、長樂區合力在長樂打造紡織業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示范區為“主攻”方向,圍繞龍頭牽引、政策支持、配套完善、人才支撐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協商建議,助推福州數字應用**城和數字中國領軍城市建設。
委員、智庫專家建言
市政協委員、永榮控股集團常務副總裁陳飛:
目前,從供需循環、市場信心和內需不斷持續增強來看,整個紡織化工化纖行業還是有望保持穩定復蘇態勢。借此機會,我提三點建議:一是加強兩化融合,打造綠色智能化纖工廠,對紡織化纖工藝流程進行創新,加強工廠的智能化調度;二是加強研發創新,牢牢把握新工業革命帶來的歷史性窗口期,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三是加強產業協同,全面優化產業鏈整合和管理能力,加快業態更新與價值延伸,打造新時代產業鏈競爭力,實現行業共贏發展。
市政協經建委智庫專家、中海創科技(福建)集團有限公司政企部副總經理余依盟:
建好用好工業互聯網平臺,促進福州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參與紡織產業等工業互聯網平臺研發與運營的科技人員,我提四點建議:加大力度推廣試點示范,發揮排頭兵作用,促進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工業互聯網扶持政策,培育本土核心技術儲備;加強區域產業數字化頂層設計,建設紡織產業大腦;完善綠色低碳體系建設,促進紡織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市政協常委、致公黨福州市委會專職副主委陳京香(代表致公黨福州市委會):
健全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體系,促進紡織等優勢產業數字化。一是多措并舉做大工業互聯網人才總量,加強頂層設計,建設工業互聯網專業人才市場,積*開展工業互聯網領域引智項目;二是推進紡織等優勢產業產教融合發展,積*引導高校加大工業互聯網相關專業設置,健全校企合作機制;三是創新人才評價使用培養機制。
政情通報
2018年初,福州市**提出加快工業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意見,同年10月,按照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啟動實施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專項行動。三年來,福州市在融合發展上,堅持提升為先,進一步夯實發展基礎支撐;堅持外引內培,加快形成平臺賦能發展新格局;堅持試點帶動,加快催生成片連線效應;堅持資源匯聚,引導形成產業生態集聚態勢。在紡織業工業互聯網發展上,以長樂區為代表,數字賦能,制造業加快
(市工信局)
【市政協常委會議建議案】
完善新型基礎設施
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完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福州)的管理、功能、應用三大體系建設,研究相關技術標準,推動更多企業接入應用。面向紡織業打造有價值的行業級標識應用,為紡織產業鏈協同發展提供更標準、更安全、更經濟、更高性能的公共性基礎設施支撐。
促進新型基礎設施與紡織業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已經形成的新型基礎設施,大力支持紡織企業集聚的福州臨空經濟區等開展智慧園區建設。在紡織業開展“AI+ 5G+8K”示范應用,扎實推進紡織業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
加強企業試點示范
支持企業
推進企業信息化試點示范,發展智能化制造,加強網絡化協同,推廣個性化定制,拓展服務化延伸,實施數字化管理。
引導龍頭企業發揮溢出效應,加快籌建紡織購銷供應鏈平臺,做大做強紡織產業鏈重點項目,探索紡織行業數據應用。
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化升級
建好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提升拓展企業級平臺,做強做優區域級、行業級平臺,培育壯大綜合型平臺,推動平臺間數據互聯互通。
全力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明確發展策略,加強數據治理和平臺治理,指導有序推進應用實踐。
持續提升平臺應用服務水平,探索破解平臺共性技術難題,推動平臺商業模式創新。
強化深度融合服務保障
加強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引導,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保障技術平臺。
完善政策體系,爭取國家和省級政策與資金支持,健全完善福州市相關政策措施,推動政策措施落實,支持科技創新,講好福州“兩化”融合故事。
加大財政金融支持,繼續發揮技改基金作用,加強金融產品開發,支持基于工業互聯網的金融創新,發揮資福州市場作用。
強化人才支撐,建立完善校企合作機制,探索建立紡織產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建立工業互聯網應用科技特派員服務團隊,完善工業互聯網人才激勵機制。
【部門回應】
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志毅:
近年來,福州市大力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下一階段,我局將認真對照任務清單,重點抓好以下工作:落實福州市出臺的《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探索重點行業領域融合發展新路徑;實施融合發展重點工程等三大行動;完善新型基礎設施,到2025年,力爭主城區、縣城所在地等重點區域實現5G全覆蓋;依托重點產業和龍頭企業,開展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形成標桿**,力爭到2025年,培育35家以上不同行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新業態省級標桿企業;實現關鍵業務環節數字化的規上制造業企業比例達到70%以上;加強外引內培,積*培育壯大中海創、摩達軟件、富富軟件、維控科技等本地企業,加快推進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福建分院分中心落地高新區,支持企業與高校、大院大所聯合開展產品研發與應用創新,營造良好的工業互聯網發展生態。
市大數據委黨組書記、主任薛博:
市政協常委會議建議案為福州市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提出典型示范。下一步,我委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開展數字化全域賦能,重點布局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硬核領域,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夯實數字基座建設,加快建設更標準、更安全、更經濟、更高性能的公共性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發揮峰會平臺品牌效應,依托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等平臺吸引一批能推動本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數字經濟大項目、好項目,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落地示范應用;狠抓數據要素流通治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數據歸集力度,健全數據共享機制,引導企業做好數據匯集與共享,營造**的數據要素流通環境。
市科技局局長任義文:
根據市委、市政府部署,結合市政協常委會議建議案,我局將從培育壯大紡織業、制造業創新主體,扶持紡織業、制造業技術創新和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三方面著手,進一步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具體包括,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持續充實紡織業、制造業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后備梯隊,指導紡織業、制造業企業用好用足財政資金和惠企政策;推進紡織業、制造業發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每年安排超過30項省市科技重大專題、區域發展、市校合作、揭榜掛帥等項目建設;加快馬尾物聯網開放實驗室、清華福州數字技術研究院、福州市紡織服裝行業技術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構建紡織業、制造業與信息技術融合創新發展的堅實底座。
長樂區代區長廖海軍:
市政協常委會議建議案選題科學,內容全面,分析透徹,建議精準,區政府將認真研學、積*采納、推動落實。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標準體系。動員龍頭企業申報行業二級解析節點,支持建設紡織行業標識解析節點分中心,鼓勵中小紡織企業使用福州市工業互聯網標識二級節點。二是發揮龍頭效應、支持自主創新。積*引導龍頭企業發揮示范**和溢出效應,做大做強現有紡織購銷供應鏈平臺、城投均和供應鏈平臺,推動產業鏈向價值鏈高端延伸。三是推動平臺升級、構筑完整生態。全力打造“1+2+3”的工業互聯網格局,即1個工業互聯網頭部企業區域總部,紡織、冶金兩個行業中心,紡織、冶金、裝備制造三個重點領域,推動更多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四是強化要素保障、優化營商環境。著力引進一批戰略科技人才、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創建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及企業研究院等研發機構,持續增加技改基金的合作銀行,進一步加大工業互聯網建設的金融支持。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