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穿漢服去旅游是種什么樣的體驗”“五一,**次把漢服穿出門”“當漢服已成‘國潮’”,在B站、小紅書等平臺上,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分享自己穿漢服的體驗。五一期間,在故宮、鳳凰古城、西湖等地,隨處可見衣袂翩翩的漢服愛好者,“漢服+景區”成為年輕人的新玩法。
穿漢服出街在青年群體中受熱捧。根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報告,中國漢服愛好者數量規模和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預測2021年漢服愛好者數量規模預計達689.4萬人,市場銷售規模將達到101.6億元。在某漢服品牌官網上,一套漢服售價上萬元,服飾工期排到了明年3月。
漢服市場潛力巨大,資本跑步入場。今年4月,騰訊、紅杉、泡泡瑪特等知名機構相繼投資漢服企業。漢服越來越火爆,抄襲山寨、惡意炒作等亂象也層出不窮,漢服熱能否持續?行業又如何健康發展?
“一衣難求”
“以前穿漢服出門需要一些勇氣,”有漢服愛好者表示,現在一有時間就穿著漢服,參加同袍(漢服愛好者之間的稱呼)的聚會,還能穿漢服去景區游玩,拍照好看,也不用擔心異樣的眼光。
隨著近年來國潮復興,漢服逐漸從十多年前的小眾審美走向大眾化。此前天貓發布的《2020漢服消費趨勢洞察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末,已有152 0173 3840萬名消費者在天貓購買過漢服,漢服潛在消費者達4.15億人。
漢服到底有多熱?
山東曹縣,擁有漢服、表演服等產業鏈相關企業3000多家,原創漢服銷售額占全國同類市場的三分之一。年初至今,為了應對暴增的市場需求,當地不少漢服工廠加班加點生產,仍供不應求。
“訂單突然涌過來,一點準備時間都沒有。”曹縣大集鎮漢服生產商孟曉霞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去年受疫情影響,很多貨壓得喘不過氣,也就不敢壓貨,現在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旅游景區全放開,人們游玩熱情高漲,訂單也一下子涌過來,一個景區都能把貨訂完,甚至三天內要把十幾萬套衣服全部出完。
“根本生產不出來。”孟曉霞面露難色,正常來說,生產5000-10000套漢服的周期在20天至40天,現在幾天就要拿出來,根本不可能。
孟曉霞及其愛人胡春青在2015年加入大集鎮
隨著漢服爆火,今年對他們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孟曉霞表示,店鋪隨便上一個鏈接,只要有貨就能賺,但產能跟不上,是一大問題。
產能不足、缺貨,布料銷售商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大集鎮某布料銷售老板說道,現在漢服生產商上門都不談價格,直接問面料有沒有貨,什么時候能到貨。
除了有代表意義的曹縣大集鎮,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其他地方的漢服生產商,銷售也十分火爆,出現了“一衣難求”的現象。
朙華堂(明華堂),作為業內公認的定制漢服品牌,一套飛魚云肩通袖妝花織金紗的套裝,價格*高為11000元,短襖等單品售價也超過千元。即便如此,也不缺訂單,其官網顯示,服飾工期排到了2022年3月中旬。
為什么漢服這么火爆?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漢服是傳統國粹結合潮流元素發展的典型代表,隨著95后、00后逐步走上經濟舞臺,年輕群體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不斷加強,更愿意接受新事物,有強烈的自我表達訴求,追求個性,這些都助推了國潮經濟發展,并在漢服的穿著、消費風潮的形成和傳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資本涌入
漢服火了!艾媒咨詢報告預測,2021年漢服愛好者數量規模將達689.4萬人,市場銷售規模將達到101.6億元。漢服已成為一個百億市場。
曹縣大集鎮黨委書記李濤表示,不僅兒童、小姑娘喜歡穿漢服,越來越多的中年人也喜歡穿漢服,尤其是改良后的漢服,更加日常,適用的場合也更加廣泛。
在此情形下,各路資本跑步入場,爭奪漢服這塊“蛋糕”。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漢服相關企業超過3000家,其中73%為個體商戶,23%為有限責任公司。其中,還出現了知名投資機構的身影。
今年4月2日,產品覆蓋漢服漢元素、JK制服、Lolita的泛二次元文化衍生品新零售平臺十二光年,獲得數百萬美元的Pre-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種子基金、騰訊投資、米哈游等知名投資機構和企業。
不到一周,另一漢服品牌十三余獲得上億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為正心谷資本、嗶哩嗶哩(B站)、泡泡瑪特等。
除此之外,還有企業跨界而來。成立于2003年,主打國風攝影的盤子女人坊,也在2019年成立從壹漢服,強勢殺入百億漢服市場。天眼查顯示,今年年初,盤子女人坊獲得元氣森林天使投資方挑戰者資本的億元融資,公司正在籌備上市。
在眾多資本相繼入場的背后,除了漢服市場自身具有的發展潛力外,更重要的則是,有利可圖。
此前網上曾流行一個說法,一件200元的漢服,成本50元,利潤為300%,而售價上萬元的漢服,批發成本也只有一千多元,“年入百萬不是夢”。漢服這么賺錢?
李濤指出,在大集鎮,批量的漢服利潤在20%左右,定做漢服利潤能達到60%-70%。通常情況下,批量的一般都是團隊演出需要,或者下游的漢服零售商,他們對漢服的布料沒什么要求,成本低,售價低,幾十或一兩百,因此利潤更低,但勝在薄利多銷。而一些定做的漢服,客戶對布料的要求更高,如桑蠶絲、香云紗等,制作也更為精細,因此售價高,利潤高。
中國新聞周刊走訪了解到,在大集,用桑蠶絲為原材料制作的漢服,售價在兩三千元,而一些手工定制的服飾,比如劇組定做的蟒袍,一件能賣到35000元,甚至七八萬、十多萬。“雖然利潤高,但量少,我們大多還是以走量為主,”孟曉霞稱,現在漢服生意也不好做,競爭太激烈了。
由于各路資本“瘋狂”涌入,漢服行業的亂象也更為突出。
亂象叢生
“漢服很好,不過能監督一下商品
在漢服概念中,“形制”指漢服必須保留和承襲我國歷史上傳統服飾的基本要素,比如平面裁剪,前后中縫,交領右衽等,基本要素缺乏或錯誤則不能稱之為漢服。“版型”則指漢服是否呈現與傳世文物服裝貼合的曲線、比例、放量等,版型不好的漢服穿上身之后難以達到服帖和得體的效果。
即便是業內公認的知名漢服品牌,消費者的評價也褒貶不一。
目前,較為知名的漢服品牌有明華堂、十三余、漢尚華蓮、蘭若庭、重回漢唐等,除了明華堂走高端定制路線外,漢尚華蓮、蘭若庭等性價比較高,價格更為友好。
以成立于2008年的漢尚華蓮為例,作為天貓頭部漢服品牌,該店主打大眾平價款,在其天貓旗艦店近200件的上架商品中,300元以內商品數占比83%,均價為200元左右。較為平價的定位,使得漢尚華蓮深受年輕群體、學生黨、“萌新”的喜愛,截至目前,其天貓和淘寶店鋪粉絲總量超過600萬。
雖然價格友好,但質量卻成為吐槽“重災區”。在小紅書、B站等平臺,不少愛好者表示,漢尚華蓮,“用心做設計,用腳做衣服,質量拼人品。”
相比之下,走高端定制路線的明華堂,在業內評價較高,*為“出圈”,雖然一套漢服動輒七八千,甚至過萬元,絲毫不減漢服愛好者對它的喜愛。不少漢服愛好者稱,明華堂對漢服形制、布料織造、紋樣設計都十分考究。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高昂的價格與漫長的工期,這種“饑餓營銷”的方式,加大了市場炒作的風氣。有分析人士認為,擁有一件明華堂成為不少漢服愛好者的追求,不少用戶產生不買就買不到或者就只能高價收二手的心理,導致明華堂的衣服在二手市場更能炒出兩三倍的價格,被漢服愛好者們戲稱為“行走的人民幣”。
除了質量跟不上、“饑餓營銷”外,漢服市場抄襲、山寨現象突出。
此前,漢服店鋪司音閣,因為新出的漢服和某畫手在微博上投稿的畫作高度相似,被消費者控訴抄襲。事后該店鋪對畫手解釋稱,并非抄襲,只是借鑒了畫手的腦洞和想法。
抄襲還是借鑒,目前漢服圈內對此的界定,還存在一定爭議。有人認為,完全仿照原版才算抄襲。還有人表示,款式、繡花等一些原創設計元素,甚至是整體設計思路有相似之處,此類“打擦邊球”的行為,也會被界定為抄襲。
行業亂象叢生,漢服又能火多久?
能火多久?
“雖然目前漢服的消費人群快速擴增,但相對于其它普通服裝服飾產業來看,漢服的產業鏈還處于較初級的階段。”張毅認為,目前,大眾對于漢服的了解大多局限于網絡資訊,而漢服的銷售也大多是通過線上渠道到達終端,漢服品牌局限于自產自銷,缺乏專業的市場運作讓品牌進行大規模推廣,難以拓展新用戶。
此外,由于市場的受眾范圍較小,漢服生產尚未形成規模效應,漢服商家通常采取“預售+尾款”的銷售模式,以銷售量決定生產量,*少會大批量生產或者存貨。種種因素,均可能會限制漢服的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雖然漢服逐漸由小眾走向大眾,但并未成為消費者日常穿搭選擇。艾媒咨詢數據顯示,55.9%的受訪漢服消費者表示,不會在日常場景穿著漢服。
張毅指出,雖然漢服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和群眾好感,但受形式和觀念的限制,其穿著場景局限性高。未來漢服要進一步拓展使用場景,應更多考慮結合現代因素,或通過在現代服裝中融合漢服元素,使其消費市場擴大。
在他看來,大多數漢服消費者比較注重漢服的形制與傳承發展,同時也有相當數量的消費者偏向于注重漢服視覺上的美感。雖然漢服形制的考據和復原是漢服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將漢服的服裝元素與現代服飾的元素相融合,能激發出蓬勃的商業機會,也更有利于漢服產業的發展。
此外,張毅認為,作為漢服市場的投資者,要具備長遠發展的眼光,在看到“漢服熱”的同時,也要看清楚背后存在的問題,以及可能會產生的泡沫,不要盲目跟風。
總而言之,當前漢服產業尚處于市場發展初期,商家多采用小規模自產自銷、小作坊等模式,缺乏定價標準和行業標準,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亦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漢服文化正在擴圈,行業可能缺乏標準、體系,尤其是在質量、材質、定價等方面,還缺乏一些標準推動者。他認為,應該由行業內人士推動建立標準,消費者權益機構推動質量監管,防止面料以次充好、山寨抄襲等亂象,促進行業良性健康發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