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進入棉花生長關鍵期,市場關注點逐步由需求開始轉向供應,美國棉區天氣變化、印巴棉區蝗災影響程度值得市場重點關注。
近期,大宗商品價格在原油回升及美元貶值推動下明顯反彈,棉花市場也逐步走出低谷。印度公布新一年度棉花MSP價格,將2020/2021年度籽棉收購價提高到55.25—58.25盧比/千克,相當于ICE盤面66—73美分/磅,較當期ICE美棉價格高出約10%。截至6月8日,ICE美棉主力7月合約收盤價60.69美分/磅,較稍早的62.36美分/磅有所回落,但仍處于3個月新高。
新棉種植意愿整體下降
3月底中國棉花協會在全國進行了棉花種植意向調查。調查顯示,2020年中國棉花種植意向面積4618.26萬畝,同比減少4.10%。新疆棉種植意向面積3644.65萬畝,同比下降1.16%。近期中國農業農村部的調研顯示國內棉花種植面積料降3.9%。二者數據雖有差異,但都顯示國內新棉種植意愿下降。3月底新疆棉花直補目標價格落地,這有助于提高新疆棉花種植者積*性,新疆棉花種植面積降幅或有限。但隨著棉價大幅下跌,對內地棉區棉花種植者沖擊較大,內地棉區棉花種植面積料繼續維持大幅下降,低效率種植者將面臨淘汰。
3月31日美國農業部發布2020年農作物種植意向報告,預計2020/2021年度美棉種植面積達到152 0173 3840.3萬英畝,同比略降0.25%。報告數據采集在3月上旬前完成,業界預計實際種植面積較3月意向報告偏低。印度棉花協會此前預計新棉種植面積或下降8%左右,但業內人士認為,由于印度棉花MSP提高實際種植面積,減少量或限定在2%。
總體而言,中國、美國及印度三大產棉國植棉面積2020/2021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國內紡織品出口環比向好
受需求疲軟影響,今年棉花進口量大幅減少。根據海關數據統計,2020年1—4月國內進口棉花73.81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30.6%。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累計進口棉花115.31萬噸,同比減少19.7%。棉紗進口量持平,2020年1—4月進口棉紗61萬噸,同比基本持平,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累計進口棉紗112萬噸,同比略增0.9%。
5月紡織品服裝出口環比好轉,其中紡織品出口向好,服裝暫時維持低迷。據海關總署*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5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95.54億美元,環比增長38.36%,同比增長24.02%。其中,紡織品(包括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額為206.487億美元,同比增長77.34%;服裝(包括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為89.057億美元,同比下降26.93%。
棉紡廠負荷維持低位
有關數據顯示,2020年6月5日當周,中國紗線負荷指數為50.6%,其中純棉紗廠負荷44.5%;中國坯布負荷指數49.4%,全棉坯布負荷48.7%。目前下游坯布庫存壓力仍舊較大,調研樣本顯示紡織企業棉花原料庫存處于近年來中性偏低水平。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有所好轉,整體經濟恢復已成為市場共識,消費信心逐步增加,市場預計外貿訂單7月前將有所恢復,大型企業訂單在低開工水平下也可維持至8月左右,接上冬裝訂單,外貿公司轉內銷需求繼續向好,棉紡行業景氣度提升,棉花需求已度過*黑暗時期。
基金持倉增加
CFTC持倉數據顯示,截至6月2日,美棉期貨+期權總持倉達到240594手,美棉連續5周持倉增加。6月2日當周美棉開始出現非商業持倉平空翻多。非商業多頭增加2998手至42868手,空單減少3383手至32258手,非商凈持倉增加6381手至10610手。商業多頭減少953手至116628手,商業空頭增加5881手至123170手。美國西南棉區干旱引起基金關注棉花,對沖基金平空翻多。
總而言之,隨著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逐漸淡化,在預期供給總體下降的情況下,棉花需求邊際恢復將使得棉價迎來曙光。北半球進入棉花生長關鍵期,市場關注點逐步由需求開始轉向供應,美國棉區天氣變化、印巴棉區蝗災影響程度值得市場重點關注。此外,仍需關注棉紡下游訂單維持情況及后期需求的持續性。經歷3、4月*為悲觀的市場環境后,全球棉市已處于復蘇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