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近日,由中紡標(深圳)檢測有限公司牽頭起草的《麻抗菌
此次新冠疫情的爆發,讓人們意識到佩戴口罩的重要性,市場上現有口罩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產品,產品使用周期短,環境污染大。
麻纖維具有天然的抗菌抑菌效果,麻纖維對環境不產生負面影響,且麻纖維本身的抗菌功能還能起到改善土壤結構的作用。使用麻面料制作的口罩既能起到防護的作用,有可以快速有效緩解現有一次性口罩使用的化纖帶來的降解壓力。
目前國家相關口罩標準中沒有對麻抗菌口罩進行專門規定,需要制定《麻抗菌口罩》標準,為生產企業提供標準依據和技術支撐。
現有口罩標準
民用防護型口罩標準:GB/T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GB 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主要適用于顆粒物防護,在本次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復工復產中大量使用了阻隔型口罩(平面型口罩為主),無法滿足上述兩個標準要求。
醫用領域標準:GB152 0173 3840—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YY 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主要適用于醫療領域。
《麻抗菌口罩》制定過程?
立項準備階段
為滿足疫情緊急情況下民眾對口罩的需求、轉產口罩企業的采標,保證產品
標準起草階段
6月8日編制計劃下達。中紡標(深圳)檢測有限公司成立標準起草小組,經過市場調研,將國內外相關口罩標準進行比較,結合現階段企業生產能力和口罩需求,經過對標分析、重點討論,確定了麻抗菌口罩的相關核心技術指標,形成《麻抗菌口罩》團體標準初稿,并開始驗證試驗。
6月15日,完成標準征求意見稿并開始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階段
7月17日,標準完成征求意見稿的社會意見征求,共收到意見32條,其中采納21條,部分采納3條。起草組進一步完善標準,形成送審稿和編制說明。
標準報批階段
7月21日,深圳市紡織行業協會團體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專家對標準送審稿進行線上審稿,起草組根據專家所提的審核意見,再次完善標準文本和編制說明,形成報批稿。
標準發布
7月31日,T/SZTIA 005—2020《麻抗菌口罩》標準發布并實施。
《麻抗菌口罩》使用場景
本標準適用于使用麻面料為主要材料(苧麻、亞麻、大麻等麻纖維含量大于等于30%),用于日常環境中普通人群佩戴、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或噴出污染物的具有抗菌效果的口罩。
本標準圍繞口罩應具備的功能及佩戴安全性設定指標,主要包括材料及佩戴安全性、必要的阻隔功能,并且特別關注麻纖維的抗菌性能。
《麻抗菌口罩》的主要內容
19項標準指標為口罩性能保駕護航:
適合復工復學佩戴,可有效阻隔飛沫、花粉、微生物等顆粒物傳播;
按照佩戴人群年齡分為成人口罩(14歲以上)、兒童口罩(3歲以上,14歲及以下),按照是否使用熔噴布過濾層分為民用普通口罩和民用防護口罩,按是否可拆卸濾芯分為可洗滌多次使用口罩和可拆卸洗滌多次使用口罩;
對材料和安全性要求做了明確規定。不應存在可觸及的銳利**和銳利邊緣,口罩原材料不應使用再生料,口罩與皮膚直接接觸材料不得染色等,不得經過有氯漂白處理;
民用防護口罩突
并且明確規定了鼻夾長度、口罩帶及口罩帶與口罩體的連接處斷裂強力、口罩下方視野、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異味、纖維含量、耐皂洗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汗漬色牢度等指標;
特別規定了織物抗菌性能指標的要求,根據麻面料洗滌20次前后的抗菌性能,分為A級、AA級、AAA級三個級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和肺炎桿菌的抑制性做了相關要求。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