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10月28日,2021中國(新鄉)高端紡織產業技術發展大會暨
本次會議是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新鄉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氨綸分會、新鄉市科學技術協會、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紡織工程學會、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承辦,新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鄭州中遠氨綸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協辦。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原巡視員、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原副會長賀燕麗,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伏廣偉,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鄭俊林,中國
聚焦行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方向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紡織及氨綸產業將圍繞“雙碳”目標、
陳新偉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表示,紡織化纖行業的體系優勢和規模優勢正逐步強化,已形成了全球規模*大、*完備的產業體系,通用纖維整體保持國際**水平,高性能纖維技術水平逐步走向與****水平并跑的新階段。氨綸是化纖領域的重要品種,更是紡織領域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近年來,氨綸行業快速發展,制造水平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120頭卷繞的應用,大大降低了能耗,穩定了氨綸的品質,為提升氨綸的綠色制造、
鄧洪軍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鄧洪軍表示,河南省地處中原,是我國紡織業發展較早的省份,近年來以新鄉化纖為代表的紡織業蓬勃發展。希望以此次大會為載體,把學術、
職偉
新鄉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圈層的重要城市,是我國歷史上棉花種植較早的區域,也是我國*早的棉紡織基地和化纖產業基地之一,紡織產業鏈條日益完備。新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職偉表示,近年來新鄉市積*發展壯大特色服裝產業,初步培育形成了綠色纖維專業園區。這次大會為新鄉市借力借智推動紡織化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為新鄉紡織化纖企業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寶貴的交流合作機會,把先進理念、技術和人才引到了新鄉。希望蒞臨大會的嘉賓為新鄉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把脈問診、出謀劃策、傳經送寶。
戎中鈺
在會上,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氨綸分會秘書長戎中鈺對氨綸分會換屆情況進行了說明。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為新一屆氨綸分會會長單位,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李增俊為氨綸分會常務副會長,華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煙臺泰和
楊從登
氨綸分會原會長、華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從登在致辭時表示,“
宋德順
新鄉化纖建廠60多年來,專注于纖維制造,通過不斷創新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新鄉化纖成為了我國氨綸生產制造領軍企業之一。新鄉化纖牢牢抓住“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主線,圍繞“做強主業,延伸產業”的發展思路,集中精力建設了10萬噸超細旦氨綸。氨綸裝備及生產工藝持續創新升級,目前產能12萬噸,在建10萬噸,“十四五”末前預計突破30萬噸規模,未來致力于建成50萬噸氨綸研發生產創新基地。新任氨綸分會會長、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德順在致辭時表示,近年來,公司圍繞產品功能化、差異化開展攻關,先后研發出超細氨綸、黑色氨綸、抗菌氨綸、再生氨綸、易染氨綸等多款功能性、差異化產品,提升了企業競爭力。下一步公司將致力于在聚合技術、超細旦氨綸生產方面擴大優勢,通過“產學研”緊密結合,研發新裝備、新工藝、
會議主持人: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總經濟師、氨綸分會常務副會長李增俊
提升氨綸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合作共建基地
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擁有氨綸12萬噸生產能力,工藝**的連續聚合干法紡絲氨綸生產線。鄭州中遠氨綸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先進的技術和工程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與新鄉化纖共同承擔的“120頭高效率超細氨綸纖維產業化成套技術及裝備”2020年獲紡織之光科技進步一等獎。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和鄭州中遠氨綸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申請與中國化纖協會合作共建“細旦、超細旦差別化氨綸研發生產基地”及“氨綸行業工程技術創新發展基地”。按照《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合作共建研發基地管理辦法》,協會組織專家對其進行了評估。評估結果認為,其具備了合作共建基地的資質和條件。雙方將通過基地的建設,整合優勢、創新升級,共同推進氨綸行業的健康發展,提升氨綸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賀燕麗、鄭俊林給新鄉化纖、中遠氨綸合作共建基地授牌
“十四五”期間重點任務分配
“十四五”期間,氨綸行業發展的著力點不在于追求總量和增速,而是要在增量適度增長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著力提高質量和效益;提高科技創新的貢獻率,推動氨綸行業向中高端升級,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為此,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氨綸分會圍繞氨綸行業“十四五”發展目標,將任務分配行業的重點企業來完成。
01
新產品開發重點任務承擔單位
長樂恒申合纖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邦聯氨綸股份有限公司、連云港杜鐘新奧神氨綸有限公司、諸暨華海氨綸有限公司、浙江中柏特種纖維有限公司、鄭州中遠氨綸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02
技術創新重點任務承擔單位
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鄭州中遠氨綸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03
綠色發展重點任務承擔單位
保定邦泰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華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諸暨華海氨綸有限公司。
04
品牌推廣重點任務承擔單位
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邦聯氨綸股份有限公司。
?
?
探討氨綸行業生產技術及發展趨勢
01
宏觀環境
武漢紡織大學教授李文斌解讀了紡織產業發展趨勢——科技、綠色、時尚。他重點介紹了全流程智能紡紗技術裝備、短流程紡織技術(如渦流紡、針織全成形短流程技術、紡紗——針織一體化、非織造技術)等紡織智能制造技術的特點、工藝流程和應用;高性能纖維(
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季玉棟做了《后疫情時代氨綸行業現狀及分析》的報告。他分析了后疫情時代氨綸產品需求大幅上漲的原因及給人們生活消費方式帶來的轉變、氨綸行業存在的困惑、行業后續增產情況等。此外他還介紹了新鄉化纖的整體發展情況和白鷺氨綸后續發展規劃及裝備創新等。
近年來中國氨綸工程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為氨綸行業的提質增效、優質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是中國氨綸*核心競爭力之一。鄭州中遠企業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桑向東做了《氨綸行業如何面對未來競爭——品種、技術、市場》報告,介紹了氨綸行業的現狀和發展,他表示,氨綸作為紡織品中“舒適引擎”的地位不可撼動,以市場需求為驅動,差別化的專業化生產是氨綸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細旦超細旦氨綸、超耐氨綸、
02
產業鏈研究
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院長付少海圍繞氨綸染色存在的上色率不足、容易露白等問題展開探討,重點分析了氨綸織物染色工藝、染色機制以及氨綸染色發展方向。對于如何提高氨綸染色性能,付少海給出兩個可行方案:一是調節染色工藝-添加染色助劑或用氨綸專用染料。二是對氨綸進行改性,如對氨綸分子結構再設計;或是創新紡絲技術,如在紡絲過程中加入能夠增加氨綸“染座”的物質,從而提高染色性能,也可通過復合紗線設計,構筑核殼結構紗線,如以負載CNT的氨綸為核層,棉纖維為殼層;或是對氨綸進行表面改性,如親水改性,經強酸溶液氧化或等離子體處理,然后浸入交聯劑,再與親水性化合物接枝,可顯著改善聚氨酯表面親水性,從而提升其染色性能。
長連化工(盤錦)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鐸耀介紹了公司的產品--甲醇衍生物、乙烯衍生物、丙烯衍生物及其供應鏈相關情況,分享了1,4-丁二醇(BDO)、聚四亞甲基醚二醇(PTMEG)的產能分布、市場供需、下游應用等。他提到,作為BDO主要下游,PTG在PTG-氨綸產業鏈穩定的同時,也成為BDO去化重要支撐;作為BDO下游外銷中占比*大的部分,PBT行業狀況對BDO影響較為直接;GBL/NMP受新能源快速發展,在鋰電池電解液行業的應用前景較好。而受下游氨綸需求支撐,且上游延續貨源緊缺影響,2021年PTMEG市場大幅提漲。下游氨綸廠家擴產在即,如新鄉化纖、華峰氨綸、曉星氨綸、諸暨華海等氨綸廠家如期擴建,預計后續供應會偏緊。
開發功能氨綸是實現氨綸產業結構升級和提升行業競爭力的關鍵。中原工學院紡織學院副教授魏朋分享了對功能性耐高溫、彈性可控氨綸的制備和性能研究等工作,并介紹了抗菌、石墨烯改性、耐氯、阻燃等功能性氨綸的開發、制備思路及氨綸的下游應用情況。他提到,氨綸使用形式主要有裸絲、包芯紗、合捻紗、包覆紗四種,其在紡織服裝和家紡類占比*大,約占整體需求的80%以上;衛生醫療領域占比逐年提升,用量在15%左右,其中,醫護用品占比為52%,主要用于
魏朋表示,輕薄舒適紡織品和醫療衛生用品仍然是氨綸的主要應用領域,且市場需求強勁。所以在保障超細氨綸優良彈性的前提下,要更多聚焦高耐熱、易染色氨綸、新型生物可降解氨綸、彈性可控氨綸、智能紡織品用氨綸等的開發。
03
品牌應用
醫療衛生用紡織品是
廈門七匹狼針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杰通過對氨綸行業的數據研究,結合服飾行業發展現狀,對氨綸在服飾行業的使用與行業的未來發展形勢進行了展望。楊杰表示,由于消費者的身體都是****的,單憑尺碼不足以代表體型,因此傳統尺碼的服裝未必適合該尺碼內的每一個消費者,這就給氨綸的使用量增加了很大空間。他指出,目前消費者對服飾產品的舒適性和功能性提出更多要求,相應對氨綸的高彈性要求更高,希望出現具有導電、超柔、彩色等氨綸,差異化、差別化是氨綸開發的方向之一。
湖南莎麗襪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監董藝以氨綸在不同功能性襪品領域應用的實際案例,總結了氨綸在功能性襪品領域應用過程中的工藝技術關鍵及*佳性能的發揮。同時對氨綸未來的發展趨勢提出了建議。
此外,參會嘉賓和代表觀摩了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新區氨綸車間。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