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旗袍誕生于沈陽,這一點已無可爭議。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以旗袍文化帶動產業發展。”遼寧省散文學會會長、沈陽市政協文史館館長、**作家、學者初國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第五屆沈陽旗袍文化節開幕在即,初國卿認為,經過5年的培育,沈陽旗袍文化節漸行漸穩,繼續把旗袍文化做大、做深,以文化拉動產業發展將事半功倍。
旗袍在盛京誕生無可爭議
沈陽是一座現代與古韻并存的城市,旗袍便是聯結這座城市歷史與未來的元素之一。
初國卿帶記者回到152 0173 3840年。時年四月,皇太*率文武百官在盛京城德盛門外的天壇祭告天地。接著,他陸續頒布了宗室王公與福晉、諸臣頂戴品級服色等制度,其中就包括“削發易服”。旗袍從此成為后妃、格格等旗人的法定服飾,成為滿漢通用服裝,成為鳳凰樓和盛京城里*動人的風致。沈陽也成為“旗袍故都”。
初國卿表示,旗袍,顧名思義,即是“旗人的袍”。“時至今日,旗袍在沈陽誕生,已是無可爭議。”初國卿表示,清王朝在沈陽建立,旗袍自然在沈陽*先流行,從宮中到市井,逐漸推開和普及。
旗袍文化應立足于產業
沈陽既是旗袍的誕生地,又是旗袍文化的延續地。初國卿介紹,沈陽一直有自己的旗袍廠,為這個城市的女士提供*美的服飾,使旗袍名揚天下。遼寧民族出版社《中華旗袍》一書中,就刊發了一張沈陽市旗袍廠門前的照片,照片中一名成年女士和三名小女孩都身著旗袍。
“旗袍在沈陽淵源已久,應該研究、弘揚、整理、深化旗袍文化。辦旗袍文化節無疑是發展旗袍文化的有效舉措,我們要深挖旗袍底蘊,放大‘旗袍故都’文化符號,當然,*重要的是要將文化與地方產業結合起來,發展壯大旗袍產業才是*終目的。”初國卿表示,做旗袍文化節,既要挖掘旗袍文化,更要立足于城市,落腳于產業。在這點上,沈陽已經做了好的嘗試。
旗袍文化節可以“高大上”
第五屆沈陽旗袍文化節即將舉辦的四項主體活動中,既有旗袍產業發展論壇這樣專家共商發展大計的活動,又有
沈陽旗袍文化節的主體活動中,蘊含著“以文促產、以展帶銷、以秀造勢”的理念,在助推旗袍產業發展方面的優勢和作用逐漸凸顯。初國卿表示,沈陽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做更多“高大上”的活動。如組織全國性旗袍設計大賽,邀請全國優秀設計師帶作品來沈參賽;在沈陽旗袍文化節期間,發布“中國旗袍時尚指數”,將全國、全世界目光吸引到沈陽等。
初國卿在《盛京152 0173 3840:旗袍在這里誕生》一文中深情地寫道:未來的旗袍是什么樣子的,我們無法預測。我們回味的是此前,關注的是當下。當下甚至未來,穿旗袍的女人,抑或喜歡穿旗袍女人的男人們,在矚望旗袍這道世界服裝史上*靚麗、*情致的風景時,一定不要忘了“旗袍故都”沈陽,不要忘了盛京152 0173 3840。
今年,“旗袍故都”魅力繼續綻放!第五屆沈陽旗袍文化節如約而至,又將有良策妙計、唯美旗袍、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