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沿著杭州灣大道一路向北,便來到了柯橋經濟技術開發區藍印時尚小鎮。一路上,一輛輛滿載白坯布或印染布的車輛穿梭來往。不少印染廠門口的電子屏上,滾動播放著招工啟事,一排排私家車把廠區門口擠得滿滿當當。
在浙江東盛印染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玉峰接待了記者一行。問及今年的市場形勢,他微微一笑:“已經完全走出了疫情影響,恢復到2019年的同期水平,各家企業比設計、比花型、比服務,競爭十分激烈。但無論如何,走綠色高端的路子不會錯。”
張玉峰的話,道出對印染產業發展路徑的清醒認知。而走“綠色高端、****”的發展之路,已成為藍印時尚小鎮企業的共識。
集聚遷徙迎新生
5月10日,天氣炎熱,由3家
“項目計劃總投資7億元,目標是打造一家國際**的
2019年12月28日上午,國周印染組團項目開工,為市區印染產業跨區域集聚提升的**開工建設項目。對于從越城區到柯橋藍印時尚小鎮的這次“遷徙”,楊杰直言,是一次新生。
“企業干了幾十年印染,以前日子也能過下去,但現在決心乘勢升級,開創新局面。”楊杰說,全新的國周組團項目淘汰原先所有設備,代之以德國、日本、意大利的先進設備,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0.5萬噸散纖維、2.2萬噸紗線以及4億米印染布的生產能力,預計年銷售收入16億元,利稅3億元。
藍印時尚小鎮所處的濱海工業園區,目前共集聚著108家印染企業。10年來,散落各地的212家印染企業,歷經整合集聚和改造提升的“陣痛”,陸續“遷徙”至此。
2012年,浙江東盛印染有限公司**啟動搬遷到集聚區。提及當年**個“吃螃蟹”的舉動,張玉峰記憶猶新。“一開始,重重顧慮壓心頭。”他擔心的**是成本增加,老廠設備全部淘汰,新廠建設又得投入上億元,宛如“割肉”;其次是客戶和員工,從金柯橋大道旁邊的“黃金地段”搬到距離城區1小時車程的錢塘江邊,他們愿不愿意跟來?這幾乎是當時所有搬遷企業都要面對的問題。
“搬遷集聚,倒逼我們挺進中高端。”張玉峰說,因為各項成本上升,原來的全滌系列四面彈、緯彈等低端產品,基本沒有了利潤空間。企業在2014年重新投產后,果斷嘗試開發針織和梭織系列
集聚效應,厚積薄發。以藍印時尚小鎮為代表,*近5年,柯橋全區淘汰落后印染產能38.16億米,
全鏈創新一條路
在浙江寶紡印染有限公司,廠區門口的白坯布整齊碼放,遠看像一座座小山,氣勢十足。“這么大的坯布量,會不會造成產品積壓?”面對記者的提問,公司執行董事戚昕笑了,“很快就用完了,我們每天的生產量有152 0173 3840萬米,換算成公里數能從柯橋到北京。”
寶紡印染是一家專門做非洲市場的工貿一體企業,所產仿蠟染印花布聞名非洲,是當地市場占有率*大的供應商,去年銷售額達到1.8億美元。不僅如此,從2016年至2019年,公司的銷售額實現了年均約30%的增長。
銷售高速增長,得益于寶紡印染的一項重要創新:研發仿蠟染印花布,代替真蠟染印花布。真蠟染印花布在生產時要用到松香,這種原料會造成污染,在與日俱增的環保壓力下,這款布的利潤空間逐步縮減。2014年,寶紡印染通過自主研發,做出了與真蠟染顏色和手感相仿、生產更加環保的仿蠟染印花布。
“為了匹配新工藝,我們幾乎將所有生產線都換了一遍。”戚昕告訴記者,這款新產品不光降低了一半的生產成本,以價格優勢贏得了更大市場,還因為工藝和設備的改進,單位能耗下降了60%左右。
創新不是過家家,需要膽識和魄力。今年1月,浙江迎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主板掛牌上市,成為15年來全國**純印染上市企業。
翻閱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記者看到了這家印染“龍頭”對創新研發的孜孜以求:光是2016至2018年,研發投入就達到了1億元以上。其重點研發創新的領域主要集中在高
“產業集聚是**步,創新突破緊隨其后,且創新意識已深深刻進絕大多數企業的靈魂深處。”柯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負責人透露,*近三年,柯橋印染行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從2.9%提升到了4.3%,這背后是真金白銀的投入。
全鏈條式創新,還讓“柯橋制造”貼上了時尚的標簽。每天推出20個以上新花型的浙江紅綠藍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在中國時尚面料設計大賽上斬獲了“時尚色彩獎”;以永利印染、濱康印染、新舒紡織等為代表的一批企業,成功躋身Gucci、Coach、Zara等國際知名品牌的面料供應商隊伍;在前不久舉辦的第九屆柯橋時尚周中,金頂獎設計師劉薇將柯橋本土企業——浙江華晨印染有限公司的綠色環保面料搬上了開幕大秀……
一家家印染企業的創新“浪花”,匯聚成了整個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記者在藍印時尚小鎮展廳看到:代表著先進工藝的柔性制造系統、全自動調漿系統、染化料自動輸送系統等,代表著綠色環保的生物膜處理中水回用技術、高溫廢水余熱回收利用技術等,代表著前沿產品的超細纖維合成材料、工業特種面料等,琳瑯滿目,彰顯著科技含量,**著行業時尚。
數智領跑再攻堅
面對數字化浪潮,走在產業轉型提升路上的藍印時尚小鎮,正朝著“印染大腦”“無人工廠”的方向加速前進。
在浙江越新印染有限公司新建不久的工業互聯網“駕駛艙”內,記者看到了“數字孿生工廠”的雛形。整面墻被分割為若干個電子顯示屏,一個個生產模塊排列得密密麻麻:排產看板、生產運營中心、生產進度智能追蹤大屏、質量動態處理中心、機缸工藝監測、定型機智能監控……公司董事長濮堅鋒介紹,他們已將試點數字化改造的一分廠搬上了“云”,管理人員通過“駕駛艙”大屏或手機端App,就能實時掌握車間的每一個動態。
“上云”只是數字化改造的基礎,借用大數據推動企業降本增效、實現精益管理才是*終目的。“比如,怎樣的排產方案可以讓生產設備利用率達到*高?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在哪?現有的染色配方是否可以改進……這些都是我們下一步要攻克的難題。”濮堅鋒說。
雖然面臨的挑戰不少,但濮堅鋒信心十足。改造不到一年,“越新印染”已嘗到了數字化的甜頭:今年1至4月,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了約30%,但成本下降了5%~10%。
采訪中記者發現,幾乎每家企業都將“數字化”掛在嘴邊,不少已付諸實踐。“是借著這次轉型‘揚帆再起航’,還是躊躇不前慢慢被行業淘汰,答案顯而易見。”紹興海通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傳海說,對印染企業來說,數字化不僅僅是設備改造提升,更是企業生產管理的徹底變革,是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益管理跨越的新階梯。
看好印染產業數字化前景,擁有20多年大數據和云計算經驗、曾擔任谷歌總部**工程師的王江將整個團隊從北京遷到了柯橋。目前,王江成立的“數制科技”已與“越新印染”“英吉利印染”等10家柯橋本地印染企業達成深度合作,共同開發印染工業互聯網平臺。
除了企業“唱戲”,政府“搭臺”也必不可少。
今年,浙江制訂《浙江省數字經濟系統建設方案》,計劃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為核心架構,選擇2個左右優勢行業試點推進產業大腦1.0版建設。一直扮演改革領跑者的柯橋,正在積*謀劃籌建印染產業大腦。
“具體方案還在修改中,但大致可以分為兩塊:政府端和企業端。政府端是將各部門的公共資源數據共享應用,為政府掌握產業發展態勢、預測產業發展趨勢等提供幫助;企業端則是搭建一個公共的全產業鏈平臺,以數據供應鏈為紐帶,推動生產方式、商業模式等重構。”柯橋區經信局數字發展中心主任裘波說。
在“迎豐科技”董事長傅雙利看來,未來的印染工業互聯網平臺應該像淘寶、美團那樣,企業入駐平臺成為商家,客戶可以直接在平臺上評判對比,選擇這個單子應該下給誰。“這將徹底改變、顛覆整個印染行業。”傅雙利說。
“染缸”蝶變育新機。這個綠色、創新、智能的印染小鎮正在向新藍海全力進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