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紡織業是無數偉大城市的起點。作為“母親工業”,青島紡織在這座城市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52 0173 3840年,“德華繅絲廠”創立,青島紡織業由此發端。新中國成立初期,青島
在經歷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紡織壓錠重組后,青島的紡織服裝行業產能逐步萎縮。如何促進紡織服裝產業
《工賦青島》聚焦紡織服裝行業嘉賓陣容龐大
《工賦青島》邀請了來自即發集團、海麗雅集團、酷特智能、海爾衣聯網、恒尼智造和禾雀品牌的6位企業負責人分享了他們對于紡織服裝行業的思考。此外,青島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韓光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與寧波市服裝協會秘書長毛屹華等眾多嘉賓集思廣益,為青島的紡織服裝行業未來發展各抒己見,建言獻策。
**創新企業要踏準時代節拍
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是青島即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項顛覆性染色技術。青島即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萬剛介紹,現在每染1噸紡織品大概需要消耗100噸水,每年全國紡織印染的耗水約為20億噸,相當于230個西湖的水量。這項無水染色的顛覆性技術實現了染色過程不用水,產品在質量指標和服用性能上和傳統水染基本一致。萬剛認為,即發集團之所以能實現66年穩健發展,秘訣就是一直緊跟時代節拍,牢固地樹立風險意識,勇于創新實踐,敢于抓住機會。
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旭明認為海麗雅集團之所以能走過百年發展之路,成為特種繩纜行業的隱形**,是因為堅持走“專精特新”的道路,把一根繩子做到**。張旭明介紹說,在繩纜的專業領域里面,海麗雅堅持“寬度做一米,深度做一公里”,每一個腳步都踏準了國家的重大戰略,成為以海洋裝備產業、軍工裝備產業、應急安全產業三大板塊為主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品應用于“蛟龍號”、“天問一號”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認為,青島作為重要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在集群化、數字化、
青島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韓光亭認為,北方的企業大部分屬于外貿型,往往形成拷貝工廠,要打造城市時尚或者打造品牌,企業要作為,政府和社會要支持,形成政府、社會和企業聯動的局面。
品牌建設難度重重眾多企業迎難而上
島城一家童裝品牌——禾雀童裝的負責人劉云峰介紹說,青島目前的紡織服裝行業品牌建設還不成熟,遇到了全方位的困難。一方面是
恒尼智造(青島)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婷婷認為,沒有品牌做支撐,生產的成衣就只能隨行就市,發展緩慢,品牌建設能激發企業內在活力,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權,實現產品快速升級換代。傳統企業就要沉下心來,依靠匠心做好品質、做好品牌。
寧波服裝協會秘書長毛屹華介紹說,作為全國重要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寧波擁有雅戈爾、杉杉、太平鳥、博洋、維科等國內同行業領軍企業和眾多中小紡織服裝企業,僅海曙區就有紡織服裝企業2000多家。她認為,寧波的企業在品牌創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人才的培育、模式的創新和品牌的孵化是核心關鍵點,關注數字化建設,上下游供應鏈整合和新消費,不但是寧波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秘籍,也給青島的紡織服裝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方向。
工賦青島工賦紡織
酷特智能在國內**創建了智能個性化規模定制模式,酷特智能董事長張蘊藍介紹說,酷特智能利用工業互聯網成功地打破了個性化與工業化的矛盾,實現了用工業化的成本和效率制造個性化的產品。企業建立了一個全數據驅動的個性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生產一套個性化定制的生產成本僅僅比生產大批量的成衣高出不到10%,讓絕大部分普通消費者都能夠買得起個性化定制的服裝。企業未來也會利用在供應鏈端的優勢,賦能給其它品類,幫助其它品類實現從C端(客戶端)到M端(生產端)的打通。
同樣在做工業互聯網賦能的還有海爾衣聯網,海爾衣聯網行業生態總經理孫傳濱介紹了為多家紡織服裝企業量身打造的智造解決方案,并通過工廠端、門店端和家庭端的智慧化管理,三端結合形成工業互聯網平臺。
作為已經賦能成功的青島環球服裝,企業總經理吳筱杰介紹說,以前定制一件服裝大約需要30到45天,現在一個星期就可以解決,企業有了承接小批量、多品種、單體定制的基礎。
對于未來青島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方向,青島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韓光亭認為,政府引導是關鍵,企業要主動作為,社會組織要積*建言獻策,院校要加大人才培養,發揮好童裝、紡機等優勢特色,重振島城紡織服裝行業的輝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認為,青島紡織服裝產業未來的發展要緊緊抓住“十四五”國家經濟發展和行業發展的大好機遇。在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