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20年前的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從今天來看,仍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
2001年“入世”前夕,各大媒體都在報道、分析“入世”將會給中國帶來的機遇,其中,認為中國紡織*為受益的聲音響徹耳邊。20年過去了,今天的中國紡織業早已今非昔比,那么,加入WTO到底為中國紡織業帶來了什么?又為中國紡織業開啟了怎樣的里程碑?
記者特別專訪了中國
黃金增長的10年
貿易、投資自由為中國紡織帶來重大機遇
“入世”是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潮流作出的正確選擇,不僅激活了自身發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經濟的勃勃生機。
20年前,德國一名經濟學家曾分析,“現在在美國和
對比今時今日中國紡織業在全球產業格局中的位置,孫淮濱分析認為,加入WTO帶來的兩大重要機遇是貿易自由化與投資自由化。
在加入WTO之前,
2005年,制衡全球紡織服裝貿易達40年之久的配額制壽終正寢。按照當時ATC協定,到2004年12月31日,配額取消51%,從2005年1月1日開始,剩余的49%一次性全部取消,也就是說2005年開始,中國紡織開始進入無配額時代,也稱后配額時代,中國開始享受到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貿易自由化權益。
從加入WTO開始,中國紡織品的出口開始大幅度增長。“2001年,我國紡織品出口約為530億美元,到2010年就達到了2500多億,配額制取消帶來的貿易自由化,推動了中國紡織業迎來‘黃金增長10年’。”2014年中國紡織品出口達到了有史以來的峰值——3069億美元,可以說,這是
第二個機遇是投資自由化。隨著出口市場大門的打開,中國紡織企業通過產品走出**的同時,開始尋求跨國發展,配置跨國產業鏈和供應鏈,這大大提高了中國紡織業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水平,逐步形成了全球各大區域差異化布局的特點,也帶動了資本輸入國紡織生產、
然而貿易自由化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2001年,中國剛剛加入WTO,美國就開始限制中國紡織品進入;2003年,**起對華特保案針對242段的紡織產品展開;2005年,配額全面取消后,歐美國家又簽署中歐、中美備忘錄延長部分紡織品數量限制時間……
對此,孫淮濱談到,中國加入WTO后,出口大幅增長,它改變了國際市場原有的貿易和利益格局,甚至有一些國家將貿易問題政治化,產生了貿易摩擦。
“我認為沒有必要將貿易摩擦看得像洪水猛獸,只要有這種利益上的不平衡,或是利益結構的改變,就會有一些博弈的過程,這是很難避免的,但堅決反對把貿易問題政治化和無端制裁的行為。我們一方面要堅持平等、公平地參與國際競爭,另一方面也要適應一些國際潮流的變化,比如綠色發展、社會責任等,需要在這方面去適應甚至推動潮流發展。”孫淮濱指出,中國紡織業*終的目的是朝著經濟全球化的方向來推動共同利益的實現,來推動合作和共贏。尤其是中國作為一個紡織生產大國、貿易大國,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維護世界市場秩序,推動乃至**經濟全球化下世界紡織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紡織強國目標實現
深度調整產業格局,推動高
“入世”20年,對中國紡織產業的重要性其實不僅僅是貿易本身,更為重要的是為中國紡織業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通過學習、借鑒、改造、提升這些技術和管理,從跟跑、追跑到領跑不斷依靠科技自主創新,提升自身的生產力水平和管理能力;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為中國紡織提供了強大的內需動力,從而讓中國紡織實現了從紡織大國向強國崛起的偉大目標。
20年前,孫淮濱曾到新加坡參加亞洲
而在“入世”后的20年里,中國
孫淮濱回憶說,20年前曾在一次會議中談到:美國、歐盟、日本國家和地區,現在都在出現衣用、家用、產業用產品各占三分之一的局面。相反我們國家的衣著用產品要占70%,而家用紡織品、產業用兩類合在一起只占30%,這是今后我們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2020年,我國衣用、家用、產業用纖維的比重已達40:27:33。
紡織行業從傳統的衣著領域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延伸滲透,從原來的關乎人民的生活質量,延伸到關于人民的生命質量、環境質量,纖維產品不僅局限于衣用、家用領域,功能性纖維產品還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風力發電、土木建筑、汽車工業、軌道交通、海洋工程、光纜通信、安全防護、環境保護、體育休閑等各個領域。
孫淮濱認為,經濟的全球化不僅給中國紡織工業帶了很多的貿易和投資機會,同時,國內品牌也開始在國際舞臺上有了一定的表達和呈現。顯然,這種變化的背后是中國紡織產業鏈整體實力越來越強,
聯動國際國內
中國紡織業步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近年來,全球紡織業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增速放緩。尤其是近兩年來,受疫情影響,全球紡織品進出口貿易更是受到了重創。但與此同時,中國紡織業從未停止前行的步伐,歷經深度調整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導致全球部分區域紡織產業鏈斷裂,而我國紡織產業以良好的產業基礎、穩定的產業結構、強大的產業韌性優勢,積*靈活調整應對,為保障全球防疫物資、維持全球紡織產業鏈順暢運轉發揮了重要作用。僅2020年3月-12月,我國對全球市場出口
2021年,隨著中國疫情防控形勢好轉,中國紡織業**恢復發展,生產規模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出口競爭力穩定釋放,內需市場持續回暖,企業效益加速修復。目前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占據世界紡織出口的三分之一,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投資與合作,也涵蓋了整個產業鏈,從原料、設備到*終產品的產業鏈。
當前,中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為中國擴大內需的“主引擎”與經濟增長的“壓艙石”,消費不僅為中國經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也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了強大動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介紹,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今年克服疫情影響,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8%。此外,我國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升級類商品銷售較快,綠色、健康消費不斷擴大。
對此孫淮濱表示,在雙循環背景下,我們要堅持以內循環為主,但它不是把**關閉,而是需要繼續把門打開,進一步堅持開放,提高開放水平,利用國外的各種資源來彌補產業鏈中的不足,同時我們要參與“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