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9月11日至13日,“2021云裳華胄·敦煌傳統服飾文化”系列活動在甘肅省敦煌市舉辦,來自寧夏銀川的女孩關嘉美晉級“云裳華胄·敦煌傳統服飾文化大使”全國總決賽。作為一名資深的漢服愛好者,在關嘉美看來,漢服已然“出圈”,“不論是青少年還是中老年,愿意了解、推廣漢服的人越來越多。”
參與“2021云裳華胄·敦煌傳統服飾文化”系列活動的人群中,不僅有關嘉美這樣的年輕人,也不乏“漢服奶奶”等中老年群體。
“以前我穿著漢服走在街上,經常有人問我要去哪表演,而現在,更多的人認識到了這是‘漢服’。”關嘉美介紹說,隨著人們對漢服接受程度的提高,漢服文化節、漢服國風大賞等活動相繼出現,漢服所帶來的商業體量也隨之增加。
據艾媒咨詢《國潮經濟發展報告》預測,2021年漢服愛好者數量規模達689.4萬人,市場銷售規模將達到101.6億元人民幣。
漢服“出圈”,部分得益于漢服愛好者的不懈推廣。“我經常會穿著漢服去做普通之事,把它融入生活中。”關嘉美笑言,她偶爾還會約著三五“同袍”(漢服愛好者間的互稱)一起逛街,并為每一個愿意詢問的路人介紹漢服。漢服愛好者王雪瑤告訴記者,她會參與一些漢服講座、漢服游園等活動,向公眾推廣介紹漢服文化。
而互聯網的普及與發展,則進一步將漢服推入了公眾視野。“在2017年左右,漢服文化進入了飛速發展階段。”寧夏華服網主編張雯婧介紹說,依托互聯網及短視頻平臺,漢服的影響力不斷增加,“我所在的漢服愛好者線上社群,現在有500多人,是創立之初的10余倍。”
“出圈”的漢服何以愈受歡迎?“漢服*吸引我的地方肯定就是其中包含的中國文化。”漢服愛好者王一帆說,接觸漢服后,她對戲曲、古畫等傳統文化也產生了興趣,還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穿上漢服總有一種難以言表的穿越之感,仿佛在心中對話古今。”關嘉美說,漢服在面料、剪裁、色彩等方面都表達著傳統文化的形意之美,而漢服對身材的包容性,也體現了中華文化兼容并包的特質。
“服飾是生活美學的展示載體,也是流行文化的承載主體。漢服再次受到熱捧,更是一種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載。”寧夏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馮蛟分析稱,漢服文化的再次盛行不是單純的年輕人消費復古,而是伴隨著影視劇、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群體亞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和沖擊下的一種個性主張和選擇自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彰顯了當代年輕人追求時尚與復古和諧統一的獨立生活哲學。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