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茜)懂穿搭但不懂紡織?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原副院長、教育部紡織類專業教指委秘書長郭建生來解讀紡織類專業。他說,紡織的任務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解決現代社會“衣被天下”的問題。這里一方面是要很好地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美好生活對各類紡織品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要解決各行各業、國防軍工、上天入地、醫療衛生等對紡織品這類柔性產品的需求。
他介紹,紡織品早已成為其他產業不可或缺的“軟物質材料”。比如,各種交通工具的內飾材料,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建設的所用的“
記者:紡織類專業會學什么?
郭建生:紡織類專業包括紡織工程專業、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紡織品的研發設計和生產制備及營銷涉及多學科的知識,是具有多學科交叉屬性的工科專業。學生需要具備的知識結構包括: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工程科學基礎知識,技術科學基礎知識,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以及紡織專業知識,同時,本專業學生還應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適應
如何設計開發生活用紡織品新的功能,如何讓紡織品的舒適性、衛生性、美觀性等更好,如何為其他行業研發設計和制備各種功能的紡織品,而且在設計和生產制備中體現
從大的方面看,我國紡織產業是世界上規模*大、產業鏈*完整的紡織制造業工業體系,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結合我國國情,紡織產業作為重要的民生產業和戰略產業,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消失,被一些媒體稱為“日不落”行業。
從細的方面講,紡織品是包含功能、文化和藝術等多重屬性的復雜產品,與人們的美好生活和各行各業的需求密切相關,需要以創新思維和工程能力,綜合應用以專業知識為核心的多學科知識,去解決研發、設計和生產制備中的復雜工程問題。而且,越來越需要交叉和跨界的知識。比如,智能可穿戴紡織品研究就需要紡織核心知識結合化學、電子信息、人體工學等多學科知識。紡織專業目前進行的新工科建設,就是要強化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工程實踐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
記者:紡織類畢業生去哪里工作?
郭建生:紡織專業順應現代紡織的發展趨勢,強調紡織學科與其它學科的交叉結合,使培養的學生具有扎實的紡織專業技術基礎和較寬廣的交叉學科知識面,從而使紡織工程專業的畢業生
紡織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保持在很高水平。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專業就業率仍保持在較高水平,如東華大學紡織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截止目前已達96%。
記者: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對紡織專業意味著什么?
郭建生:紡織類專業從2016年起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到目前為止已有13個專業通過了工程認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強調專業教育要從單純的“知識傳授”型向“能力導向”和“需求導向”型轉變,更加學生注重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一個學校的紡織專業如果通過了工程認證,就意味著這所學校紡織專業的專業教育和畢業生的知識、素質和能力得到了行業的認可。目前《華盛頓協議》已有21個成員,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專業的畢業文憑在這些成員國家或地區的學校是被相互認可的。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