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2019年,制造業發展扎實推進,兩化融合水平穩步提升,工業
2020年,我國將深化5G應用發展,培育海量垂直行業應用——
“2019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和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國制造業發展扎實推進,兩化融合水平穩步提升,全年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指標總體處于合理區間,信息通信業保持平穩發展勢頭。”在1月20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這樣概括了我國工業和通信業2019年的發展態勢。
2019年,在41個工業大類的行業當中,有20個行業的增加值增速同比回升。前11個月,28個行業的利潤總額同比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7%,電信業務總量按上年不變價計算增長18.5%,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增長15.4%。
制造業發展
制造業是我國的強國之基。2019年,我國制造業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2019年,一批
2019年我國制造業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實現躍升。創新驅動取得顯著成效,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穩步推進,新建了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農機裝備、智能網聯汽車、先進功能材料等4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重大短板裝備等工程在2019年成為現實。高端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大飛機、“兩機”(C919和AG600)等科技重大專項、嫦娥四號任務和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發射飛行試驗任務成功,北斗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存儲器、柔性顯示屏量產實現新突破。
行業標準建設隨著制造業發展而不斷完善。2019年,我國積*探索創新人工智能重點任務“揭榜掛帥”工作機制,全年共發布了5G、車聯網、
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同比下滑8.2%,新能源汽車銷量也首次出現下滑,引發各方關注。苗圩表示,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隨著企業有序調整應對和相關促進消費政策的逐步落實,汽車產銷量同比降幅在不斷收窄。11月產量同比出現了正增長,市場的信心有所恢復。
“2020年汽車產銷規模總體能夠維持在2500萬輛左右,可能是零增長或者略負增長。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研究和評估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政策。”苗圩說。
行業發展環境不斷改善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細胞,行業發展環境對于企業發展有重要作用。2019年,工業和信息通信企業得到了不少“政策禮包”。隨著更大規模減稅降費進一步落實,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率從16%降至13%,通過落實《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強化各級中小企業工作領導小組機制,新培育了一批單項**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針對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的問題,2019年,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超過6600億元,實現清償比例近75%,超過原定年底前清償一半以上的目標。
2019年我國制造業的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通過落實飛機、船舶、汽車等行業開放政策,配合開展RCEP(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系)等
2020年,我國將繼續為制造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繼續實施以制造業為重點的減稅降費措施。增值稅降低和社保費用降低要延續到今年全年。
研究建立制造業產融合作的白名單,也是今年促進制造業穩增長的舉措之一。苗圩表示,要引導金融機構對發展情況好的制造企業提供精準的金融服務,而不是因為一個行業去產能,就對所有的行業企業都停止貸款的支持。
5G商用開局良好
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2019年我國正式啟動了5G商用進程。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共建成5G基站超過13萬個,5G商用產品逐漸豐富;已有35款手機終端獲得入網許可,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超過1377萬部,國產5G手機芯片投入商用。
信息通信業在2019年實現了平穩運行。“攜號轉網”從2019年11月底在全國正式推開,IPv6基礎設施全面就緒,農村網絡穩健性顯著增強。2019年,3家基礎電信企業和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600億元。
2020年,我國將深化5G應用發展,培育海量垂直行業應用。苗圩認為,5G超高速率將使手機刷屏更快,滿足部分高端消費群體對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大型網絡游戲的需求,也可以通過5G網絡建設解決一些城市熱點地區網絡擁塞的現象,但是更大的“藍海”還在物聯網、工業互聯網。“我們要利用5G技術更好地幫助工業企業建立起內網,推進生產企業的數字化網絡化
在5G標準制定過程當中,我國搭建了一個試驗平臺,包括高通、英特爾、愛立信、諾基亞、三星等企業和中國的華為、中興、信科展開開放合作,取得了很好效果。“下一步我們將一如既往歡迎外資企業積*參與中國5G發展,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公平地對待國內外企業和經營者。”苗圩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