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當前國內疫情下,面臨潛在風險*大、對經濟社會全局穩定潛在沖擊*大的國內產業部門當屬棉花。之所以判斷棉花產業面臨潛在風險*大,是因為目前內地各省市自治區中疫情*嚴重者為新疆,而新疆占全國棉花產量85%,內地主要棉花生產省份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又遭遇了嚴重水災,美國政府又向中國
一、中國棉花產業面臨的多重挑戰及其重要性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從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全局來看,2018年以來,隨著國際形勢變動,中國經濟穩定與發展的關鍵落到了“糧(棉油肉)+能源+高新技術產業”三大產業部門上面(“糧(棉油肉)”中的“油”指“食用油”),其中,“糧(棉油肉)”與“能源”決定了中國社會與經濟總體能否穩定,以IT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決定中國在國際競爭中能否勝出與發展的前景。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政治形勢的新發展進一步提升了上述三大產業部門的重要性,特別是棉花產業,對民生、社會穩定和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性正在隱隱大幅上升。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左傳·疏》),所謂“華夏”,就是“衣冠禮儀之國”的意思。在歷史上,中國占據世界紡織服裝產品生產和貿易的制高點長達兩千年之久,直到工業革命啟動數十年后的152 0173 3840年,英國對華輸出的機織棉制品金額才首次超過同年從中國輸入本色布(西人稱之為“南京布”,Nankins)的金額,然此時英國機織棉制品之價格、牢度仍不能與中國本色布匹敵。今天,中國已經連續數十年位居世界**紡織品服裝
作為擁有全世界1/5人口的大國,中國無論如何希望提升本國產業結構,都需要擁有足夠規模的傳統
作為世界**紡織服裝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中國既是**棉花生產大國,又是**棉花
相比之下,在世界第二大棉花生產國印度,印度棉花協會(CAI)*終確認的2018/19作物年棉花產量為3120萬包(約530.4萬噸),對2019/20作物年棉花產量的預估原來是3545萬包(約602.65萬噸),今年4月份減少至3300萬包(約561萬噸)。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棉花產量的世界**地位至少仍可維持相當一段時間。
從全球疫情和當前國際政治形勢來看,要保障國內棉花需求和世界棉花市場穩定,我國比前幾年更需要立足于國內供應,而不能過度依賴進口。
當前,世界十大產棉國依次為中國、印度、美國、巴基斯坦、巴西、烏茲別克斯坦、澳大利亞、土耳其、阿根廷和土庫曼斯坦,除土庫曼斯坦至今未報告疫情數據外,另外八國均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沖擊,對其棉花生產、運輸影響不可忽視。根據我2月份以來追蹤整理計算結果,其全民確診率、全民死亡率指標(確診、死亡病例占總人口比例)自4月中旬起相繼全面大幅超越中國;截至7月27日,如表1所示,海外八大產棉國全民確診率指標幾乎全部在中國10倍以上,*高者為中國的224.3倍(美國),全民死亡率指標絕大多數在中國7倍以上,*高者為中國的137.2倍(美國)。根據發展趨勢,預計印度、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疫情數據還將成倍提高,甚至可能提高10倍以上。
同時,由于印度、美國是僅次于中國的第二、第三大棉花生產國,又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棉花出口國,盡管中國不會改變努力發展進口貿易的政策取向。
二、新疆和兵團棉花生產一枝獨秀
天下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兵團。氣候適宜棉花種植,生產建設兵團和內地投資者數十年大規模開發戈壁沙漠而創造了巨大耕地資源,數十年來農業科技研發推廣堅持不懈,內地農地資源逐步轉向比較優勢更大的領域,國家對新疆棉花產業的補助,……所有這一切推動國內棉花種植業日益向新疆集中,棉花由此與石油、煤炭并稱“兩黑一白”而長期位居新疆地方支柱產業,新疆對全球棉花市場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1949年,新疆棉花產量不過5100噸,占當年全國總產量(44.4萬噸)的1.1%。
1990年,新疆棉花產量46.88萬噸,在全國總產量(450.77萬噸)中占比突破10%。
到2018、2019年,新疆棉花產量分別為511.1萬噸、500.2萬噸,在全國總產量中占比分別為84%和85%。
這樣,僅按18600元/噸的新疆棉花
在新疆棉花產業發展中,生產建設兵團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帶頭作用:
1950年,兵團在新開發的亙古荒原上生產出了400噸棉花,占當年全國棉花總產量的萬分之5.8、新疆棉花產量的6.3%。
2005年,兵團棉花產量106.85萬噸,占新疆棉花產量比重達到57%的*高峰,占當年全國棉花產量(571.42萬噸)的18.7%。
其后10余年,隨著新疆地方對棉花產業持續大規模投資開發(其中很大部分來自內地投資者),兵團棉花產量在全疆中占比有所下降,但在全國占比仍然提升近倍。2019年,兵團棉花產量202.80萬噸,占全疆產量的41%、全國產量的34%。
與產量相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全疆和全國棉花生產中的重要性更體現在棉花科技研發推廣、生產實踐中的領頭和主力軍作用。從一開始,兵團農業生產就明確向現代化大農場方向發展,在農田規劃建設、農業機械化等各方面領行全國,早在1957年就依靠自身積累初步實現了農業生產機械化,在全國****。現在,植保無人機等設備也**在新疆棉花生產中開展了大面積試驗。
三、疫情、水災、制裁夾擊中國棉花產業
今年春夏時節,新疆棉產區降雨量普遍較多,有利于棉花生長;但當前新疆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反彈,內地主要棉花生產省份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遭遇嚴重水災,疫情和水災對中國棉花主要生產省份形成了夾擊之勢。
在新疆,自7月16日宣布新發現一例確診病例以來,這一波疫情反彈嚴重程度已經成倍超過了年初全國抗疫總動員時期。從7月16日至8月3日24時,新疆在這一波疫情反彈中累計新發現確診病例648名,比此前將近半年抗疫累計確診病例(76名)多7.5倍,此外還發現了114名無癥狀感染者(截至8月3日現有數)。中央對新疆疫情反彈高度重視,新疆本地黨政***也決心在8月中旬之前撲滅這一波反彈,但新疆社會情況復雜,對其抗疫及未來預防工作形成了不可忽視的掣肘,以至于這一波反彈至今已近3周,當地疾控部門仍未公布詳細流調報告。而在其它省市,至遲從3月份以來,疫情發生之后,*多兩三天即可公布詳細流調報告。目前已是8月上旬,而按照通常生產周期,新疆棉花至遲9月初就要開始采摘了。
在內地,今年南方水災重災區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是名列前茅的棉花產地。如表2所示,2015—2019年間,四省棉花產量占全國比重雖然從13.4%下降至5.9%,但在疆外棉花產量中占比卻從33%上升至40%左右。挽回、補救今年水災給四省棉花生產造成的損失,尚需巨大努力。
與此同時,新疆棉花及棉紡織業越來越多地遭到美國反華勢力的制裁,預計這方面的制裁還將持續升級。
四、長期挑戰:新疆棉田土壤改良
在長期沿用的棉花生產方式下,采摘棉花是*為勞動密集的環節,發生人員聚集和傳染的風險概率*高;在生產、運輸其它環節,我國目前已經探索、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爆發疫情的風險概率相對較低。多年以來,每年8月末至11月初棉花采摘季節,有關部門都要從河南、甘肅等內地省份組織數十萬農民工赴疆采摘棉花。如前文所述,新疆棉花至遲9月初就要開始采摘;對照新疆地方政府在8月中旬之前撲滅這一波疫情反彈的目標,以及重要產棉區7月28日開始封控抗疫的現實,考慮到此前各地防疫在14天封控期后通常還要實施半個月左右較嚴格管理,北京6—7月疫情反彈實現高風險地區清零花費33天,實現中風險地區清零、應急響應降級花費40天,[1]要保證棉花采摘正常、順暢啟動,時間已經比較緊迫,而且高產棉花品種棉桃相對容易掉落。要避免出現棉花豐產不豐收的局面。
所幸者,經過此前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作為新疆棉花生產主力軍的兵團棉花機采率已經大幅度提高。根據歷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2015年兵團棉花機采率68.9%,2019年已經提升至82%。根據從基層了解的情況,不少團場、連隊目前棉花機采率已經提升至90%。棉花大面積機采,可大幅度降低人員聚集和傳染的風險。就當前而言,需要盡力進一步提高新疆地方棉花機采率,同時對人工采摘作業做好防疫措施。棉花采摘機械也需要不斷改進設計,提升機采棉花品質。
從長期來看,新疆棉花生產需要解決連續種植棉花、大量使用化肥帶來的地力衰退、土壤板結等問題,以求實現可持續發展。從總體統計來看,70年來新疆棉田平均單產一直在上升,1988年以來新疆棉田平均單產連續32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僅1996—2018年間就從1301公斤/公頃提升至2051公斤/公頃;但根據從基層了解的情況來看,兵團不少連續種植的棉田單產已比10余年前明顯下降,新疆棉田平均單產上升相當部分來自新開辟棉田。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要解決這一問題,*可取途徑應是與畜牧養殖業發展相結合,通過大量施用農家肥增強地力,改良土壤,增加收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