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黔江區隸屬于重慶市,位于重慶市東南部,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素有“渝鄂咽喉”之稱。2017年10月,黔江區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由重慶市人民政府正式批準退出貧困區縣。此后,56萬土家族、苗族、漢族兒女們弘揚升華“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在2402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描繪著脫貧攻堅*美麗的風景。
靠桑蠶養殖走上產業扶貧致富路
時值立秋,黔江區金溪鎮清水村山間坡地上的桑園一片翠綠,養蠶大戶田建正在蠶棚內忙碌著,田建是當地致富能人,創業多年,帶動周邊幾十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我在創業之初既沒錢,也沒技術”。田建說,村里修通產業路后,政府還為他請來農技員作指導,“讓我發展產業更有信心。”
2017年田建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在清水、山坳兩村開發桑園225畝,圍繞“桑+雞”模式養殖土雞152 0173 3840余只,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帶動50余位村民(貧困戶)就近務工并實現增收。
田建的脫貧之路,是黔江困難群眾在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幫助下,用勤勞的雙手、頑強的意志,發揚“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開創明天的鮮活事例。不難看出,黔江區現有的產業發展規模和未來思路謀劃,呈現的是以村域為單元的循環、立體、多元產業模式。特別是在這種模式下,有了政府的驅動扶持,以合作社、家庭農場為紐帶,一頭連通了發展變化的大市場,一頭激活了單家獨戶的小生產。
目前,全區建起“畝產萬元”立體農業基地11.4萬畝,這是既立足當前、又保障長遠收入的利民、為民創新之舉。
“領頭雁”帶民共富為脫貧攻堅添動力
黔江區打出“親情牌、政策牌、環境牌”,簡化鄉村旅游開發審批流程、對創業項目優先給予貼息貸款、落實基礎設施建設補助,營造優質創業環境,吸引更多鄉村“領頭雁”創業興業。
在金溪鎮長春村,20多位農民扛著鋤頭帶著鎬,栽桑覆膜,干得熱火朝天。領頭的騰樹文、騰樹長、陳正文年齡都已超過65歲,但他們和大伙兒一樣揮汗如雨,在平整出的陡坡地上栽下一株株桑樹。
認準產業發展機遇,騰樹文等三人組建蠶桑合作社。2017年底,合作社種下的近400畝桑樹已初見效益,第二年就收入10多萬元。騰樹文估計,等到豐產時,合作社收入能有上百萬元。蠶桑產業走上正軌,越來越多農民也想參與其中。“以前是我們追著別人要地種,現在是人家主動把土地‘送上門’,目前加入合作社的農民已有近200人。”騰樹文說。
扎實鞏固脫貧成果,助推鄉村發展,除了幫扶給力,也離不開更多來自基層,苦干、實干的“領頭雁”。黔江用好親情、政策、環境“三張牌”,培養發展致富帶頭人400余人,發領(創)辦企業136個,投資總額2.27億元,為貧困戶提供
挖掘生態、民俗優勢吃上“旅游飯”
經濟上相對落后的黔江,生態、民俗資源卻很豐富,這里青山綠水、森林覆蓋率超過60%,有秀麗的阿蓬江、厚重的濯水古鎮、原生態的土家十三寨……
脫貧“摘帽”后,區域要高
在濯水古鎮,清澈的阿蓬江水蜿蜒流淌,江邊一棟棟木質吊腳樓鱗次櫛比。
近幾年,古鎮旅游火了起來,一年接待游客200多萬人次。以大景區為支點,鄉村旅游為網線,目前黔江有7個4A級景區,32條精品旅游線路與核心景區串珠成鏈,“魅力黔江”讓10萬人吃上了“旅游飯”。
打贏脫貧攻堅戰,激戰正酣;決勝全面小康,志在必得。在黔江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56萬黔江兒女眾志成城、滿懷豪情,咬定目標、沖刺決戰。如今的黔江,藍圖已經繪就,逐夢惟有篤行,新時代的黔江人,必將繼續高舉“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