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近日,石油化工行業傳來了一個又一個壞消息。
“黑色星期一”再次上演。由于多個利空消息的刺激,紐約油價4月27日暴跌。截至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4.16美元,收于每桶12.78美元,跌幅為24.56%。6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45美元,收于每桶19.99美元,跌幅為6.76%。當日早間,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一度跌至每桶11.88美元,跌幅達29.87%。
27日,美國海上鉆井承包商戴蒙德海底鉆探(Diamond Offshore Drilling)申請破產保護。該公司擁有負債26億美元,其中有20億是債券,而現金近4.35億美元。十天前,公司沒有及時向債券持有人支付5億美元利息,債券信評遭下調。上周,有著新加坡“油王”之稱的林恩強一手創辦的興隆貿易申請破產保護,資產僅7.14億美元,負債卻高達40.5億美元,現金頭寸只有0.5億美元。公司資不抵債,正尋求延期償還23家銀行總計36.5億美元的債務。本月初,美國頁巖鉆探公司惠廷石油(Whiting Petroleum)申請破產保護。
在疫情爆發、沙特掀起價格戰之后,海洋鉆探行業急劇惡化,市場對海洋鉆油平臺和鉆井船的需求枯竭,美國近海石油生產商因而紛紛關閉位于墨西哥灣的海上油井,從而顯著影響了現金流。陸地鉆井同樣陷入困境。
產油現在成了賠錢的生意,導致生產商苦不堪言,很多公司被迫縮減甚至完全停止生產。
油價跌成負數、全世界的存儲空間“油滿為患”、行業企業一個個倒下……當前可能是原油市場有史以來“*黑暗”的時期。造成這種局面*直接的導火索就是存儲空間嚴重不足。
油輪停滿美國和亞洲近海,原油多到什么程度了呢?
在美國西海岸,上周初就有30多艘油輪停在從洛杉磯一直延伸到加州灣區的水域上,合計載油量超過2000萬桶,數量之多已經創出了歷史記錄,相當于全世界**耗油量的五分之一。
在這當中,有四分之三的油輪裝滿了油,它們停在這里已經至少有7天了,同樣是歷史罕見。
可怕的是,停在這里的油輪數量和載貨噸數還在增加。位于南非的Saldanha海灣地區也是同樣的情景。
新加坡油品存儲碼頭附近的狹窄的水路*近變得更加擁擠,大約有60艘油輪停靠在繁忙的海峽沿岸,遠超平時的30至40艘。其中的一些船不是用來運油,而是儲油,因為岸上油罐已經滿了。船舶經紀商和貿易商說,現在卸貨需要等兩周左右,而平時只要4-5天。
一位新加坡船舶經紀商表示,他們**次接到這么多要求預訂船舶來儲存石油而不是運輸石油的電話。
行業咨詢公司FGE亞洲石油業務主管Sri Paravaikkarasu說,新加坡煉油廠的開工率可能已經降至60%左右,二季度可能進一步降至50%。
SK Innovation在韓國Ulsan的油庫已經達到1200萬桶的*限,*近在首爾西南部租用的180萬桶儲油空間并不會緩解壓力。為此,他們不得不推遲油輪卸貨,需要給這些等在近海的油輪支付日均1億韓元(約合81300美元)的高昂成本。
市場普遍擔心,全球儲油空間飽和倒計時需要以周計算,而不是月,因為過剩的量太大而空間太少,就算沙特等產油國已經開始提前減產都來不及找地方放置原油。
簡單地說,全世界已經快要無處安放原油了。瑞士石油貿易巨頭貢沃集團(Gunvor Group)
整個化纖產業鏈的命脈被牢牢鎖死,聚酯產品爬的出“跌價泥潭”嘛?
而國際油價是整個化纖產業鏈的命脈,在國際油價的帶動下,聚酯各個產品的價格也產生了驚人的跌幅。
同時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防護服面料就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由于類似210T滌塔夫、
近期,網上盛傳了一個1.3億米的210T滌塔夫訂單,小編也特地去了解了一下。一位主營春亞紡、滌塔夫的王老板說:“這個單子確有其事,但是其中的大頭卻被幾個大型織造工廠瓜分了,他們只能去搶剩下的“湯湯水水”,根本就“吃不飽”。看著1.3億米訂單很唬人,但在全國這么多產能下,其實也只夠“塞牙縫”的。不過現在生意這么差,有單子總比沒有好。”
防護服面料到底是小眾產品,疫情期間大量織造產能閑置,而這次流行的又都是一些常規的產品,生產不具備門檻,只要全國的機器開滿,幾億米的需求實際也僅有兩三天的產能,更不用說這些產品大部分織造企業都備著貨呢。
因此,想要靠著防疫概念接一點訂單趁機去一波庫存是沒問題的,但是說要因此重新開足馬力生產,那還是有些想多了,畢竟市場的好轉是需要上下游共同推動的。小編在這里也要給紡織人提個醒,要充分地了解其中蘊含的風險,克制自己的沖動,即使賺不到錢,也要盡量不讓自己變成“韭菜”。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