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在由中國棉花協會和全國棉花交易市場聯合主辦的2021中國國際棉花會議上,英國考特魯克有限公司董事長、主編Michael Edwards先生做了題目為《全球棉花、紡織形勢分析與展望》的演講。大家好,請接受來自利物浦的問候! 希望所有中國的棉業同仁一切安好。很遺憾我不能親臨現場,參加本屆棉花國際會議,非常感謝中國棉花協會給我的這個機會,能通過網絡與大家分享一些有關全球棉花市場的近期走勢,以及對未來的展望。國際棉花市場近兩個年度變化顯著。考特魯克A指數在2019/20和2020/21兩個年度的走勢有三個不同階段:在2019/20年度前半段,國際棉價呈現出穩步上揚趨勢,A指數在2020年1月中旬突破80美分/磅門檻,這一節點正好與中美之間簽署**階段貿易協定相吻合。此后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國際棉價隨之暴跌。棉花消費量不斷下滑,棉紡織供應鏈中斷,全球庫存接近400萬噸,將A指數在4月初打壓至60美分/磅下方。*后一個階段,便是棉價開始了長期顯著醒目的復蘇過程。與國際棉價的歷史趨勢加以對比,過往30年間A指數的長期均值,略低于74美分/磅。請注意,我們并未將30年間通貨膨脹名義值計算在內。A指數在2020年4月初跌至谷底,比長期均值還要低出將近20%,隨后又耗費近11個月的時間緩慢抬升,直至較長期均值高出將近34%。對于國際棉價自去年4月份以來的強勁復蘇,我們該作何解釋?這事實上大大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然而,這一反彈過程并不僅局限于棉花——幾乎所有農產品和工業大宗商品都發生了明顯復蘇。與許多國家一樣,美聯儲面對疫情的反應,對國際金融市場和股市產生了重大影響。矛盾的是,盡管疫情對經濟造成種種損害,前景一片黯淡,美國國內股票指數卻在去年9月份重新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并在隨后創下新高。包括紐期在內的商品期貨市場也追隨了這一趨勢。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美股主要指數)走勢與紐期走勢存在著廣泛的相關性。可以說,國際棉花供需基本面在整個經濟復蘇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經歷了2019/20年度后半段的嚴重打擊后,國際棉花消費在2020/21年度的復蘇勢頭遠比每個人所預料的更為強勁。隨著棉紡織供應鏈恢復常態,紡織廠在紗線銷售方面再次變得有利可圖,同時棉花消費也開始呈現出積*走勢。然而,我們對于2021/22年度全球消費量的預測,仍將略低于中美貿易局勢惡化和新冠病毒大流行前的水平。這其中,除了國際棉花消費的復蘇,2020/21年度美棉平衡表緊縮也對國際棉價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美國的供需狀況顯然對世界市場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原因是只有美棉可以在紐期合約進行交割,美棉庫存量在2020/21年度開始急劇下滑,從本年度伊始的近152 0173 3840萬噸, 降至年度后期的70萬噸出頭。這其中發生了什么?事實上,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2020/21年度美棉產量大大低于預期。美國農業部*早預估的年度美棉產量為426萬噸,此后美國得州西部先是發生旱災,接著其他產區又遭受一連串颶風和熱帶風暴襲擊,*終產量被定格在不到320萬噸。就美棉需求而言,對華出口增加是令美棉平衡表保持穩定的關鍵。我此前提到的中美**階段協議的簽署,以及中國國內貿易商和紡織廠的積*采購,都大大提振了美棉的出口銷售。那么,影響國際棉價未來走勢的因素都有哪些?正如前邊所提到的,國際棉價已經處于歷史高位。A指數在今年2月底創下98.5美分/磅的峰值,隨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又下降到85.1美分/磅。截至5月初,國際棉價新一輪反彈收復大部分失地,隨后又開始大幅下跌,當前仍未出現一個明確的方向走勢。此外在今年的頭幾個月紐期市場每天都是波動頻繁,除了受到起伏不定的宏觀經濟影響外,紐期市場讓人難以預測的走勢,也反映出市場對于2021/22年度供需形勢的擔憂,其中*大的不確定性,來自于搖擺不定的美棉產量。在產量占到美棉總產一半左右的美國得州西部地區,隨著降雨在5月初的到來,當地旱情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因此,非灌溉地區棉花種植也成為了可能。然而,早期的嚴重干旱,意味著要想避免大規模棄耕,棉苗生長期需得到更多的降雨支持。可以看出,美國得州棄耕率波動*大,對于美棉*終產量也起到決定性作用。鑒于2021/22年度期初庫存大幅減少,以及整個得州水資源狀況出現問題,紐期市場可能會對作物在后期出現的任何負面天氣有關的因素*為敏感。對于美棉及其他國家需求端前景,市場普遍看法積*。雖然新冠病毒傳播在世界多國仍然十分嚴重,但總體而言,紡織品和服裝零售需求持續恢復,這要得益于被壓抑的消費需求逐步得到釋放,以及一些國家所采取的積*應對措施。紡織廠的紗線銷售情況似乎也開始漸漸好轉。再有,近期國際棉價下跌,全球各國市場采購需求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來自中國的買家在此輪采購活動中表現積*,但是棉商普遍認為,未來還將會有更多來自中國的需求。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未來中國棉價和世界棉價將會表現為密切趨同。對比以CC Index為代表的中國現貨價格和以Cotlook A指數為代表的國際棉價按照CC Index調整后的價格。我們可以看出進口棉的價格優勢還不是特別明顯。直至去年10月份,中國國內棉價出現大幅上升。從那以后國內外價差開始拉開,但截至本視頻制作時間五月中旬,兩者價差在1,500元一噸左右。 大約為每磅10美分。由此國際市場處于觀望情緒,等待看到來自中國的私人和政府買家在需求上的明顯提升。請允許我再一次對中國棉花協會的演講邀請表示衷心感謝,同時也期望疫情盡快結束,大家能夠面對面地相互問候。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