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四五”,新的競爭不僅表現為科技戰、人才戰,更在于其背后人才培養制度的較量。隨著中國時尚消費進入個性化、多元化的迭代期,中國服裝行業也邁入新的階段,轉向以創意設計為核心、科技創新為支撐、優秀文化為**、品牌建設為抓手。而這些無不對行業的人才支撐提出了****的挑戰。
加快“形成適應產業發展實際需求的產業人才培養體系”,將是推動行業發展再上新臺階的重大課題。對此,不論是時尚企業,還是行業專家、院校機構,紛紛認為時尚教育,既要“頂天”帶頭高端探索,又要“立地”投身產業應用。
“頂天”,
加大投入培養“頭部人才”
今日之中國服裝產業早已走出“傳統”,眾多時尚企業紛紛聚焦時尚資源的集成創新生態體系,以此**時尚消費潮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升時尚話語權。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于2021年6月發布的《紡織行業“十四五”時尚發展指導意見》顯示,伴隨著時尚發展不斷交叉、融合和滲透的趨勢,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設計人才、創意人才以及生產性服務業人才,尤其是具備運營時尚產業綜合技能的跨學科、跨行業領域的高端復合型人才,在行業內呈現較為明顯的結構性短缺,無法滿足時尚需求的快速迭代。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也指出,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要全方位地取勝市場競爭,不僅要靠過硬的產品質量、渠道資源,同時也有賴于品牌超強的產品開發力和時尚把控力,這些始終離不開“人”。
高精尖人才難得,是行業發展的普遍痛點,這幾年產業的個性化、細分化使得企業的產品版塊越來越多,導致本就稀缺的**人才資源因為匹配問題更加成為“瀕危物種”。報喜鳥集團寶鳥服飾人力資源部經理楊顧超表示,招聘人才已經成為企業發展中一項長期不間斷的艱巨工作。
在時尚**方面具有建樹的太平鳥,更是將自己的時尚中心設立為總部大樓,致力于打造成植根中國、服務全球的綜合性時尚平臺。2019年,該品牌在巴黎時裝周上首推中國設計PEACE平臺,也是意在吸引更多年輕設計師。目前,太平鳥約有平均年齡在28-29歲的設計人員500多名,已達到從設計、研發到上市僅需1-2周,每周約有100種新款上市的更新速度。據悉,太平鳥未來將注入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研發設計人才的培養。
眾多時尚企業的大力度投入,也從側面反映了,當前高端設計人才梯隊與行業發展所需的不匹配。
培養高素質的“頭部人才”,除了在企業學習錘煉外,專業高校也是責無旁貸。在學生在校期間,為其打通高端人才上升通道,需要院校準確把握行業需求、全力集中資源配置。在這一點上,江西服裝學院*富代表性?! ?/p>
2020年,該校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2個專業被教育部確定為了*****本科專業,除此之外,該校還有*****課程2門,省級**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精品課程34門。學校還榮獲江西省本科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多年來,江西服裝學院一步步攀登,全力為行業輸送著高端人才。
為讓學生立足前沿、緊貼市場、洞悉方向,江西服裝學院搭建了中華服飾文化研究中心、江西省現代服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數個省級科研平臺,并設立了服裝應用技術研發中心等一批校級研究機構;多位**設計師在校設立設計創意工作室,成為學生開辟實踐窗口。
在硬件投入上,學校建有近6萬平方米的服裝創意設計中心、服裝工程技術中心、藝術與傳媒創意中心等7個實踐教學基地,建有服裝性能檢測、服裝智能制造、VR虛擬仿真等230個實驗實訓室。
今年正是江西服裝學院建校30周年,30年如一日的投入,讓學校涌現出一大批如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劉江宏、萬明亮、劉小飛、陳坤、魏新坤、朱理臻、皋小春,以及創業新銳賀鑫、虞澤東、張小軍、郭志強等知名校友,被國內服裝界譽為“江服現象”。
腳踏實地,
培養“留得住”的人才
“立地”方面,對于服裝行業而言,創新能力不僅體現在藝術追求、創領潮流,更在于創意向生產環節的轉移、擴散和落地,這才是行業保持可持續增長,不斷增強競爭力的關鍵。
在記者調研走訪中,經常聽到服裝企業反映人才落地問題,應屆畢業生往往上手難、與公司磨合時間較長。德珞士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蕊就曾對記者說,畢業生入職初期往往對具體工作內容缺乏概念,對品牌受眾特征、對消費市場缺乏認知,少了一股“腳踏實地”的氣質?!捌放菩枰罅繒r間精力與新人溝融,入職培訓時間過長?!?/p>
而磨合時間過長已經成為了一種行業普遍現象,一旦磨合失敗還會面臨著人才流失。為此,產教結合的育人人才培育模式越來越受到推崇,眾多校方也在積*作為,校企合作、企業來校授課、學生進企實習……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承擔教育教學任務的雙導師制度,正在為行業輸送大批更加“達標”的設計人才。
在這一方面,江西服裝學院的學生被行業譽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據悉,江西服裝學院同時與中國針織服裝基地南昌青山湖區、中國品牌服裝制造名城于都縣、全國服裝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虎門鎮、中國休閑服裝名城常熟等地方政府、行業協會,與海瀾集團、波司登、利郎、七匹狼、東蒙、阿仕頓等知名企業,實行校地、校企、校協合作共同建立237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據介紹,該?,F有全日制本、??圃谛I?.5萬人,30年來,江西服裝學院已持續輸送8萬余名“江服人”扎根行業。近年來,學院的發展得到了企業乃至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肯定,并先后多次榮獲了“中國時裝設計育人獎”、“全國十大專業特色學?!?、“中國十大就業質量示范學校”和江西省就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成為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大型“血庫”。
面向“十四五”,面向“第二個百年”,設計人才作為時尚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將肩負推動中國服裝產業進入原創設計、承載文化新階段的重任。市場不斷迭代、教育沒有止境,企業、院校必須立足行業特征,結合時代特點,拓展國際視野,不斷強化人才培養的系統研究,才能成就時尚強國應有的人才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