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華紡織服飾非遺的歷史與創新(**回:漢族)”展覽系列活動在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拉開帷幕。
本次展覽靜態展出的98件非遺作品,圍繞“織、染、繡、衣”四大主題,遴選云錦、蜀錦、宋錦、緙絲、漳絨、像錦、夏布、蠟染、扎染、蘇繡、粵繡、湘繡,融合旗袍、漢服、國潮服飾,結合唐代服飾復原,以漢族紡織服飾文化傳承為主線,借歷史實物比照當代創作,彰顯漢族紡織服飾非遺的歷史之源和當代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的時尚之美。
被稱為“寸錦寸金”的南京云錦在展覽中分外奪目。此次展出的云錦精品大紅妝花緞五福捧壽團紋大襟女袍為19世紀后期制作,寬身直袖、立領大襟、圓下擺,兩側開衩。衣身面料為大紅緞地,其上紋樣用妝花手法織出,胸前、后背和兩肩處有四個五福捧壽團紋,下擺處有立水江崖,上織五彩花鳥、蝴蝶紋,精美絕倫。
此外,金頂獎設計師陳聞先生的現代國潮新風尚系列將充滿東方傳統風格的精美的提花面料、貢緞面料和云紋圖案、祥龍圖案、荷花圖案、水墨圖案等設計元素運用到國風漢服、旗袍等傳統服飾中,面料色澤亮麗款式充滿飄逸感,搭配充滿透視感的歐根紗、彩色網等,局部采用吊帶、鏤空等元素,從藝術和文化美學的角度,重組傳統文化和現代時尚,**演繹充滿現代感的國潮風尚。
展覽策劃人、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館長卞向陽教授認為,隨著社會主義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加速推進,中華優秀服飾文化當代傳承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以漢服、旗袍、國潮為代表的“國風”服飾已經成為社會的新風尚。“從學術角度對于紡織服飾非遺的再梳理和當代“國風”的再總結,已經成為社會文化建設、時尚之都建設和時尚消費品產業建設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和博物館的責任所在。因此,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將逐年推出“中華紡織服飾非遺的歷史和創新”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