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衛生健康意識的增強,抗菌織造產品的市場需求量持續走高。數據顯示,在抗菌行業市場中,抗菌紡織業占比*高,達到29.5%。尤其今年以來,對抗菌紡織產品的需求不斷擴大的同時,消費者對抗菌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已有不少企業正加大力度研發抗菌材料制作的紡織產品。
防菌抑菌類紡織產品是否真的有效?消費者選購時如何去偽存真?
“按照抗菌機理,抗菌織品大致可以分為天然系、有機系和無機系三類。”青島大學海洋纖維新材料研究院院長夏延致解釋,天然系抗菌織品以天然抗菌纖維為原料或使用天然抗菌劑與織物進行抗菌整理得到;通過使用無機或有機抗菌劑對織物進行抗菌整理也同樣能夠獲得抗菌性能。相比于無機系和有機系,天然系抗菌織品具有成分天然、抗菌適用性廣且不產生耐藥性的優點,更加安全。
目前開發抗菌織品的方法主要有天然抗菌纖維、纖維改性和織物后整理三種。其中天然抗菌纖維綜合性能*為優異。“簡單來說,纖維改性是在纖維里添加抗菌劑,紡絲成形后加工成為織物;織物后整理則是以涂層或浸漬的方式對成形織物進行抗菌處理,抗菌效果持久性差。”夏延致說。
現階段,企業對天然系抗菌織品的研發主要集中在天然抗菌纖維等的開發方面,包括海藻纖維、殼聚糖纖維、麻纖維、聚氯乙烯等種類。其中,在聚氯乙烯研究上,中國膠乳制品行業泰斗級學者魏邦柱教授領導的登升研發團隊,歷經18個月研發而成一次性科技抑菌手套,該抑菌手套是現有一次性手套的升級款,不僅具有普通一次性手套的防護功能,同時具備2小時殺菌、24小時長效抑菌,主動滅活外部接觸病菌和手部汗液滋生細菌的防護功能,備受紡織領域青睞。
盡管不同機理的抗菌產品都能起到防護效果,但目前抗菌織品市場上產品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齊,仍存在魚目混珠的現象。“一方面是抗菌劑的適用性和效能問題,由于細菌、真菌結構不同,單一抗菌劑很難具備功能抗菌效用。”夏延致說,“另一方面,一些抗菌產品的耐久性不足,由于抗菌劑本身沒有和纖維結合,容易在反復清洗中與洗滌劑發生反應,從而失去抗菌作用。”
消費者如何選購有用好用的抗菌織品?夏延致說,消費者可以仔細查看產品說明書中介紹抗菌效果的部分。“一般正規的抗菌產品商標上會標明產品的安全標準、質量標準等信息。比如抗菌毛巾應該遵守抗菌織品的相關執行標準。此外,消費者可在日常生活中對產品的抗菌效果進行驗證。如抗菌毛巾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不容易變味兒,而普通毛巾在潮濕的環境中會產生腥臭的味道。”
夏延致建議,消費者在購買相關產品時,可以辨明材料成分,盡量選取以天然抗菌纖維為原料或利用天然抗菌劑通過纖維改性方式制成的抗菌紡織品,以達到安全性高、耐用持久的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