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六停一,開五停二,開四停三,開三停四……這個夏天,和珠三角地區火熱天氣同時來到的,還有規模逐漸擴大的錯峰用電措施。據廣東地區企業反映,繼“開三停四”的瘋狂模式之后,當地又開啟了新的模式―開3停3,即所有用戶3天錯峰后3天不安排錯峰,不以星期為單位進行限電措施。
據了解,近期南方區域電力供應緊張持續。自5月中旬起廣東在17個地級市啟動有序用電,包括廣州、佛山、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潮州、汕頭、肇慶、江門等地區。當地企業表示,往年都是7、8月份才開始錯峰用電,而今年卻早了不少。肇慶某企業表示,接到內部通知,限電可能會持續至今年10月,東莞某街道辦事處則表示,錯峰用電措施或將延續至年底……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限電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夢寐以求”的輪休,更是開工率降低,交期延長等“噩夢”。
新單不敢接,老訂單排到7/8月份
廣州某企業表示,多年來都沒遇到過這么長時間且覆蓋面這么廣的錯峰用電情況。往年要7-9月份才會有錯峰用電、“削峰填谷”的措施,而今年由于天氣炎熱、干旱少雨等原因,“停電限電”提早了好幾個月。目前企業的訂單已經無法按時交貨,新訂單不敢接,老訂單也已經排隊到了7、8月份。有些急單客戶要求空運送達,這樣的話運費和運營成本都在提高。
江門一企業表示,錯峰用電期間,工廠由一個月休息兩天,變成一個月只上半個月的班,產能受到嚴重的限制。沒有電的時候,只留下部分人進行打包、組裝等工序,但正常生產肯定是沒辦法進行了。前期的訂單無法完成,與客戶協商交貨期多半也無法短期內實現,*終造成交不出貨,要交違約金的結果。不僅資金有損失,對企業信譽也造成了損害,丟失了不少客戶。
中山多家工業企業接到了限電通知,一周停電兩次。某企業老板表示,之前每周停**還覺不出來太大的影響,但是后面變成一周停2天甚至3天。停電了工人就放假了,開工不足,交不了貨,但人工成本和房租水電卻沒有少,壓力日益加大。所有訂單都有所推遲,不能按實際交貨。要賠償違約金給客戶,造成很大的損失。
東莞某企業表示,限電之后只能開一臺機器把急單趕一趕,很多單現在連排期都排不上。部分企業已經上演了“空城計”,工作日廠區卻無人開工,工作*忙碌的反而是巡視的保安。工廠只留著打包部門在工廠院子里打包出貨,生產部門都沒有上班。盡管原料已經備齊,但是無法開機,欠客戶的幾十噸貨無法按期交付,老板和員工都只能干瞪眼。企業已經由智能化生產“返璞歸真”到人工化時代,貨梯無法正常使用,員工就用扁擔挑著100多箱貨品下樓梯。
如果只是短期的“限電”,影響面還不是特別廣,但按照部分企業所說,預計將持續至10月份甚至年底的話,多個行業的產業鏈都有可能受到影響。
在紡織行業,廣東地區是國內*大的紡織服裝大省,同時作為高能耗行業,紡織企業對電的需求量很大。“限電限產”給廣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一方面是原料漲價、斷貨,另一方面是疫情影響了運輸和送貨時效。老訂單不能按時交付,新訂單又不敢接,想要用柴油機發電來解決,奈何成本太高,無論是購買還是租賃,都給企業的成本上狠狠的增加了一筆賬。
與此同時,珠三角地區是制造業重地,制造業、工業企業限電限產和員工放假,會造成行業產業鏈發展整體減速。這些下游行業生產受阻的情況下,對產品的需求也會相應的減少。繼上游漲價之后,下游需求驟減成了困擾企業的另一個“魔咒”,不少企業表示,熬過了原料漲價的冬,卻難以挺過限電的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