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匹狼收購肯納、安踏拿下菲樂、九牧王攜手VIGANO……,近幾年來,鞋服業陸續上演了一系列海外并購案。與此同時,鞋服業在國內市場的并購重組也此起彼伏,且并購金額屢創新高:2013年3月,安踏斥資2.54億收購同在晉江的寰球鞋服,成為泉州企業間zui大并購案;2013年6月,森馬服飾以19.8~22.6億元收購寧波中哲慕尚控股有限公司71%股權,成就中國服裝行業迄今為止zui大的一起并購案。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步伐的加快,對它們來說是機會,但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關于此,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國國際投資洽談會上,專家亮出的一個數據:“海外并購案的成功率僅有20%左右”,讓企業不得不警醒。
“并購并不像買房子那么簡單”,一位溫州鞋商如此笑談對并購的看法。目前,動輒上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收購金額,讓國內鞋服企業不得不細細考量,謀定而后動。**,思考自身是否有能力收購。國際鞋服品牌發展得較早,一些品牌已在國際上形成一定的影響力,收購價格相對也較高,而且收購品牌并不僅僅只是把它買過來那么簡單,后期的資金投入也相當可觀,“外來品牌”給企業帶來的效益并不能立馬兌現,或許周期還相對較長。因此,在收購之前,企業應該好好算一筆賬,是否收購,能有多少資金用于收購國際品牌。其次,收購哪個品牌,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適合所在企業,鞋企不能為收購而收購,陷入盲目的跟風收購潮中。
有專家指出,與其單純收購一個洋品牌來拼殺原本已經白熱化的國內市場,倒不如通過收購渠道進入全球市場。在這方面,雅戈爾為業界樹立了標桿。
據介紹,在出資1.2億美元收購美國新馬公司****股權后,雅戈爾獲得了分布在斯里蘭卡、菲律賓和中國廣東、吉林等地的14家生產基地,包括POLO、CalvinKlein在內的20多個品牌的ODM加工業務,以及一個具有數10年國際品牌管理和設計經驗的優秀團隊和一個通達包括美國數百家百貨公司銷售網點在內的銷售渠道、一個保證這些貨品順暢流入這個百貨公司的強大的各級物流系統。
相對于跨國并購,并購國內品牌受到外部因素影響的幅度更小,可控性也相對更高一些。尤其對于資本化運作的上市公司,往往將并購作為多元化戰略布局的一個重要策略。
攪動國內鞋業的兼并重組大局,百麗是當之無愧的并購大鱷。自上市之初,百麗即展開了一系列收購:斥資3.8億元收購Fila、先后投資6億元和16億元收購妙麗和森達等。對此,鞋服行業評論員馬崗認為,這也是百麗國際的經營策略,通過收購,整合零售和人才資源,從而達到規模化。
強化自產能力,完善供應鏈結構也是很多品牌走并購之路的發力因素。安踏斥資2.54億收購同在晉江的寰球鞋服,據稱就是處于對自產能力強化的考慮。泉州寰球成立于156 0190 2607年,目前擁有全鋒(福建)鞋材有限公司、泉州東袆達輕工發展有限公司(已被安踏體育****控股)和泉州鴻展模具制造有限公司3家配套企業。有資料顯示,作為出口型企業,泉州寰球先后榮獲中國**、國家出口免驗、******等稱號,產品暢銷國內及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于這些無形資產,包括專利及商標,收購中被估值67.1萬元。“我們自產的比例將來會保持一個穩定的結構,穩定的結構主要是供應鏈對泉州市場的響應,包括供應鏈的靈活性,都會有幫助。”安踏體育副總裁張濤表示。
“企業在選擇收購對象時,一方面應注重品牌的互補,另一方面應側重于那些品牌形象、市場影響力良好,但因經營不善而虧損的品牌,以便于將新鮮的管理血液注入品牌激活潛在市場。”華僑大學營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蘇朝暉教授表示,在兼并重組過程中,只有找到與自己相吻合的“齒輪”,企業才能“轉”得更快,謀得更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