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東莞鞋展昨開幕,記者在現場聽到鞋企們說得*多的是:
●本屆鞋展的參展商數量少了一成左右 其中成品鞋專區的企業不到百家
●一些鞋企稱目前外貿訂單利潤大幅度縮水 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漲等是主因
第十四屆中國東莞國際鞋展?鞋機展?鞋材展(以下簡稱“東莞鞋展”)昨天于東莞厚街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開幕,展會為期3天,主要展示中高檔鞋品、鞋材、鞋飾及機械,以滿足買家一站式采購的需求。
東莞鞋展向來都是東莞乃至珠三角地區鞋業的晴雨表,在昨天開幕的這一屆鞋展上,一些鞋企稱目前的外貿訂單利潤大幅度縮水,原本指望“以外貿訂單的資金流養活內銷”的鞋企老板們遇到的困難不言而喻,甚至有鞋企老板形容:當前的形勢可謂“八面楚歌”。
參展企業少一成左右
據主辦方介紹,本屆東莞鞋展的參展企業約有450家,而在去年秋季以及今年4月底的鞋展上,參展企業都達到了500家左右。也就是說,本屆鞋展的參展商數量下滑了一成左右,這在往屆的東莞鞋展里是少見的。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參展企業的結構變化。本屆鞋展分3個主題展區,即成品鞋專區,材料、皮革及配飾專區及鞋機專區。記者在參展商名錄里發現,成品鞋專區的企業僅有不到100家,其余都是材料、皮革及配飾專區和鞋機專區的企業。
對此,主辦方香港雅式展覽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裕倫表示,成品鞋參展企業和鞋機、鞋材企業的此消彼長是近幾次鞋展的大趨勢,這顯示東莞乃至全國的成品鞋企業正在經受轉型成功前的陣痛。而相反,隨著人力成本的上漲,鞋類生產企業愿意采用更先進的鞋機,導致鞋機械的生意十分紅火。
外貿訂單利潤少了2/3
鞋企們寄望的外貿訂單的利潤現狀又是如何呢?以往的東莞秋季鞋展正是鞋商們爭取圣誕或者第二年海外訂單的好時機,但今年的年景似乎并不好。“訂單還是能接到的,但利潤就很薄了。”這是記者在鞋展現場聽到的*多的一種說法。
易洋(中國)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暖剛剛在鞋展上簽下兩份訂單,買家都來自俄羅斯。謝暖告訴記者,比起去年同期,他們公司平均每一份外貿訂單的利潤都減少了2/3左右。謝暖認為,更大的盈利壓力還是來自于內部,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上漲等是利潤縮水的主因。謝暖無奈地說:“對于一些純粹的外貿鞋企來說,說"四面楚歌"可能都算是輕的,"八面楚歌"會比較貼切。”
兩市場“通吃”鞋企增加
鞋展主辦方在歷屆鞋展上都會給展商“貼標簽”,每個展位前面都有顯眼的標示告訴買家該企業是做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又或者兩者皆有。朱裕倫告訴記者,這次鞋展上掛牌表示自己是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通吃”的鞋企明顯增加,顯示在歐債危機持續、歐美市場繼續疲軟的外貿環境下,更多的國內鞋企在把部分精力和資源轉向內銷。
事實上,不僅國內的一些鞋企盯住了龐大的內銷市場,記者昨日在鞋展現場還看到一些葡萄牙、土耳其等非傳統歐美市場的商家也在設展,希望借此進入中國市場。業內預計,東莞乃至國內鞋企在內銷市場上面臨的競爭將更激烈。
鞋企談轉型
“內銷的步子不敢邁太大”
易洋鞋業是從OEM貼牌生產轉向主攻內銷市場的一個典型企業。
已有十幾年外貿貼牌生產經驗的易洋鞋業,兩三年前八九成的資源都是放在OEM的生產上,但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后,該企業開始謀劃轉攻內銷市場,經過3年的努力,現在易洋鞋業產品在外貿和內銷上已經達到了“一半一半”。
盡管形勢似乎已經很不錯,然而該公司總經理謝暖認為,公司至少還需要3到5年的時間才能在內銷方面實現盈利或者收支平衡。而在這三五年中,大部分有志轉型的鞋企只能“以外養內”。
“做內銷,**需要的是充足的資金流,因為你會有品牌經營投入、貨品積存等環節帶來的資金壓力”,恒盈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先生對記者說,“而這些資金很多一部分就來自外貿訂單的利潤,所以保住外貿訂單對企業轉型也很有必要。”
“我們的步子也不敢邁得太大,當前的形勢下,總不能光燒錢吧。”謝暖也顯得十分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