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2016年初,我們走訪了中國“女鞋之都”--成都。當然,也發布了一篇充滿爭議性的鞋業專題報道。而*近,四川制鞋業的“史上*大規模的產業大轉移”的話題再次刷屏網絡。鑒于此,我們試圖以客觀理性的筆觸,對此次事件做...
2016年初,我們走訪了中國“女鞋之都”--成都。當然,也發布了一篇充滿爭議性的鞋業專題報道。而*近,四川制鞋業的“史上*大規模的產業大轉移”的話題再次刷屏網絡。鑒于此,我們試圖以客觀理性的筆觸,對此次事件做一個綜合性梳理、展望和解讀。大勢所趨:四川鞋業多次轉移簡史和現狀
對于鞋業界的朋友,對四川鞋業,女鞋之都,成都鞋業這幾個詞來說,應該并不陌生。作為全國知名的四大制鞋業產業基地之一,從事制鞋生產的企業超過1000家,涉及鞋類相關產業的企業達3000余家,占四川鞋業總量的70%以上。
中國女鞋之都自2002年7月正式啟動建設,2006年正式授牌。位于成都市武侯區,是符合現代化中心城區經濟特征的特色精品園區,著力培育以鞋業尤其是以女鞋為主的特色產業集群。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催生了成都市制鞋業的萌芽。
多家制鞋作坊在漿洗街一帶形成全國聞名的“皮革一條街”。幾年后,因城區規劃,鞋業轉移至博美裝飾城,而后又遷往雙楠。
短暫穩定之后,本世紀初,第四次鞋業轉移大潮開始,鞋企從雙楠搬到金花、簇橋一帶,*終形成“一都兩園”的鞋業發展格局。
過去20年間,成都鞋業的4次轉移,甚至5年搬了3次家,都是以“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發展模式。
當然,以上數次‘大轉移’都是當年媒體的說法。
而對于成都鞋業的多次搬遷,四川省鞋業協會會長,成都卡美多鞋業董事長馮永剛有著自已的看法:
“說成都鞋業有五次大轉移,其實不太準確。以前真正算的上轉移的,應該只有前幾年的崇州和金堂,而目前的這一次才可以說得上是真正的大轉移。”鑒于城市發展的歷史原因,“前幾次,只能說是小范圍的局部搬遷,因為都只是在城區內流動,距離都不是太遠,所以對鞋類產業鏈來說,完全沒有影響。而這一次,在政府的主導下,是整個制鞋產業鏈的全方位規劃和轉移”。
而四川鞋業的這次大轉移的原因,四川省鞋業協會會長馮永剛表示:
其一:如今,隨著“大成都”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制鞋業不得不面臨這次較大規模的產業轉移,這是大勢所趨,應該說是主要因素。其二:自2016年開始,國家環保部對全國各地開始大力、密集的環保整治,也加快了轉移的進度。這個想必大家都已見過了。環保整治,這是全國性的,不是那個地方的單獨行動。“政府只能搭臺,產業轉移要用好市場的力量。”正如省經信委副主任陳立東當年在四川省鞋業產業升級轉移推進會上所言,新一輪的成都鞋業轉移升級必須依靠市場的力量。安岳OR樂至:一場沒有硝煙的四川鞋業“爭奪戰”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既然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那要轉移到何處去?四川省鞋業協會會長馮永剛表示:“前幾年我們考察了很多的地方,如巴中、安岳、樂山沐川、仁壽、犍為等省內9個市、州、縣均亮出了自己承接鞋業轉移的優勢。*后,大家敲定了安岳和樂至。”既然這兩處被確定為成都制鞋業的未來歸宿,而這兩處目前的規劃和現狀又如何呢?據樂至萬貫鞋業產業園官方的資料顯示:
樂至萬貫鞋業(輕紡)產業園是成都萬貫集團為響應樂至縣委、政府建設“紡織鞋業城”,主動承接川渝鞋業、紡織企業轉移,在樂至縣西郊工業園區打造的川渝地區集制鞋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展示、市場、物流、技術培訓、電子商務信息交流、物業管理服務為一體的制鞋產業集群。
園區規劃占地3500畝(其中:原輔料配套市場占地500畝)。園區一期規劃占地1100畝,計劃投資16億元,主要建設招商中心及廠房50萬平方米,計劃引進川渝制鞋、紡織企業30余戶入駐。一期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將實現產值30億元,利稅6000余萬元,提供1萬多個就業崗位。
園區一批次土地基本招商完畢,第二批次正在籌劃中,預約客戶超過100戶。目前,園區已簽約入駐企業50余戶,包括成都知名包裝廠——僑民包裝,知名鞋企——多米多鞋業等。已完成5千平方米的招商中心、5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4000平方米的臨時鞋材配套市場建設。上海匯玲針織、大東鞋業等多家企業已先后入駐投產,另有卓昕、日星等多家企業正在進行建設施工,預計2017年年底將有10家以上企業入駐投產。而據安岳方的“渝成制鞋產業園項目”的資料顯示:
項目目前規劃用地面積3000畝,總投資額45億元,分三期建設,規劃建設有鞋材中心、生產中心以及相應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后,可入駐鞋企300戶以上,制鞋生產線500條以上,鞋材配套企業360戶以上,帶動電商、物流、貿易企業50戶以上,年產各類皮鞋2.5億雙,實現年產值約300億元,出口創匯1億美元,創利稅10億元,解決就業10萬人,建成連接成渝、輻射全國的國際鞋都。
于2015年完成3萬平米招商中心、3.5萬平米鞋材中心、2.8萬平米渝成生活廣場、5萬平米標準廠房、3.5萬平米的創業孵化園。目前已投產的企業有:四川永強佰麗鞋業、四川卡比麗爾鞋業、四川志宏鞋業、美麗點鞋業、派中派、好麗多、恒泰、丹露、永強百麗、歡玲鞋業等。
安岳縣委縣政府決定將已建成的輕紡、電子、孵化園總面積達23萬平米,整體租賃給渝成園區打造互聯網+電商鞋企生產基地,為急需轉移的鞋企提供免租兩年的現房,以迎接大批企業的入駐,目前已簽約70余家鞋企及鞋材配套企業,計劃在2個月內投產的企業達50戶以上。目前,從以上兩地規劃用地來看,都是3000多畝,一個是首期計劃投資16億元,與另一處是總投資45億,以同為三期來看,總體規模應該旗鼓相當。而據安岳國際產業園總經理鄒代強介紹:“安岳后期還有7平方公里的預留用地,隨時可以為接納成都的制鞋產業而擴容”。一場沒有硝煙的四川鞋業“爭奪戰”,已經打響。觀望:制鞋企業的“集體迷茫”
目前大家還在等待著上級領導部門的商談結果。而對于要轉移的鞋企老板們,去哪里?成了他們的一個兩難,甚至多難的抉擇。在我們對一些不愿具名的鞋企老板采訪時表示,在大家的討論中,可能還有第三處選擇。從幾個鞋業轉移微信群里流出的一些聊天記錄,也證實了這一點。在“渝成制鞋產業園項目”的資料中也有明確顯示:“在鞋企加快轉移、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由于廣大鞋企沒有看清目標性引導,鞋業及鞋材市場成了一盤散沙到處都是,也失去了聚集效應,鞋企及鞋材商家至今還顯得很迷茫、還在觀望,下不了決心到底該往哪里搬遷”。同時,四川安岳渝成制鞋產業園總經理鄒代強給出了他的建議:“在制鞋產業對接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希望各地政府盡快出臺措施,在武侯鞋廠搬出只剩下*后一公里的關鍵時刻,及時引導和鼓勵武侯鞋廠,盡早下定決心,選定自己的入駐地,實現政府與鞋企都有利的目標”。樂至萬貫鞋業產業園副總經理劉科:“這次的鞋業轉移,我們有一些建議。一是成都的大型鞋廠應該帶頭,起一個示范作用。然后就會有更多的中小鞋廠跟進。而一些中小鞋企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規劃未來。以期達到一個共贏的局面”成都科達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瑩女士也表示:“四川鞋企這些年來經歷幾次搬遷,以及過去的種種模式,對行業確實也是非常大的考驗和制約,如果乘這次大轉移的機會,重新定位,堅定改革升級,或許這次搬遷,能夠讓四川鞋業迎來再次騰飛!”轉移:痛并快樂著女鞋之都發展中的歷史機遇
客觀來講,雖然這幾年四川鞋業的一些企業進步神速,但作為女鞋之都總體而言,相對于國內其它幾個鞋業產區(廣東、溫州、福建),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當然,這或許也與鞋業品類的定位、地理位置以及*新鞋業資訊的獲取等有一定的關系。主要體現在規模化企業不多,知名自主品牌較少,多以貼牌代工,操作模式仍以手工作業為主。其綜合競爭力相對處于劣勢。 目前,成都女鞋涌現了眾多的女鞋品牌。但其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與國內其他一線女鞋品牌尚存有一定的距離。如果單獨解決這些問題的話,可以說是很難,而且也很難有清晰的時間節點界定。在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任何的拖延和遲疑,就有可能把機會和市場拱手他人。而這一次,借助四川鞋業的產業轉移重構,應該是一次改變目前四川鞋業的歷史性機遇。對于這次鞋業大轉移對鞋廠的影響,四川省鞋業協會會長馮永剛表示:“短時間的經營困難可能難免,但對長遠來講,肯定是利好”。筆者建議:鞋廠老板在轉移前應該提前做好前期總體規劃的功課。筆者個人一直是制鞋業3D打印,自動化設備與流水線、精益生產的堅定支持者,這里順便提一下,其實國內目前的“訂制化”,大部份也是走的規模化生產,這里就不詳細展開了。3D打印技術對鞋業界的影響雖然還沒有大規模應用,但對于縮短制鞋業前期開發流程,具有革命性意義。這個在國際知名品牌耐克、阿迪達斯等已經驗證,并正試圖大規模應用。鞋界教授團隊也走訪了國內的一些知名鞋業產業鏈工廠,在各企業的開發部門其實都有投放使用。有些顛覆性創新,而且可以大規模應用的技術,我們會在后續的文章中作深度解讀。而自動化設備與流水線方面,國際國內的制造商們也都推出了花樣繁多,成效顯著的設備。這些應用,一定會是大勢所趨。但這里面也有不少的坑。
特別提醒:一定要去機器與流水線制造商們的多家客戶工廠實地考察、比較,以獲得一份完整、客觀的評估報告。精益生產方面,筆者個人認為,目前的自動化工廠和流水線,從深層的傳承角度來說,其實也是精益生產時代科技的革新。在幾屆大型的鞋業鞋材鞋機展覽會上,我們看到其實已有不少8人、16人等小型精益化流水線出現。當然,如何選擇,取決于鞋廠的總體規劃和實力。切勿盲目跟風。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這次大規模的產業轉移和洗牌,四川鞋業會在重構中瀝磐重生,并在國內和國際上重新定位自己。以鞏固“女鞋之都”的霸主地位。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