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浙江自古出巨商。
春秋時期,陶朱公范蠡棄官從商,成為一代巨商。晉時,寧波“商賈已北至青、徐、南至交廣”。唐代,浙商泛海興販,橫渡東海,到達日本島。南宋,官設市舶司,專管海外貿易。明清,沿海貿易活躍,貨通日本等國。
“航海梯山,視若戶庭。”改革開放后,浙江商貿興盛,鄉鎮企業迅速發展,浙商鋪天蓋地。19世紀末和20世紀40年代,浙江人曾兩次大規模地漂洋過海,前往日本和歐美等地以及港澳地區創業,香港的兩位“世界船王”董浩云和包玉剛便是其中的代表。
沿著先人的足跡,當代浙商開始了新的征程。70后、80后,甚至90后浙商,守志篤行,誠信為懷,開天掘地,有容乃大,在世界舞臺上奏響了新時期的浙商交響曲。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G20杭州峰會的召開,為中國開啟了新機遇,也為浙江打開通往世界更廣泛的道路。浙商“出海”,無疑成為了國際市場多元交互網絡中的一個個重要節點。
對浙商而言,踏浪前行,風光無限。
浙商名片
葡萄牙“中國城”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平湖市霞杜酒業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葡萄牙華人企業聯合會會長、2011年度“風云浙商”。
陳堅的父親戴潔天是全國*先提出和推廣“包產到戶”概念的溫州基層干部。 敢為人先的創業精神也在陳堅身上得到延續,29歲時陳堅出國打工創業,從悉尼到葡萄牙,生活艱難且充滿挑戰,但陳堅卻憑著溫州人獨有的嗅覺,*終在商品貿易領域做出了一番事業。當時海外創業的華人大部分從事的是餐館業,而在商品流通領域則是印度人的天下,很少有中國人涉足,陳堅依托故鄉溫州這個**的輕工產品制造和流通基地,分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和第二大城市巴爾圖創辦了中國城,生意遍布葡萄牙全境。現在,陳堅又回國投資再創業,在平湖市和上海交界處的新埭鎮建設一個占地一千多畝的葡萄酒博覽交易城,融葡萄酒博覽推廣、培訓檢測、拍賣收藏、展示交易、生態農業、旅游觀光、餐飲休閑于一體。相比過往的事業成就,陳堅更看重當下和未來,在葡萄牙做市場是把中國的產品推銷到葡萄牙,而現在做的事情是把國外的產品推銷到國內。
溫州人扎根葡萄牙 開出**“中國城”
中葡雙語的"踐行回歸日,錢江攪潮時",是陳堅給浙商博物館送的G20杭州峰會賀詞。2016年9月,G20峰會將在中國杭州錢塘江畔召開,而此時距陳堅首次漂洋過海前往G20成員國創業,已經過去了26年。
從中國到澳大利亞,再到葡萄牙,*終回到中國,經歷過餐館打工,集市擺攤和進出口生意經營的陳堅,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初出**的青澀小伙。如今的他,已為人夫、為人父,更成為參與世界經濟競合的浙商方陣中的重要一脈。>>>從“中國城”到“進口城”:一位回歸浙商的“雙城記”
陳堅,浙江溫州人,2000年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建起**座中國小商品城,開創葡萄牙“中國城”集團。現任葡萄牙“中國城”集團董事長、葡萄牙華人企業聯合會執行董事、平湖·國際進口商品城創始人。
談起在國外的創業歷程,陳堅說,除了*開始的三年在多地輾轉,自己并不算是“受過苦”,“做進出口生意的時候日子就比較好過了。”而多年國外經商,令他感觸*深還是浙江商人的“抱團取暖”。“浙江人經濟是浙江真正的軟實力。”
(2000年,陳堅**個中國城開業慶典。左為時任里斯本市長、右為時任中國駐葡萄牙總領事吳軍女士。)
陳堅出國的時候,已經29歲了,這在溫州實在不算早。
“1980年開始工作,后來自己創業做了‘寶寶出生紀念幣’,賣的很好,到1988年已經積累了近18萬元的**桶金。”陳堅說。
上世紀80年代,在陳堅看來是中國遍地黃金的年代,下海一時成為潮流。而與之相當的另一股潮流則是出國。
1985年,國家提出“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政策,一場史無前例的出國熱潮席卷全國,據了解,第二年自費留學人數就突破了10萬人。在父母的建議下,陳堅也選擇了后者。
不過,偏遠的澳洲西海岸城市珀斯沒有留住陳堅。到了悉尼,陳堅出人意料地利用一年的留學簽證學起了烹飪,“為了不餓死。”此后又輾轉匈牙利、荷蘭的陳堅*終落腳在葡萄牙。也是在這里,他的專業市場夢成型了。
1992年,來到葡萄牙的陳堅發現當地的商品流通領域被印度人壟斷。“那么多的中國商品,那么大空間的市場,沒有中國人在做,這讓我感到很奇怪。”
瞅準機會的他開始從學做小買賣著手。“跟著葡萄牙人跑集市,看當地人喜歡中國哪些東西。”
回憶起那段時光,陳堅依然覺得快樂。“當時每個城市都有**時間可以讓大家自由擺攤做買賣。大多是與生活相關的服裝、小電器,交一點管理費就行了。”
就這樣,每個禮拜的上午,陳堅坐著公共汽車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拉著從印度人手里買來的貨物,拿著小桌子,開始做買賣。“我賣的大多是手表、鬧鐘、打火機這種,葡萄牙人很喜歡。”
依托于家鄉溫州——這個浙江**的輕工產品制造和流通基地,1993年到2000年期間,陳堅的外貿生意越做越大,并在葡萄牙北部開辦了**家中國人的進出口商貿公司,開始涉足專業市場。
隨著陳堅的生意逐漸壯大,越來越多的葡萄牙華人開始加入其中。2000年,陳堅開始轉做專業批發市場,他在葡萄牙的**個“中國城”開幕;2002年,在里斯本郊區再建了一個“中國城”。他在葡萄牙的批發零售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開啟了中國人在葡國批發零售業的“黃金時代”。
陳堅:“浙江人經濟”是浙江的軟實力
陳堅用中葡雙語題下的G20杭州峰會祝詞“踐行回歸日 錢江攪潮時”
如果要說海外創業生涯里*令陳堅記憶深刻的,非海外浙商的“抱團取暖”莫屬。
他用親身經歷證明,正是浙商精神里的互相抱團基因,讓浙江商人不斷在全球上演“螞蟻戰勝大象”的奇跡。
“我剛到葡萄牙準備創業的時候,一位在荷蘭的老鄉朋友拿了37萬多的荷蘭盾(荷蘭王國的貨幣名稱)到我家給我母親,說他開餐館暫時也沒多大用,先讓我用。”
1993年的這37萬荷蘭盾給陳堅帶來的不僅僅是物質支持,更是精神鼓舞。
同時,陳堅的家人也在全力以赴幫其打理生意。妻子在葡萄牙忙前忙后,母親則在國內組織配貨。“一年有100多個集裝箱,平均每3天就有一個。”陳堅回憶,“我給她配個司機,配個大哥大,組貨發到國外,大家都說她是*風光的老太太。”
陳堅向記者感慨:“那時候你會感到,朋友、親戚大家全心全意幫著你一起做,沒有什么做不成的。”
他告訴記者,目前在葡萄牙生活著2萬多名華人,華人企業則有1000多家,分布在葡萄牙各地。“華人餐館一直還是有,但在葡萄牙做百貨商店的特別多,有了批發市場的貨源,百貨商店已成為當地華僑主要的經營業態。”
再談到浙商精神,在陳堅看來,浙商是一群特別敢闖、敢為天下先的群體。“全世界各地,沒有一個地方是沒有浙商身影的,跟我交往的外國朋友也很奇怪,怎么一出來碰見都是浙江人。”
陳堅認為,浙江人經濟很好地詮釋了浙江經濟的發展奇跡。“我在海外看的比較多,全球和全國的浙商無論在哪兒都能做得風生水起,這是浙江真正的軟實力。”
正如陳堅在第三屆世界浙商大會上說的,生活的點點滴滴組成了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一個群體文化,不論溫商、浙商、還是中國商人,“為商之道,都需要看清,你要什么,我能為你做什么,然后永不言輸、勇于創新、造福于民。”【全文】
葡萄牙經濟
葡萄牙,全稱葡萄牙共和國,是一個位于歐洲西南部的共和制國家。資本主義高度發達,擁有相當完善的旅游業,也是歐盟成員國之一,歐元和北約創始成員國之一。還是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葡萄牙工業基礎較薄弱,紡織、制鞋、釀酒、旅游等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軟木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出口位居世界**,因而有“軟木王國”之稱。為全球第11大制鞋出口國。
據2015年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全球競爭力報告,葡萄牙的競爭力排名世界第22位。
浙葡投資合作
浙江和葡萄牙的合作歷史源遠流長,尤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在國家科技部和浙江省科技廳的重點支持下,浙江省和葡萄牙在先進材料科學和技術等領域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成果,研究范圍涵蓋生物醫藥、能源、環境以及納米技術等相關領域,總成果占中葡兩國科技合作的70%以上。
2013年2月28日,由中國和葡萄牙兩國政府支持建設的**個***科技合作中心——中國-葡萄牙先進材料聯合創新中心正式落戶浙江大學。該中心的落戶為進一步推動浙江省和葡萄牙的全面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機遇。
在葡萄牙的華人華僑中,浙江籍華僑占了85%,這是浙葡合作的堅實基礎與獨特優勢。2014年年初,中國復星國際集團以10億美元,贏得了葡萄牙*大保險集團caixaseguros的控股權,成為中國企業在歐洲*大的收購之一。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