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高利貸成為去年溫州*賺錢的行業
回顧去年業績,溫州某鞋企負責人老程有些無奈地說,去年溫州企業賺錢了,但主要來源并非制造企業。銷售額上去了,但利潤下降非常明顯,賴賬比往年明顯增加,賺錢效益一年不如一年。
同時,老程也是一家地下擔保公司的合伙人,主要從事民間高息借貸業務。在溫州,這種打著擔保公司等旗號放高利貸的現象*為普遍。老程估計,全市像他這樣沒牌沒照的擔保公司起碼有上千家,運作資金在200億元以上,“高利貸成為去年溫州*賺錢的行業。”
正月里,老程穿梭在酒店、茶座間,和一些親朋好友吃飯聚會。席間,一些企業主更多談到,去年他們放高利貸賺了多少錢,投資的房子現在價格上千萬,卻很少談到企業經營怎么樣。老程說,不賺錢的企業已成為一些溫州老板的面子工程,賺大錢的炒房、高利貸副業使他們樂此不疲。
沒有下家也就沒有上家,這些企業能從高利貸中賺得盆滿缽滿,這說明在中國勞鞋都有許多企業向他們借高利貸。原因何在?
過度收縮信貸,首當其沖的將是中小企業
2011年2月9日,央行宣布上調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后,2011年**次加息的公告拉開了中國央行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的序幕,
《中國證券報》上周四發表評論文章稱,繼*新數據顯示1月份外資流入規模大幅增長后,中國近期可能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以緩解流動性壓力。據中國央行周三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人民幣5,016億元,去年12月份為人民幣4,033億元。自2009年1月份以來,中國已經八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累計上調了4個百分點,目的在于回籠過剩流動性并遏制通貨膨脹。
上周五,《中國證券報》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2月份中國銀行業新增貸款在人民幣6,000億元(合913億美元)以下,遠低于1月份的1.04萬億元。報導稱,2月份新增貸款規模下降表明,中國央行采取的一系列緊縮措施已經發揮了遏制國內信貸擴張的威力。
可以想見,貨幣政策從緊的周期將會持續,加息也將再來,這讓剛從金融危機中恢復生機的中小外貿企業憂心忡忡。
貸款利率的增加對于廣大鞋企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業內人士認為,持續的加息必定會增加外貿鞋企的成本壓力,壓縮利潤空間。不過,加息效應的顯現是逐步的,鞋企當前應抓緊時間開拓業務渠道,發展新客戶,縮短資金鏈。從長遠看,傳統外貿鞋企向外貿綜合性企業的轉型已經勢在必行。
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已經使不少外貿企業如履薄冰,而銀根緊縮、貸款利率的提高對于中小企業則意味著更大的困難還在前面。連續加息會提高企業貸款成本,增加利息等財務費用的支出,進而增加經營成本。另一方面,加息還將進一步推動人民幣的升值。
北京大學風險投資研究所研究員馬光遠指出,金融危機過后,中國的很多中小企業復蘇的基礎依舊不牢固,如果過度收縮信貸,首當其沖的將是中小企業。[next]
企業唯有轉型以求突圍
融資難一直是中小企業的難題。大企業與銀行有長期合作,可是一旦銀根緊縮,銀行往往會對中小企業“一刀切”。“我們現在的問題是不敢接大單。由于出口退稅一般要滯后4個月才能收到款項,企業的資金周轉往往受到影響。如果國外要訂一批貨物,供應商肯定要求把款付完再發貨,客戶又不可能把錢全部付給你,自己墊付的資金就成了*大的難題。”北京夢狐服飾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王琳如是說。
一位拉鏈行業的企業主透露,困境帶來的除了訂單減少,更是將產業鏈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回收期長的陋習顯現出來,“這在紡織、鞋服、玩具、拉鏈等行業尤為明顯,資金鏈的斷裂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需求救援資金。”
除了需要資金來填補斷掉的資金鏈,許多開始著手產品更新和技術創新的企業也在等待著資金扶持。如此看來,無論是為填補資金鏈還是為投資進行調整和升級,資金問題都成為橫在中小企業眼前的那塊絆腳石,并且這塊絆腳石很難找到支持者來幫助搬開。
面對2011年貸款利率和人民幣匯率可能一齊攀升的局面,外貿企業只有在成本控制上加大力度。除此之外加強資金管理、減少各個環節的資金占用、從中小銀行爭取貸款或許可解燃眉之急。“從長遠看,企業必須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型升級。只有發展自己的核心業務,通過技術創新增加產品附加值,以品質取勝,提高競爭力,才是突圍困境、立足市場的根本途徑。”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