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華爾街日報撰文稱,隨著西方國家紛紛退出全球化浪潮——英國退歐就是*近發生的民粹主義趨勢的*令人吃驚的表現,有分析師預期,一股新的力量將填補空隙。這很有可能是中國的“大國崛起”時刻。
多年來,中國一直在等待這一時刻。在一個缺乏增長和投資的全球經濟中,中國卻坐擁發展勢頭和雄厚的財力。現在,在西方國家轉身退出作為對失控的移民局面的回應之際,也不應該僅僅考慮“就在中國想要加入全球化浪潮的時候,全球化是否已經走到盡頭”這個問題。香港浸會大學資深中國觀察員卡貝斯坦在文章中提出了另一個問題:“中國想要什么樣的世界秩序呢?”
如果西方國家不掌握先機,中國將會**行動。它曾經是支持全球化的典型代表。中國領導人抓住非同尋常的時機,于20世紀70年代末全球化浪潮越來越洶涌的時候開放了經濟。
自由流動的資本、商品和技術被證明的確具有超凡的變革能力。數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許多人加入了全球化的勞動力隊伍,組裝玩具、運動鞋以及諸如手機、筆記本等更高價值的產品。
對中國經濟而言,美國和歐洲對全球化的激烈反對意味著一個嚴峻的挑戰,但結果并不是致命的。中國再次精準地把握時機:自2008年金融危機全球貿易崩潰以來,中國一直在慢慢擺脫對出口的依賴。國內消費現在是其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器。
一旦中國克服了英國退歐引發的金融沖擊波,就能順利打開歐洲市場,因為歐洲的很多國家在逐漸背離抵制中國的貿易政策。歐洲經濟正處于長期下滑中,而中國經濟卻在增長。歐洲在裁員,而中國在增加就業機會,致力于勞動密集型服務企業的發展。
有著幾乎無限信貸優勢的中國企業正將手臂伸向海外。經濟研究公司榮鼎咨詢預計2000年至2014年中國企業向歐洲投資了超過500億美元。該咨詢公司還預期2020年中國的全球資產價值將達到20萬億美元,僅僅在五年時間內就增至*初的三倍。
就在歐洲因內部問題而焦頭爛額的時候,中國領導人卻站在全球角度思考,并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意圖沿著古代連接中國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創造沿線區域經濟新繁華。
該路線周邊地區國家——中亞、中東和非洲都在搶奪中國籌資建設港口設施、核電站和高速鐵路的機會。中國已經在“一帶一路”項目上投入了約3萬億美元。這個金額與按現在價值計算的馬歇爾計劃的約1200億美元不相上下。。
西方國家的保護主義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新的沖擊,這也是一個風險因素。唐納德·特朗普將美國經濟問題歸結為“領導層崇拜全球主義勝過美國主義”。他還威脅將采取不利于中國的貿易做法。
然而,中國有著強大的影響力。那些預期全球化將帶來自由市場和自由價值的巨大成功的人們將不得不把這個希望寄托在中國身上,盡管中國有著全然不同的資本和政治制度。這樣的中國將制定規則。這就是西方國家將為其搖搖欲墜的財政狀況和收縮的全球視野付出的代價。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