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海關統計顯示,中國11月的進出口額雙雙刷新歷史紀錄。根據數據,11月出口156 0190 2607.3億美元,增長34.9%,遠遠高于10月的22.9%增幅,也高于數家機構的預測。在進口量和價格上漲的推動下,11月份進口1304.3億美元,增長37.7%,進口增速比10月快速提升12.3個百分點。
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估計,2011年出口增長區間大致在15%-16%,進口增長略高于出口,增長區間鎖定在17%-18%。
出口超預期恢復
11月的出口數據說明世界經濟的復蘇仍然維持著一定力度, 除了歐美需求的復蘇,新興市場也對中國出口有明顯拉動。出口超預期恢復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在國內投資拉動偏弱、產能過剩壓力大的情況下,出口分流的作用會更為明顯。
明年外貿的困難會大于今年,但是在外需不出現明顯惡化的前提下,中國外貿仍有望維持相對穩定的增長。
三大因素制約明年出口
分析人士指出,至少有三大因素制約著明年的出口:感恩節、圣誕節呈現出來的消費熱情能否持續還是未知,外需仍然存有變數;匯率的不穩定給出口商們投下巨大的心理陰影;勞動力成本、資源價格的接連上漲,使得出口商的貿易額雖然在增加,盈利狀況卻是在惡化。
“未來這一年,可能會有一批出口商陸續倒閉。”商務部時評專家、前五礦商會副會長周世儉提醒。
外貿單證費損失巨大
據商務部許可證局**工程師、原駐外商務參贊孟朱明介紹,國內現有的60多萬家進出口企業,因對國際貿易程序簡化和標準化缺乏全面、系統的了解,常常由于不符合國際標準(慣例)、單貨不符(單證與實際貨物經核實不一致),造成滯關、壓倉、退貨、貨物損毀等事件。
除了因此造成的損失,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一項測算還顯示,僅國際貿易單證的費用平均就占到國際貿易額的8%。其原因是,與國內貿易相比,國際貿易的單證數量繁多、處理費用高昂。
單證標準化成貿易技術壁壘之首
國際貿易涉及許多國際國內的法律、法規、協議、慣例,目前已經基本完備。但是,國際貿易還要涉及到許多復雜的程序和機構,除了進出口商、運輸部門、保險公司、海關及其報關代理機構、銀行、碼頭、商品檢驗機構、政府和其他官方機構之外,還要涉及到語言、貨幣、時差、空間差異、貿易慣例的沖突等問題,同時更要涉及到各種各樣的國際貿易單證。
據專家表示,由于我國對國際貿易簡化和標準化重視不夠,相關工作已中斷達10年之久。同時,全國1000多所設有國際貿易專業的大專院校中,至今沒有一本有關國際貿易標準化的教材,也沒有一所院校設有國際貿易標準化教學科目,更沒有相關培訓。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