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純依靠出口俄羅斯市場,到國內、國外“兩條腿”走路;從曾經“傻大笨粗”的陳舊款式,到如今每年新增200多個高附加值的新品種、新款式;從曾經的重污染行業,到如今的循環發展、清潔生產……
6月份, 投資24億元的皮衣產業總部基地、投資4億元的國際皮革城二期也先后開工……
辛集市的皮革業經過轉型升級的洗禮,猶如鳳凰涅?一般煥發了新生。僅今年1-5月份,該市皮革業就實現銷售收入88億元,同比增長92.98%。
啟示1
唯綠色發展能永葆活力
如果不及時調整,任何一種經濟發展模式都會因為要素條件的改變,遭遇增長的*限。要打破這種宿命,只有堅持綠色發展。
在辛集市制革工業區,這里的制革企業一個接一個。而緊鄰這些制革企業的是辛集市城市污水處理廠。在城市污水處理廠總排污口可以看到,經過多道處理的污水清澈透明,聞起來沒有異味。
這樣的水質,在辛集市制革企業蓬勃發展之初是很難看到的。資料顯示,156 0190 2607年該市有800多家制革企業,大多是作坊式生產,生產的廢水都是直排,水又臟又臭,給周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
污水治理是制革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在制革工業區,實施了“統一規劃、統一治污、統一供水、統一電熱、統一管理”的“五統”運行模式。該模式為制革企業集中生產、綜合治污、規模經營搭建了發展平臺,引導本地全部制革企業和吸引一些外地制革企業進區建廠。目前,該工業區入區企業80多家,年產革皮3650萬張,成為亞洲*大的羊皮制革基地。
為了解決制革污水治理難題,該市在國內制革業首創了企業初級治理、制革區集中專業治理、城市污水處理廠*后綜合治理的三級治理體系。如今,這里的制革污水處理達到了收納、處理、達標三個***,出境斷面水質長期穩定達到國家排放標準。
這些背后有著管理機制創新的強力支撐。該市規定,制革區污水處理廠出水COD濃度在500mg/L以內時,制革區管委會按協議兌付費用;出水超過標準,相應扣減經費,并啟動應急預案,追究污水處理廠廠長及有關人員責任。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COD濃度不超過100mg/L時,市財政按時撥付城市污水處理廠經費;出水COD超過100mg/L時,在市財政撥付經費中扣減部分職工工資,并啟動應急預案。進、出水COD按日均值測算,每月底進行核算。
與此同時,該市強化制革源頭控制和循環利用研究,依憑新技術、新設備,使制革耗水比過去節約三分之一以上,制革污泥減少80%,鉻液、堿液排放量減少70%。目前,節水轉鼓新技術已在10家制革企業開始應用,節水率達到60%。無鉻鞣制革皮占到總量的85%以上,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皮革”。 辛集市制革工業區也成為國內**實行集中治污、統一管理、規模*大、產品質量*優、污染治理*好的制革基地。
今年,該市又加緊推廣應用一批清潔生產、循環利用新工藝、新技術,全面提升制革污染預防能力:投資1.6億元的污泥發電廠建成后,制革產生的污泥將全部被回收發電:引進的新技術,將把制革產生的鉻泥全部回收,再通過專業的生產線提煉出鉻粉;投資7000萬元引進的高新技術,將把以前視為廢料的皮絲回收加工成再生革……
“在國際銷售中,區域污染指數、產品環境污染指數都有嚴格的準入標準。我們這里的皮革制造業的紅火,與生態保護措施落到了實處息息相關。”制革工業區管委會負責同志說。
啟示2
創新是企業轉型之魂
制革工業園區的建設,只是有了轉型發展的載體,還必須花大力氣培育轉型發展的主體——各類創新型企業。
談到皮革業生產銷售的轉型升級之路,制衣工業區管委會主任梁建詞說:“當初轉型是形勢所迫。僅2008年,辛集市皮革業在俄羅斯就損失了10億元以上,只能用凄慘來形容。”
金融危機讓辛集皮革業元氣大傷。一直以來,多數企業專注于俄羅斯市場,片面追求單品種、大批量,其產品類型、產品檔次,以及面向的客戶群體都非常單一,并逐漸形成嚴重的“路徑依賴”。當時,辛集市多數皮革企業沒有專門研發人員,主要依賴模仿,基本擠在同規模、同檔次、同價格上競爭,在市場好的形勢下都有錢賺,一旦市場震蕩,就會受到沖擊。
找準癥結,辛集市下大力推動企業由規模擴張型向內涵提升型轉變。他們引進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管理、設計、生產及內貿銷售團隊;聘請知名傳媒策劃公司打造企業形象,創造一批市場認可的知名品牌。探索成立皮裝設計開發公司,加緊與香港、韓國、意大利等地的協作。為鼓勵企業出精品、出新品,市政府專門設立產品創新獎。目前,該市與北京服裝學院聯合建立皮革服裝研究所,與西北輕工學院、四川大學聯合設立實驗基地,還聘請20多位國際**專家、教授擔任技術顧問。
如今,該市每年皮革業工藝技術創新成果都超過50項,開發高附加值、高創匯新產品30多項,國內、國際貿易強勁增長。擁有***稱號的該市皮革生產力促進中心總工程師李春陽說:“中心主要是對制革企業提供技術推廣、人才培訓等服務。現在,10多個工程師都被皮革企業搶光了,忙個不停。”
剛簽下每月2萬張漆皮革訂單合同的廣東制鞋老板對記者說:“辛集漆皮革手感輕柔、色澤美觀,可與世界**的意大利產品相媲美!”
啟示3
政府做好轉型升級的“撞鐘者”
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地方黨委、政府不只是“守夜人”,更要做引導產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的“撞鐘者”。
為推動轉型升級,辛集市重新規劃了皮革業發展方向,明確突出發展生態皮革、綠色皮革,下大力引進一批高檔服裝、制鞋、皮沙發、汽車坐墊等產業鏈項目,實現就地生產、就地轉化、就地升值。
當初,面對老板們“市場在哪里”的迷惘,辛集市政府從材料購進到款式設計再到市場開拓都給予指導,并聘請國內知名的服裝設計師為企業免費授課;每逢大型服裝展銷活動,就組織企業家們前去參觀;歐洲裘皮原料拍賣會之前,邀請拍賣師對企業家進行培訓……目前,制衣工業區96家規模以上企業全部成功改做內銷。
市場轉型之初,很多企業都是貼牌生產。梁建詞說:“一件辛集生產的皮衣,貼上**就是近10倍的利潤,讓老板們認識到了品牌的重要。”
為了調動創**的積*性,該市鼓勵企業展開強力宣傳攻勢,還規定對今后榮獲***和省級品牌、商標的,要把該市及上級獎勵資金改為廣告宣傳補貼,企業宣傳投入后,憑票據給予返還。如今,該市創出一批享譽國內外的皮革品牌:“東明”牌皮裝榮獲“中國**”和“******”,“伊鹿奇”牌皮裝榮獲“中國**”,“西曼”牌皮裝連續榮獲“中國十大真皮衣王”……**擁有量在河北省位居首位。
該市投資10億元建起了一座現代化、功能化的城市商業建筑——中國辛集國際皮革城。該項目集交易、展示、研發、物流、旅游于一體,900余個攤位薈萃國內外知名品牌,給企業搭建一個銷售產品、展示產品的平臺。該市政府設立了俄羅斯辦事處,保障企業家的利益;制衣工業區管委會在蘭州、沈陽、鄭州等大中城市設立了辛集皮衣直銷店,開拓國內市場。
今年,該市選擇了30家發展前景好、稅收貢獻大的企業,由市級領導和職能部門分包,在收費、占地、融資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推動企業做大做強。
目前,辛集市正著手實施國際皮革城二期工程、皮衣產業總部基地、清潔生產示范園區等重大項目。到2015年,全市皮革業銷售收入確保突破250億元,力爭達到300億元。
辛集皮革業的轉型之路,正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