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僑報網綜合訊】美中貿易戰還未全面開打,但以目前形勢看,美國與中國貿易間的摩擦愈發激烈,雙方劍拔弩張的局面也讓人擔心之后兩國的關系走向。
美中是全球*大的兩個經濟體、貿易國,雙邊每年的貿易額也十分巨大,如果開打貿易戰,可以想見結果必然是“災難性”的。真要有此一“戰”,會是怎樣的場景?戰亂對誰的傷害又會更大一些?
這個問題很復雜,待小編帶您一一梳理。
如果爆發貿易戰,對中國造成的沖擊有多大?
“美國有三大目標:減少貿易逆差;促進增長;帶來工作。”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德意志銀行的研究稱,為實現這些目標,美國的對華貿易戰會**從計算機與電子產業、汽車及零部件等擁有較高附加值行業入手,這樣能*大程度提振經濟;考慮到“讓就業重回美國”,也可能會從服裝、皮革產業著手打貿易戰。這些同時是中國對美國出口規模排名前二十的行業。
有評論稱,如果美中之間爆發全面貿易大戰,短期內對大多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不會產生較大影響,但是,對于一些以美國為出口對象的企業來說,影響很大,因為這些企業可能要面臨倒閉的危險,在這些企業工作的人可能面臨失業。
對于開戰的手段,《環球時報》報道,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表示,貿易戰沒有教科書式的定義,但有其明顯特征。貿易雙方有敵對行為,且烈度比較大,破壞效果明顯。
“經濟增速放緩,人民幣受到明顯的貶值壓力,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遭遇阻力。”瑞穗證劵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列舉出幾種后果。
相比中國受到的制裁,有評論指出,美國可能“受傷更深”。
《金融時報》認為,出口對就業拉動明顯,因此就業首當其沖。對于美國而言,“特朗普貿易戰的‘死傷’數據將包括500萬美國就業崗位”,美國麥克拉奇報業網站稱。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研究員周世儉說,“美國不敢貿然發動對華貿易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經濟總量只有美國的5%,但現在這一比例達到60%以上。
《紐約時報》認為,美國一些*成功的企業將面臨艱難的前景。比如,絕大多數蘋果手機在中國組裝。中國可以迫使蘋果公司做出高成本努力,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地方,而自己卻不用付出多少代價。另外,中國可以放棄波音的訂單,轉而和波音在歐洲的對手空中客車簽合同;通過采取有利于大眾等歐洲車企的政策打擊美國汽車行業。一旦失去中國市場,美國通用、微軟公司也將在全球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美國的高端服務業會前景黯淡。
另外,中國從2010年開始成為美國農產品*大的出口市場。中國把經常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卡住,在國際市場上尋找替代產品,美國就失去了跟中國發動貿易戰的資本。周世儉分析稱,美國50個州都有農業,特朗普上臺就是靠中西部農業州的支持。如果貿然發動貿易戰,得罪這些地方的農場主,就意味著他失去了政治基礎。華盛頓州對貿易戰的焦慮尤其強烈,因為中國是該州****的貿易伙伴,幾乎占該州出口總額的1/4。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曾針對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做過預測。預測稱,在**端的“全面貿易戰”情況下,美國直到2019年的GDP都會停滯,之后的增長水平也無法趕上沒有貿易戰的情況;失業率將從4.9%提高至2020年的近9%,失業工人數量將占美國國內勞動力的4%。
“現在的美國與3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周世儉表示,156 0190 2607年,美國是世界*大的債權國,而現在美國成為全球*大的債務國。另外,美國的經濟總量在全球占比正在下降,156 0190 2607年是34%左右,2015年是22.5%。
CNBC網站報道,國際投資分析師與企業家麥嘉華表示,“我認為美國付出的代價會比中國大。”中國恐怕不會被“嚇倒”,“作為一個國家,美國仍是中國*大的出口目的地,但將所有新興市場放在一起的話,后者對中國重要得多”。報道稱,法國興業銀行數據顯示,目前中國GDP對美國的依賴度還不到4%。
《紐約時報》稱,中國已通過巧妙的投資,贏得從非洲到拉丁美洲的不少國家。
而且,有評論稱,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世界**貿易大國、制造大國,同時,經過這些年的經濟體制改革,中國的雞蛋已經不再是放在美國這一個筐里了,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只占到GDP的2.3%。就算被美國筑起高墻,中國只要適當增加內需就完全可以消化掉這部分產能。
對于美中貿易的走向,有評論稱,不管你喜不喜歡,美國與中國相互依靠……對于增長萎靡的美國經濟來說,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可謂牽一發動全身。
美中減少貿易聯系,或許短時間內中國比美國的麻煩更多些,但是用不了多久,中國的市場規模就將把美國甩在后頭,吃大虧的將是美國企業。
美國艾奧瓦大學經濟學教授斯泰西·布魯克表示,“經濟學理論表明,關稅本身會降低國家福利”,特朗普說要提高關稅,可能只是一個暫時的措施而已,而且,“不要忘了還有世貿組織等可以幫助調解貿易糾紛”。
還有一點,如果美中爆發全面貿易戰,受重創的除了美國和中國兩個“打架”的人,旁邊“觀戰”的“無辜”國家,也會被傷及。
中國制造所需要的材料不全是自己供應的,日本、韓國、德國、以及臺灣地區還包括美國都是中國大陸制造業巨大的供應商,好多銷往美國的產品,都是從這些經濟體進口原材料在中國大陸加工后再銷到美國,一旦美中大打貿易戰,這些原材料供應國和地區將難逃連累。
甚至,美中貿易大戰中受傷*慘重的,可能正是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這些原料供應地。日韓在同中國貿易中都是巨大順差國,臺灣在同大陸貿易中每年順差都在700億美元以上,如果日韓失去中國市場、臺灣失去大陸市場,對他們來說將是毀滅性打擊。
貿易戰有百害而無一利,對任何一方都是得不償失的。美中兩國應該審時度勢,加強溝通和談判,構建良好的貿易合作體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