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河北省安新縣三臺鎮,盡管因為當地的制鞋產業的集聚,在行業內早就獲得了“北方鞋都”的盛名,但是,與其所在的安新縣以及中國的絕大多數鄉鎮一樣,對公眾而言,在大多數時間都是一個安靜的或者說默默無聞的地區。這里的道路大多破破爛爛,各種各樣的垃圾隨處可見。路上不時有各式豪車疾馳而過,顛簸著咆哮著,揚起一路塵土。
改變發生在2017年4月1日。國家建設雄安新區的戰略一經發布,就引發了巨大的討論,讓包括三臺鎮在內的這片土地一片歡騰。而幾天之后,這里的很多人又開始陷入了惶恐和悲傷。作為中國的“北方鞋都”,隨著雄安新區的建設,勢必面臨更快節奏的產業轉型和產業轉移,成敗之間,不僅與三臺鎮制鞋產業的死與生有關,更直接影響當地超過15萬直接和間接相關人群的就業與生計。
在此背景下,我們經過對安新縣三臺鎮制鞋產業進行了詳細的調研和走訪,一方面希望對這一產業集群有更深入、全面、系統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希望在新的發展趨勢和背景下,為這一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和產業生態重塑提供戰略性思考,并提出具體的路徑安排。
▲雄安新區的建設,加快了“北方鞋都”產業轉型的節奏
在我們看來,三臺鎮制鞋產業的集中式轉型升級勢在必然,而且,在雄安新區發布之前,這里的很多企業已經開始自己的轉型之路,并試圖帶動整個區域的產業轉型,只不過因為雄安新區戰略的發布和建設節奏的加快,這一產業的轉型升級的節奏突然加快,并勢必伴隨一定規模的產業外遷,轉移與轉型同步發生。這一方面增加了產業轉型的風險,同時,如果戰略安排得當,路徑設計合理,資源配置到位,也可能讓這一地區的制鞋企業和制鞋產業得到根本性提升,迎來涅槃與新生。
為此,需要河北省及當地政府、行業協會、制鞋企業以及直接的從業者盡快就轉型目標與方向達成共識,并在河北省乃至全國和全球層面配置轉型所需的智力、人才、管理、品牌以及資本資源,全力推進轉型的成功。在此基礎上,方塘智庫還試圖創新性的提出打造“鞋業小鎮”的策劃,以切實推進轉移加轉型的雙轉戰略得以實現,在我們看來,從“北方鞋都”到“鞋業小鎮”,目標表述轉變背后,對三臺鎮制鞋產業的影響深刻而長遠。
1、中國制鞋產業的隱形**
截至目前,中國制鞋行業主要有四大產區:華南產區(廣東省廣州市、東莞市和惠州市),華東產區(福建省晉江市和浙江省臺州市),西南產區(四川省成都市和重慶市)和華北產區(河北省安新縣)。其中,福建省晉江市和河北省安新縣以其產業的高集中度和品類的強差異化,有著更大的行業影響力,前者被業內稱為“中國鞋都”,后者被業內稱為“北方鞋都”。至此,中國制鞋產區也逐漸形成兩*格局:南有晉江,北有三臺。
河北安新縣制鞋行業主要集中在三臺鎮,目前已經形成了完善而龐大的制鞋產業集群。從156 0190 2607年開始起步,迄今已有近40年發展史,歷經3代創業者,2010年左右曾涌現各類企業近20000家。后經過多輪市場洗牌,三臺鎮現有制鞋企業1000余家,鞋材企業2000余家,制鞋生產線1000余條,年產能超過5億雙,年產值超過200億元,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人口超過15萬人,在中國中低端鞋業市場占有近半壁江山。
目前,這里是國內規模*大的運動休閑鞋生產制造基地,聚焦運動休閑鞋,以“差異化、全要素、低成本、高效率”的產區優勢,以“快速反應和高性價比”的獨特競爭力,在全球鞋業產業鏈中獨領風騷。
正是因為“北方鞋都”的**貢獻,三臺鎮于2016年榮膺由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等七部委評出的“全國重點鎮”,是雄安新區所轄區域**上榜的全國名鎮。
回顧制鞋產業在這一地區的集聚和發展,三臺鎮可謂是中國制造的縮影,經過我們的調研分析,對這一地區的制鞋產業做出四大根本特征的總結:
其一,優勢之一是聚焦細分市場的精耕細作。從*早的皮鞋、棉鞋等品類入手,這里經過了近20年的市場摸索。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上世紀末,終于抓住了運動休閑鞋這一新興大品類快速上升的歷史機遇,贏得了十多年的快速發展。
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晉江鞋業完成了轉型升級,搶占了國內運動休閑鞋領域一、二線品牌陣營,從而漸漸退出了中低端市場的生產制造環節。三臺鎮乘虛而入,趁機發力,一手抓品牌代工業務,一手抓自有品牌批發業務,逐漸確立了市場地位。
國內外眾多品牌如茵寶、阿迪王、李寧、雙星、奇安達、賽力揚、達芙妮、Kappa等,開始將批量訂單轉移至三臺鎮產區生產。與此同時,立足自身產業集群,也培植了一批自有品牌,出現了吉星宇、億昌、新茂達、穩步、藝步、京雅、通天地和十只狼等一大批河北省**商標。
聚焦大品類,鎖定中低端,三臺鎮精耕細作、下足了工夫,形成了獨特的產區優勢,造就了行業內**的“北方鞋都模式”:產品做深度,品種多元化;營銷做廣度,市場國際化。慢跑鞋、登山鞋、球鞋等各種運動鞋,滑板鞋、雪地靴、時尚潮鞋等各種休閑鞋,產品覆蓋全國城鄉市場,并遠銷俄羅斯、南非、韓國和匈牙利等海外市場。
作為雄安新區目前**“鞋都名鎮”,河北三臺在焦慮什么? 中國財經觀察網www.szlhsb.com
▲河北安新縣三臺鎮,早就獲得“北方鞋都”的盛名
其二,根基之一是凡事親力親為的創業精神。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而在企業家精神里,創業精神是核心。三臺鎮制鞋產業發展至今,從遍布城鄉的幾萬家小作坊,到目前的規模企業林立,這種量變過程,靠的就是企業家親力親為的創業精神。
十幾歲下學并投入工作,老板自己當員工,親自刷膠親自縫制,談客戶、買材料、做鞋、送貨一條龍,一年四季,風雨無阻。這是*早的三臺鎮的企業主。
滿世界考察學習,緊追時尚潮流,和專業機構一起,研究客戶變化、探討新品開發,網羅各路高手提升管理,謀求及時應變。這是今天三臺鎮的企業家。
其三,競爭力來自于全產業鏈的高效率。生產一雙符合質量標準的鞋子,離不開一百多家企業的辛勤勞動。而一雙鞋子從原材料到成品,再到及時交付給消費者,更是離不開全產業鏈的高效協作。
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是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完成,是必須基于周期性營銷環境變化的動態競技。從洞察消費者需求,到形成產品策劃理念和創意方案,到完成樣品開發,到渠道訂單獲取,到批量生產組織,到海陸空物流傳遞,到多終端渠道分發。從消費者洞察到消費者認可,從概念品到試驗品,從樣品到產品,從商品到品牌,這其中的復雜程度不亞于任何一個充分競爭領域的“紅海”市場。
三臺鎮鎖定的是*大基數的金字塔底部市場,而底部市場往往門檻較低,競爭尤為慘烈,所謂客戶忠誠度抵不過幾毛錢的讓利,所謂產區優勢一夜之間就可能被雨打風吹去。“差異化,全要素,低成本,高效率”,“北方鞋都”經過近40年行業沉淀,形成了國內*為齊全也*為高效的制鞋產業鏈,這也成了“北方鞋都”賴以生存發展的孵化器、看家寶和壓艙石。
其四,生命線在于自成體系的產業生態圈。表面上很風光,但時至今日,“北方鞋都”產業集群尚未形成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龍頭,只見產業,不見企業。
三臺鎮的產業體量很大,在當地登記注冊的,就超過了3800家企業。其中有一些企業已經初具規模,包括制鞋企業和配套企業,但數量更多的還是小微企業和個體作坊。這些大大小小的企業,在這片土地上高密度雜處交融,相互依存又相互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壯大。
“二八定律”在這里也同樣體現得****。“北方鞋都”的成就當然離不開規模企業,這些數量占比不足20%的規模企業占有超過80%的市場份額,但更離不開小微企業,正是數量占比超過80%的小微企業的快速反應和辛勤工作,才成就了數量占比不足20%的規模企業的脫穎而出和全國布局。
作為雄安新區目前**“鞋都名鎮”,河北三臺在焦慮什么? 中國財經觀察網www.szlhsb.com
▲“北方鞋都”的成就離不開規模型企業
鞋業的市場競爭有兩個維度:在終端體現為鞋業零售品牌之間的競爭,比拼文化征服,比拼渠道精耕,比拼市場運作能力;在供應鏈則體現為鞋業產區品牌之間的競爭,比拼性價比,比拼快反應,比拼要素成本和要素效率。
三臺鎮的現狀就是生產制造基地的產業業態,就是專業產區,就是靠全產業鏈生存,就是對標供應鏈競爭,就是在比拼性價比、比拼快反應、比拼要素成本和要素效率。看起來生機勃勃,但實際上卻脆弱不堪。而這一生態現狀,也正是包括“北方鞋都”在內的中國制造的*大痛點。
在我們看來,聚焦細分市場進行精耕細作,形成了“北方鞋都”的現有產區優勢;堅守創業精神凡事親力親為,構筑了“北方鞋都”的歷史生存根基;全產業鏈的高效率運作,彰顯了“北方鞋都”產業集群的初級階段競爭力;自成體系的生態圈,支撐了“北方鞋都” 低層次生存發展的活力生命線。
這樣的產區特征,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商業機理,其中所囊括的產業要素,和其中所聚集的生命體系,就是造就三臺鎮制鞋產業的全部密碼,缺一不可。這也決定了,在三臺鎮,每一種企業形態,包括數以萬計的小作坊,都是保證“北方鞋都”生命活力的偉大細胞。
2、已經發生的產業轉型升級
沒有任何一種商業模式可以一勞永逸,商業世界里從來就沒有舒適區。時刻充滿不確定性,就是當下這個世界*確定的常態。危機四伏,黑天鵝隨時可能飛出。
其實早在5年前,三臺鎮的一批主力企業就已經開始了他們的自我革命和轉型升級,走出舒適區,主動應變。聘請了專業智庫,開始了一系列的專業動作。
打造學習能力。和中國很多個私營經濟的企業主一樣,當他們還是少年時就不得不務工創業,而當他們已至中年后卻走進了大學課堂。曾經的泥腿子,別人眼中的土豪,如今一個個都走進了北大、清華、中歐和長江等國內**商學院,跟著那些年齡相當同樣有少許白發的先生們,一板一眼地重新開始認識商業新世界。
啟動人才工程。公司的人力資源部已經不夠用了,他們和獵頭公司親密接觸。無論是來自廣東、福建還是浙江,地域沒有關系;無論是來自李寧、安踏還是斯凱奇,是高手統統都要。加薪、升職、期權,發展空間大到讓你想飛。據說,這種明目張膽的“挖墻腳”讓一眾老牌勁旅叫苦不迭。有一些企業,少帥們已經開始接班,和父輩們不同,這些年輕人大多出身名校,甚至還留過洋,他們的理念更容易和世界同步。
導入品牌系統。企業玩起了CIS,開始有了自己高大上的品牌文化,也開始了華麗麗的形象嬗變。司旗迎風飛舞,司歌激情飛揚,司訓入耳入心,LOGO墻亮得晃眼,工裝整齊透著無限精氣神。內涵乍現,顏值飆升,一個個都透著自信無比的國際范兒。
推動管理升級。人力資源專職化,市場營銷專業化,財務管理電算化,產品開發智能化,生產制造精益化,關鍵設備自動化,全程運行數據化。從戰略決策體系設計到執行力系統打造,GSM、PDCA、SWOT、6S…各種理論工具粉墨登場,消化再吸收之后,也陸續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標準迭代。從競爭戰略入手重塑標準制定,產品開發差異化,材料選擇環保化,垃圾處理無害化,售后服務個性化。從跟風模仿到獨辟蹊徑,從粗制濫造到精益求精,從低端制造到綠色制造再到智能制造,歐盟標準、BSCI認證一路綠燈,全部成功通關。標準不斷迭代背后,是產品戰略升級的向上努力。
醞釀零售戰略。做久了自有品牌的批發,就擁有了覆蓋全國的營銷網絡,也有了對零售市場的深度認知。把握并**消費者需求變化,改變并重構消費者的品牌認知,或從存量市場里異軍突起,或從增量市場里獨樹一幟,以下沉努力搶占和消費者關系的主動地位,從而打造真正強大的鏈接未來的能力。只有擁有了成功的消費品牌,才能擁有自由飛翔的可能。
履行社會責任。他們中的有些人在冀中平原上野蠻生長,以超常的吃苦耐勞精神抓住了歷史的饋贈。在那些雜草叢生的歲月里,也曾有人趟過灰色地帶,也曾有人觸響了不該碰觸的雷。和中國大地上眾多的草根創業者一樣,他們每個人都傷痕累累。如今終于財富在手,他們開始回饋社會,敬老院、孤兒院定點慰問,助學金、獎學金結對發放等等,他們以企業公民之大愛詮釋為商之大道。
以上種種,不一而足。而當專業思想和專業力量注入之后,“北方鞋都”正在悄然變化。一個個家庭作坊,逐漸成長為一個個家族企業,這是一種量變之后的淺度質變。
作為雄安新區目前**“鞋都名鎮”,河北三臺在焦慮什么? 中國財經觀察網www.szlhsb.com
▲“北方鞋都”迎來生死之考
但是,他們*關鍵的質變尚未完成:比如從產品制造商到品牌運營商的轉變,比如從家族式管理到職業化管理的轉變,比如從低階制造到高階制造的轉變。當這些關乎企業DNA的*關鍵的質變沒有完成時,其實他們還是一群只能依附于地面生存的“地頭蛇”。
當一片草原被摧毀,被毀掉的絕不僅僅是一個生物基因庫,更是一座蘊藏著各種啟示、洞見和新生物文明模型的寶藏。而身處其中的商業物種,如果不能及時進化、重構生態,結局只有隨風湮滅。
在我們看來,“北方鞋都”三臺鎮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歷史節點。要么從“地頭蛇”跨越為龍,從此天高任我飛;要么依然在地面掙扎,甚至退化為“蚯蚓”,任人踐踏。而其中,從產區品牌到全價值鏈品牌的轉折點,也正是“北方鞋都”的生死關。
如今,正在經歷產業轉型的“北方鞋都”三臺鎮,其轉型與一個國家戰略不期而遇,在努力轉型的同時,或將不可避免的迎來轉移。當轉移和轉型疊加并需要按照一個嚴格的時間表來展開的是,對三臺鎮的制鞋企業和整個制鞋產業而言,死與生也同樣擺在其面前,“北方鞋都”迎來生死之考。
3、在產能轉移和產業轉型中獲得新生
2017年6月6日上午,保定市組織市直有關部門、9個貧困重點縣和容城縣、安新縣、雄縣政府及相關部門、重點企業、重點產業行業協會召開雄安新區產業轉移對接會,旨在對接雄安新區產業轉移,促進保定市的扶貧產業發展。
會上,保定市扶貧辦介紹了扶貧產業相關政策,阜平縣等9個貧困縣推介了承接雄安新區產業轉移的準備情況,雄縣、安新縣、容城縣和雄安新區重點企業、行業協會代表分別作了表態發言及產業介紹。之后,安新縣制鞋行業協會也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政府的投資考察邀請函。
保定市可謂用心良苦,“北方鞋都”的企業家們也對市政府的主動作為心存感激。但對于企業家*關心的問題,目前政府還沒有給出明確信號。
謠言滿天飛。很多小微企業主已經慌了神,一如熱鍋上的螞蟻。他們到處打聽,四下亂跑,為家庭的生計和企業的未來努力探路。而眾多的規模企業則按兵不動,他們一邊在觀望政府態度,一邊在謀求專業化運作。
關于鞋業,大家*關心的問題無外乎有幾個:“北方鞋都”是不是必須轉移?轉移到哪里?怎么轉移?如何正確理解“北方鞋都”的產業轉移?如何正確實施“北方鞋都”的產業轉移?
通過走訪和研究,我們認為至少要從四個層面來理解和認知三臺鎮本次制鞋產業轉移和轉型的問題:
其一,產業轉移需要做到“三位一體”:安全轉移,健康存續,創新發展。存量盤是生存之基,是現金奶牛,是轉型升級的物質條件,也是未來競爭力的核心構成。要保住存量盤不丟失,要保住原有的產業競爭力。這次產業轉移,不僅僅是企業搬遷,還是產業鏈搬遷,更是生態圈的重建。讓產業安全轉移、健康存續并實現創新發展,必須做到“三位一體”,無法反復,也經不起來回折騰。
作為雄安新區目前**“鞋都名鎮”,河北三臺在焦慮什么? 中國財經觀察網www.szlhsb.com
▲“北方鞋都”在產能轉移和產業轉型中獲得新生
對于企業來講,要做到“三位一體”,其題中應有之意包括:要主動轉移,要抱團轉移,要專業轉移。不主動就是等死,不抱團就是找死,不專業也是慢慢熬死。
其二,產業承載地必須要讓產業能夠落得了地,扎得了根,活得更好。這就要求物理和土地空間要足夠廣,相應的政策配套要到位,并基于產城融合的理念進行產業集群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考,通過產業集聚和發展切實推動當地的新型城鎮化。
其三,新產業集群生態圈建設必須遵循三大基本要求:成本洼地,效率高地,創新腹地。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必須高瞻遠矚、未雨綢繆。要在實施產業轉移的同時,還要努力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要在保持原有產業競爭力的同時,還要努力打造新的更大競爭力。不能只盯著眼前的飯碗,必須要看到不遠處還埋伏著虎視眈眈的群狼,不能只盯著不同企業的慘烈競爭,更要看到不同產區之間的慘烈競爭,還要看到零售市場的風云變幻。在解決當下續命問題的同時,又要考慮未來新的競爭環境。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要看到全球競爭,跳出三臺看三臺,跳出北方鞋都發展制鞋產業集群。更要看到消費者更迭!
其四,產業轉移的兩大本質是:產業轉移背后其實更是產業升級,其實更是產能轉移。三臺鎮的制鞋產業的基本盤是產區,創新盤是零售。對于產區來說,應基于要素成本和要素效率打造競爭力。對于零售而言,應基于品類機會和品牌規律打造競爭力。
就產區競爭而言,“北方鞋都”產區雖然勢頭正勁,但其實已是危機重重。放眼全球,如同候鳥一樣,鞋業制造從幾年前就開始了新一輪產能遷徙。中國制鞋的優勢逐日遞減,越南、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以及非洲各國的要素成本優勢日益凸顯,正成長為世界鞋業制造的新生力量。即便在國內,品牌向東,制造向西,中國鞋業的產業解構和產業重構也是暗流涌動,產能轉移和產區替代正在悄然發生。對于“北方鞋都”產區而言,若不能及時進行競爭力再造和提升,其存量盤岌岌可危。
就零售競爭而言,“北方鞋都”正處于萌芽前夕。雖然已是幾十年的行業沉淀,和近五年的籌備謀劃,但真正的零售戰役還未打響。而中低端鞋業零售市場的機會窗口正在慢慢關閉,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命運爭奪戰已是箭在弦上。
裝睡是沒有用的!即使沒有雄安新區,“北方鞋都”的轉型升級也是不得不為之。要么繼續做單一生產,要么轉型做全價值鏈,各有各規律,都必須充分尊重。
4、從“北方鞋都”到“鞋業小鎮”
一般情況下,正常的產業轉移,責任主體應該是企業,但那往往是一個產業自然發展的內在需求和瓜熟蒂落的外在結果。而這次不同,三臺鎮制鞋產業的集中轉移是與國家推進雄安新區建設的戰略密切相關,或者說,也是雄安新區建設的一部分,因為,沒有這一地區的騰籠換鳥,就沒有雄安新區建設的快速高效的推進。而這一地區整體性的產業轉移,因為勢必牽涉到大量的從業人口和價值積淀,無論是安新縣政府還是河北省層面,都需要對此作出系統關切,全面權衡利弊,可以說,沒有政府的指導和政策的支持,這樣一次產業世紀大遷徙,是不可能很好的完成的。
此外,行業協會應該出面進行更多的統籌安排,盡*大可能保持產業集群和產業生態化的轉移升級,否則,很可能在搬遷中因為各自為戰,讓多年積累的區域產業競爭力被打散,不僅失去了一個產業,還將失去很多的企業。
當然,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當地的制鞋企業要主動出擊,但絕不能盲目亂跑!如果跑散了,結果只有誰也活不成!無論規模大小,每一家企業都是“北方鞋都”的有機組成,相互成就,不可分割。“北方鞋都”的發展模式和生態現狀,決定了大家只能緊密抱團,放棄小我成就大我,先保住存量再努力創造增量。
所以,通過對三臺鎮制鞋產業的調研,綜合考慮到*新的全球產業變革趨勢,國家建設雄安新區和河北省經濟發展的現實,對于本次三臺鎮制鞋產業轉型加轉移的“雙轉”戰略的安排,我們嘗試提出三個方面的戰略策劃,希望能夠對這一典型性的產業轉型升級案例有所助益:
其一:留住品牌留住根。力爭在雄安新區內規劃建設“北方鞋都”總部基地。之于產業的商業化運作而言,品牌是*核心的資產。“北方鞋都”的產區品牌經過近40年的沉淀,歷經三代人打造,在國內外細分市場擁有*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譽度。企業的核心要素是企業家,留住了品牌也就留住了根,留住了訂單,留住了人。要避免企業家為家棄業,變成“棄業家”!無論是轉行還是退休,他們的批量流失將是中國鞋業的巨大損失,也將直接造成“北方鞋都”的全線崩塌。
建議政府在雄安新區劃出專項用地,規劃建設“北方鞋都”的總部基地。企業可將品牌營銷、產品研發、財務管控和電子商務的總部職能集合重構,落戶總部基地,推動完成轉型升級,從單一的產區競爭過渡到全價值鏈競爭,從單一的產品制造商轉型為品牌運營商。
如此,生于斯長于斯的企業家們,既可以延續事業再創輝煌,也可以在內心深處留住濃得化不開的殷殷鄉愁。這也是雄安新區保持對原住民、原生產業和在地文化有所敬畏的表現,對雄安新區的城市文化是有價值的。
其二:跳出安新縣和雄安新區尋找產區布局,力爭在雄安新區周邊3小時生態圈內選址再建產區。
“北方鞋都”的產區生態圈,除了雄安新區內所分布的近4000家大小企業外,還輻射到了徐水區、蠡縣、望都縣等周邊區域,在這些區域里還活躍著近千家企業,為“北方鞋都”做相關的供應鏈配套。他們也是“北方鞋都”產區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此,河北省可以考慮在省內統籌考慮,在雄安新區周邊3小時生態圈內選擇產區新址,盡量不出河北省,并給予足夠多的土地指標。有一點必須高度重視,“北方鞋都”進行產業轉移的同時可能將伴隨著現有產區的大量失地人口和失業的規模性移民。讓“北方鞋都”盡量保持原有生態結構,科學實施產能轉移和人口移民,既讓產業活下來,也能保證相應社會問題的穩妥解決,這有利于保持產業集中轉移中的社會穩定。如此,活下來的“北方鞋都”也可以繼續為河北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其三:高品質籌建“鞋業小鎮”,通過產城互動實現“北方鞋都”的新生。“北方鞋都”現在所在地三臺鎮,是建制鎮,也是全國重點鎮,總面積57.5平方公里,其中鎮區面積28平方公里。無統一規劃,無發展預見,大大小小的企業在其間星羅棋布,前期的野蠻生長導致了其功能布局很不科學,甚至出現了不少的違章違規。產業發展了,但環境卻難言和諧。產、城、人、文,各唱各調,噪音一片。
作為雄安新區目前**“鞋都名鎮”,河北三臺在焦慮什么? 中國財經觀察網www.szlhsb.com
▲通過產城互動實現“北方鞋都”的新生
如何做到宜業又宜居?如何讓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四種功能合四為一,生產、生態、生活三生融合?不僅讓產業發展有競爭力,還要讓人樂活其中,這需要產業新城的業態迭代。
讓產業轉移如何實現“安全轉移、健康存續、創新發展”三位一體?特色小鎮是可選項之一。作為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新形態,特色小鎮無論是從新常態下中國經濟轉型的角度考慮,還是目前國家的政策安排角度考慮,都值得鼓勵。
在我們看來,產業特色化,城市主題化,運營品牌化,高標準規劃,系統化打造,專業化管理,產區品牌再造和零售品牌孵化同步實現,成熟的產業支撐,系統的文化發掘,A級景區水平的設施標準,完善的社區配套,一個具有全球產業和品牌影響力的鞋業小鎮值得期待。從一個現有的傳統建制鎮,到一個全面**的國際鞋業小鎮,是“北方鞋都”產業轉移的**路徑。
當然,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如果在目前的三臺鎮無法實現鞋業小鎮的規劃建設,那么,依托現有的產業基礎,通過整體轉移,在我國北方地區,也完全有可能快速建設一個“鞋業小鎮”。
總之,對于今天三臺鎮制鞋產業而言,向前一步,聚沙成堆,化繭為蝶,從一個200億產區到一個1000億品牌矩陣,未來可期;退后一步,作鳥獸散,灰飛煙滅,從一個200億產區到被另一個產區取而代之,即成宿命。
三年為期,十年為盼。對于三臺鎮制鞋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我們將繼續跟蹤研究。
(圖片來源網絡 原標題:河北三臺鎮:一個“北方鞋都”的死與生)
來源:方塘智庫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