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與消費不振,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內憂外患”,使得中國出口企業局勢堪憂。
近年來持續百檢網順水的“中國制造”,開始感受到“逆水行舟”的艱難。
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下稱“華交會”)一向被業界人士喻為預測國際市場走勢的“風向標”。剛剛落下帷幕的第18屆華交會,讓諸多出口企業感受到了春天里的些許寒意。
來自本屆華交會組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由于受次貸危機影響,來自北美地區的客商數量增長趨緩,而整體成交市場格局也發生了變化,美國市場成交金額約為5.83億美元,同比下降1.5%。
與此同時,美國次貸危機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經濟和出口形勢,也已經成為兩會期間聚焦的熱點話題。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聯合采訪時表示,今年我國貿易順差增幅會有一定的下降,美國次貸危機將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出口形勢造成影響。
海關總署昨日公布的*新統計印證了馬秀紅的話——2月份我國貿易順差85.55億美元,是10個月來的*低點,也是自去年10月以來連續第五個月下降。出口大幅放緩是順差驟降的主要原因,2月份出口同比增長僅為6.5%,而進口增長35.1%。
次貸危機影響初顯
“預計我們公司今年對美國出口訂單要減少,但究竟會減少多少,說實話,心里實在是沒底。”山東富豪皮革有限公司外貿業務經理宮青說,“盡管今年華交會上接觸的客商數量比往年多,但訂單價格很難談得攏。”
“我必須考慮人民幣升值的因素預留一定的報價空間,但壓力確實很大,很多客戶就是沖著中國產品物美價廉來的,現在他們也覺得承受不了,這生意真是越來越難做啊。”宮青說。
事實上,對今年出口形勢憂心忡忡的出口企業不在少數,華交會期間,諸多出口企業表示,今年很可能面臨著訂單流失、經營狀況下滑的困境。
馬秀紅認為,美國次貸危機波及面越來越廣,甚至有持續蔓延趨勢,而美國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出口市場,如果次貸危機或者其他因素影響,導致美國國內消費意愿、市場需求等下降,這將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中國的出口。
另一組來自本屆華交會組委會的統計數據也印證著馬秀紅的觀點,今年華交會期間,對美國市場依賴程度較高的紡織服裝類產品出口也出現了波動,成交金額為18.44億美元,比上屆下降了0.54%。
對此,業界專家、上海世之維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前進分析指出,美國是目前世界上*大的服裝進口國,中國服裝出口總量的15%以上都銷往了美國。由于受次貸危機影響,去年開始對美服裝出口數量及價格增速,已經呈現出節節下滑的態勢。
“今年1月份對美服裝出口單價雖有所抬頭,同比上漲了10.17%,但是,提價顯然并沒有被美國零售商完全理解和接受,當月服裝出口數量呈現銳減趨勢。”汪前進說。
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與消費不振,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內憂外患”,使得中國出口企業局勢堪憂。
中國**紡織網根據進出口數據模型測算的結果顯示,由于成本持續上漲的壓力,今年紡織品及服裝出口價格升幅,將基本與去年水平保持一致,整體出口價升幅大約在7.18%。
“但是,業界對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普遍預期在10%左右,這將首次超過紡織品服裝出口價升幅,對紡織出口影響的‘臨界點’就出現了。”汪前進表示,這也意味著很多企業已經到了“生死關頭”。
而根據在*新發布的行業報告中指出,人民幣每升值1個百分點,出口增長速度約放慢0.3到0.4個百分點。如果再考慮到美國等主要出口市場經濟降溫等因素,未來的出口競爭更加殘酷,預計今年紡織服裝出口增速較去年將至少回落5個百分點。
“中國制造”競爭力漸失?
天津富海佳商貿有限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貿業務經理表示,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是,“中國制造”的優勢已經在逐步喪失,我國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未來的生存和競爭也將更為艱難。
“咱們就拿玻璃器皿來說,以前都是中國的出口產品占據主要市場份額,但是,現在退稅率下調,勞動力成本又上漲太快,我們的報價外商已經不能完全接受。”該業務經理說,“我以前的很多客戶,現在已經把訂單轉給了荷蘭、捷克的生產商,這些國家的玻璃器皿出口成本已經比中國還要低了。”
宮青也表示,“中國制造”似乎很難再成為廉價產品的代名詞。他指出,對于皮革出口這類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而言,勞動力成本就占到總成本比例的40%~50%左右。“今年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人力成本至少增加了5%,再加上原材料成本不斷上漲,我們的利潤已經被擠壓得十分可憐。”宮青說。
此前,瑞士銀行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JonathanAnderson)也曾表示,今年可能是中國制造廠商的盈利能力遭受重創的開始。
其實,不僅是中國本土企業在感受著生產成本日益攀升的煎熬,在華投資的外商企業,也面臨著如何轉型的考驗。日前,博思艾倫咨詢公司與上海美國商會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一直以來作為純粹低成本及出口導向型生產基地的重要性將逐漸降低。
這項調查針對66家中國境內的外資所有或外資投資參股的制造商。其中,54%的受訪公司認為,中國對比其他低成本國家正失去其競爭力。70%受訪公司認為競爭力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幣升值,而52%的公司指向工資成本上升。
頗為值得關注的是,近20%的受訪公司表示,他們已經有明確的計劃,將部分運營項目由中國轉移至越南、印度等地。對此,上海美國商會總裁傅絲德表示,中國強勁的經濟增長及市場轉型,加上充滿活力和挑戰的商業環境,將會繼續對制造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
“企業必須在制定中國地區的戰略規劃時,更加著力持續提升其競爭力,并且在創新上提供更多資源。”傅絲德說。
不過,也有業界專家對今年的出口形勢保持樂觀。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我國今年出口仍將保持兩位數增長。他認為,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出口形勢“**會有影響,但是不會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美國經濟在放緩,但是你會發現,我們對美國出口大量消費品,有些東西是比較基礎的消費品,服裝、電子產品、玩具等。”張小濟說,“從以往規律來看,美國經濟也不是**次衰退了,對我們是會有影響,但是,由于我們出口結構的因素,影響不會很大。還有些產品是美國公司在我國投資生產的,有跨國公司內部的網絡,也會有一定特殊規律。”
來源:新浪網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