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中國皮革網訊 國家環保法規日趨嚴格,治理力度**加大,環保工作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制革行業迫切需要制定一個可引導行業達到國家環保法律法規要求的、可操作的、具有引導性的系統文件。在此背景下,“制革行業節水減排技術路線圖”應運而生。2015年8月30日,在上海舉辦的中國皮革協會七屆五次理事擴大會議上,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蘇超英正式發布了““制革行業節水減排技術路線圖”(以下簡稱“路線圖”)。
據悉,“路線圖” 在廣泛調研基礎上,甄選了符合行業實際需求、可操作性強的技術工藝。在科學分析基礎上,明確了行業未來5~10年的節水減排目標和配套的技術路線。從戰略高度明確了我國制革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為制革行業技術革新與技術投資提供前瞻性引導和科學依據,為政府管理部門制訂宏觀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蘇超英理事長介紹了“路線圖”的編制過程: 2014年7月啟動,期間召開數次專題研討,數易其稿,于2015年8月*終定稿。由中國皮革協會牽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石碧教授擔任編制組組長,中國皮革協會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陜西科技大學副校長馬建中教授擔任副組長,參與人員主要是中國皮革協會技術專業委員會、制革專業委員會、皮化專業委員會成員,包括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專家,重點企業技術負責人員。“路線圖”原則上每3 - 5年修訂一次。
“路線圖”主要由六大章節組成: 1.制革行業節水減排現狀;2.制革行業節水減排需求分析; 3.行業節水減排目標分析;4.實現節水減排目標的支撐技術; 5.節水減排關鍵技術研發及重點發展方向; 6 制革行業節水減排技術路線圖。
蘇超英理事長重點解析了“路線圖”的要點,這也成為支撐“路線圖”的核心和此次發布的亮點:
要點一是制革行業節水減排目標。到 2020年目標(以2014年的數據位基準)是:年廢水排放量由1.15億m3降低到1.04億m3,削減率達到9.7% ;年COD排放量由1.49萬噸降低到1.04萬噸,削減率達到30.5% ;年氨氮排放量由3450噸下降到2077噸,削減率達到39.8% ;年總氮排放量由8050噸下降到5156 0190 2607噸,削減率達到35.5% ;年鉻排放量由43.1噸下降到32.7噸,削減率達到27.7% ;年含鉻皮類固廢產生總量由39.6萬噸下降到35.8萬噸,削減率達到9.7% 。到2025年目標時:年廢水排放總量減少至0.93億m3,比2014年減少19.3% ;年COD排放總量減少至0.93萬噸,比2014年減少37.9%;年氨氮排放總量減少至1394噸,比2014年減少59.6% ;年總氮排放量減少至3711噸,比2014年減少53.9% ;年鉻排放總量下降到23.6噸,比2014年下降48.3% ;年含鉻皮類固廢產生總量下降到33.1萬噸,比2014年下降16.5% 。
要點二是實現節水減排目標的支撐技術,主要有源頭控制技術(包括有害化學品替代技術、COD減排技術、氨氮減排技術、鉻減排技術、節鹽技術)、節水技術(包括工藝過程節水技術、工藝過程廢水循環利用技術、節水設備、中水回用技術)、末端治理技術(包括廢水處理技術、廢氣減排技術、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
要點三是節水減排關鍵技術研發及重點發展方向 ——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對各發展需求要素進行排序,劃分出: “**發展需求”9個,“**發展需求”,8個 “中級發展需求”,以及5個制革行業*重要的發展需求: 1、 節約水資源技術:節水工藝、節水裝備、廢液循環利用技術;2、 鉻和氨氮污染的源頭控制及末端治理技術:鉻減排工藝、無鉻鞣劑、無氨脫灰軟化劑、廢水生物處理技術;3、固廢處理及利用技術:包括皮革固廢資源化利用技術、制革污泥處理技術。正是基于以上發展需求,制訂了制革行業節水減排技術路線圖。
要點四是制革行業節水減排技術路線圖 (按技術重要性排序) 確立三大邊界范圍: “化工材料”、“工藝裝備”、“資源環境”。在每一邊界范圍內,對各項節水減排技術進行分類排序,分別以不同顏色表示: “**發展需求” “**發展需求” “中級發展需求” 。
在講話*后,蘇理事長強調:“‘路線圖’的發布,將有力推動制革行業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引導我國由‘制革大國’早日邁向‘制革強國’,為實現我國的“皮革強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