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歐盟對中國免除反傾銷稅,以溫州為基地的主要鞋類出口地的制鞋商的反應是:轉變策略,即主要針對歐盟高端市場。
來自于溫州海關的*新統計數據表明:從四月份至六月份,該城市向歐盟出口的鞋履數量同比增長了10.16%,達5696萬雙,總營業額同比增長了35.26%,達3.56億美元。與**季度相比,出口量下降了4.83%,然而,營業額激增了21.87%。
針對溫州鞋類出口所制訂的反傾銷關稅,則其中16.5%是由歐盟于2006年10月份開始施行,于今年4月份已廢止。
奧康鞋業國際業務總監江興華向新華社表示說:今年第二季度出口量連續下降表明國內制鞋商行使“自我約束”的權利,他們不愿意依靠低價策略,該策略導致出口限制長達近五年之久。
江興華稱,“在解除懲罰性關稅后,如果我們不拒絕那些低價訂單,我們在2011年的出口增長可能較去年翻一番。”
謹慎態度占上風
解除懲罰性關稅不久后,中國皮革工業協會告誡國內制鞋商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熟悉有關鞋類出口的歐盟的法律,規范經營以便為中國鞋履出口打下良好基礎。
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表明,歐盟的懲罰措施致使20,000人失業,并使中國鞋類出口減少,從2006年至2010年下降20%。
溫州,位于浙江省東部,被稱為“中國鞋都”,本地生產的鞋履過去常出口到歐盟、美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和中亞和東亞國家,但其中歐盟是其*大的市場。
奧康董事長、中國皮革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王振滔表示,懲罰性關稅的消除對國內鞋類出口商而言是一種“解脫”。他說:“我們不能被新聞牽著鼻子走,而盲目的應對調整。”
王振滔的謹慎已被廣泛認為是必要的。例如,康奈集團——另一個國內**的制鞋商,已開始著手升級其生產線,以便專注于生產高端產品。
結果,從新生產線造出的鞋履更舒服,更耐用,售價為每雙人民幣2000元以上(約309美元),大約為平均價格的六至七倍。
康奈集團總經理周津淼表示:價格相對便宜的產品通常被認為“等于質量較差”。
周津淼說:“這就是為何中國制鞋商已經開始不遺余力地提高產品質量的原因。”
他補充說:“樂觀尚為時過早,由于更高的質量標準形式或嚴格的環保標準也許施加了新的障礙。
吹毛求疵
當地制鞋商在受到懲罰性關稅消除的刺激后,獲得了來自歐洲消費者的接二連三的訂單,其中許多人選擇慎重決定。
例如,康奈集團,禮貌地拒絕了一位西班牙客戶,該客戶訂貨量達300,000雙真皮鞋,但售價僅為每雙10美元。
康奈集團負責國際貿易部總經理繆仁贊表示,接受這樣的訂單進行傾銷可能會將康奈集團置于危險境地。目前。康奈集團的訂單主要來自于歐盟**品牌,如Hugo Boss。
繆仁贊說:“通過與大品牌合作,我們不但能提高我們的生產技術,而且還能還能規避“傾銷”的指控。
展望未來,周津淼說“企業應該熟悉國際貿易規則,**全球同行業發展的潮流。”
周津淼還說:“中國政府應該更積*的尋求認識市場現狀,否則,歐盟可以易于利用巴西或印度同一行業的生產成本來計算我們的生產成本,因此使我們處于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