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就要返回著陸了,北京服裝學院的老師們也在密切關注著這一時刻。因為由他們參與設計的航天員們的“艙內用鞋”的使用反饋也將新鮮出爐,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建議”。
此次艙內用鞋依舊采用了“鞋襪一體”的設計,不僅穿著方便,而且舒適和安全。但相比于當年他們參與設計的“神七”艙內用鞋,此次在造型上做了更加適合男女穿著的調整。
從電視的畫面中,細心的人們一定發(fā)現,航天員在艙內活動是沒有穿鞋子的。為此,科研人員特意在每一雙襪子上涂了一層橡膠涂層。這樣航天員的腳在接觸金屬的時候就不會有冰涼的感覺。
據此次艙內用鞋的項目負責人,服裝設計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鄭嶸介紹,參與此次項目的核心團隊不到10人,其中有5名是北京服裝學院的老師,還有2名是該校研究生。
其中藝術設計學院主要負責鞋保護層的造型,而服裝設計與工程學院的人體工學研究所則主要從鞋的舒適度上和人與產品的良好交互關系出發(fā)考慮,這也是主要設計內容。
“此次項目也是整合了學校和行業(yè)的優(yōu)勢資源。”鄭嶸說,從接到設計任務開始,一直到成品出爐,前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神九’回來之后,未來也會根據航天員的意見反饋做相關設計修訂工作。”鄭嶸說。
但當記者問及這種艙內鞋的造價及是否會有平民版出現在市面時,鄭副院長笑著表示,目前還不能透露。
背景鏈接
神七時也曾參與設計
這并不是北京服裝學院**次參與航天用品的設計,早在2008年“神七”發(fā)射之際,北京服裝學院·愛慕人體工學研究所便接到了開發(fā)航天員艙內用鞋的任務。
其中包括參與“神七”艙內用鞋設計、艙內睡袋的圖案設計以及艙內航天服的配色。
**代艙內用鞋的研制從人體工(效)學角度出發(fā),以穿著效果舒適為目的,其成品在“神七”任務執(zhí)行過程中受到了航天員的認可與好評。
對話·解密
尺碼、款式男女均適合穿著
《法制晚報》(以下簡稱FW):此次艙內用鞋的優(yōu)勢是什么?
鄭:這次*大限度地應用了以人體工學為基礎的相關先進技術和成果,更結合了足部三維掃描技術、足底壓力分析等新科技。
FW:相較于“神七”的艙內用鞋設計,此次有什么不同之處?
鄭:**,在尺碼上分別設計了可以涵蓋多名男女航天員的尺碼體系。
其次,造型上做了調整,以適合男女穿著。女款鞋在局部位置的造型是不同的,但是是同一款。功能、造型上都做了些微調。
FW:相關技術可否被利用推廣到市場上?
鄭:科研項目民用化需要一個過程。期待這個產品能在未來市場化,走進百姓生活。
神九航天員的艙內用鞋穿著方便,而且舒適安全
艙內用鞋采用鞋襪一體設計,結合了日常所用的襪子和鞋的結構特征,鞋幫可以向下翻卷,航天員可以像脫襪子一樣脫鞋,鞋與襪融為一體,非常方便。
腳面造型嘗試“魚排骨”式的波狀結構,以緩沖航天員運動時產生的碰撞,腳部前端與后部設計飽滿,不僅使穿著上更加舒適,而且造型更為立體。
艙內用鞋的材料以熱塑材料、混紡針織材料為主,柔軟、輕便、富有彈性,保證了航天員在飛船艙內失重環(huán)境下進行活動時腳部的舒適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