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是全球三大鞋機生產基地,溫州鞋機產品占有60%的國內市場份額。
溫州鞋機產業主要分布在甌海經濟開發區、鹿城工業園區、龍灣經濟開發區、瑞安、永嘉等地,大小鞋機企業數量近300家(上規模的企業有五十余家),具備較強實力的企業占60%以上。產品達10大類118個品種,覆蓋了鞋樣設計、制幫、成型等制鞋工藝的各個環節,完全具備整廠輸出能力,年產量達6萬臺(套),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鞋機生產重地。 經過20年的發展,溫州鞋機產業到了或轉型升級海闊天空或腹背受敵陷入困境的關鍵時期。
過去
從“溫州仿造”到“溫州制造”
溫州制鞋歷史悠久,但鞋機制造歷史不長。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溫州制鞋工廠需要大量制鞋機器及相關服務,引發了溫州鞋機爆發性發展。
初期,大多只是模仿臺灣鞋機,如某一新產品上市不到半年,溫州鞋機企業便能迅速仿制出來,并且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占領溫州鞋機市場大半江山,產銷兩旺。進入21世紀后,溫州鞋機企業生產規模擴大,就向全國各地制鞋基地拓展市場。在國內做大了之后,溫州鞋機又把目光瞄準了國際市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溫州鞋機已經出口至南非、東南亞、南美洲、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甚至還進入“鞋機王國”意大利。
溫州鞋機盡管部分被人稱為“溫州仿造”,但溫企通過對意大利、中國臺灣地區進口設備的研究,并結合中國國情,改進生產出了一系列更適合國內制鞋工藝的制鞋設備。現在,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檔次接近甚至超過臺灣鞋機的水平,并融入意大利鞋機的設計、工藝產品的生產理念。與此同時,溫州鞋機企業積*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根據國家皮革制鞋機械標準化中心統計,近年我國新發布的制鞋機械行業標準23項中,由溫州鞋機企業**承擔并完成的達14項之多。經不懈努力,溫州鞋機企業實現了“溫州制造”,其中*具代表性的企業有溫州大隆機器有限公司、溫州甌江液壓機械有限公司、溫州大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等。
案例
溫州大隆機器有限公司憑借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產品,把鞋機賣到意大利。據不完全統計,“大隆”平均每年內各類高新技術鞋機的出口就為該公司貢獻產值3000萬元左右,前年又成為世界**鞋機制造商BC公司的技術合作伙伴,開展了國際技術交流。
產品中檔為多,同質化嚴重,貨款拖欠普遍
溫州鞋機在取得不俗成績的同時,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一味仿制、急功近利的現象是普通存在的通病。
“溫州鞋機發展初期仿臺灣,仿意大利的,現在仿本地的,仿來仿去,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由于自主開發能力較弱,只要發現展會上有比較新型的機械,就會在第二年的展會上出現不止一個品牌的模仿產品。”溫州甌江液壓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克光說。葉克光是溫州鞋機商會**屆會長,從仿造到改進創新開發生產鞋機的他在溫州鞋機業很有發言權。
溫州鞋都鞋機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朝中是溫州鞋機業元老級的人物。他說,隨著溫州鞋機企業的增多,各個企業的產品無論功能還是外觀都比較接近,企業間的產品品種重疊嚴重,因此價格上的競爭也就成了不少企業爭搶市場的手段。
據了解,在溫州鞋機企業中,生產同類型的注射圓盤機的企業就有10多家,生產同類型的前后幫機的企業也有10多家,同類型圓盤機價格差達兩三萬元,上檔次、上水平的規模企業產品銷售“斗”不過產品質量不穩定的小企業的現象廣為存在。
溫州鞋機商會現任會長、浙江炬達機械有限公司翁岳康說:“大量雷同產品集中在中檔產品的狀況,使本身基礎不強的溫州鞋機企業越來越難生存了。” 一直以來,我國鞋機市場基本上是廣東、福建、溫州三分天下,溫州的鞋機產品在技術和品牌上稍遜于廣東、價格高于福建的不利條件下,只能在中檔市場顯身手。而在中檔市場中不搞產品開發,又不搞品牌建設,相互仿造,一味地在價格上與同行相互殺價的惡性競爭已成為溫州鞋機發展的隱患,溫州鞋機企業的日子不好過。
此外,貨款的拖欠問題也同樣困擾著眾多鞋機企業。
案例
1.有家公司曾花費近9個月的時間,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推出“輕觸氣動鞋盒打碼機”,被一同行在29天后仿制出來,并以低于25%的價格大量推銷,3個月后業內就有8家生產同類機型的工廠。
2.溫州甌江液壓機械有限公司2006年以來被拖欠的貨款曾高達2000萬元,現在有部分已成為呆賬、死賬,不但嚴重影響到企業生產流動資金的周轉,而且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利益。
將來
注重“應用創新”和“改進創新”轉型升級
中國鞋機有大發展的機會,關鍵的問題是溫州鞋機要突破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要加強自主創新,注重機械的更新換代,開發自動化程度高、適應精益生產需求的產品。除了提高檔次,穩定售后服務水平等要素外,還必須轉型升級,消除行業弊病。
對于溫州鞋機業界來說,完全創新還為時尚早,應大力提倡“應用創新”及“改進創新”。
針對溫州鞋機工藝較為落后的狀況,引進技術搞合作不失為上策。
臺灣鞋機企業的鞋機工藝一直**于大陸,在經營管理等方面都比較規范,在國際市場開拓方面也具有豐富的經驗,基本上已經與國際接軌,所以可通過與臺灣鞋機廠的合作交流向他們學習經驗,從而加快溫州鞋機的產業升級。
整合企業,組建集團,走專業化生產道路,創造叫得響的鞋機品牌。
溫州上規模的鞋機企業雖然為數不多,但能夠在市場上呼風喚雨,借此機會,強強聯合或兼并重組生產雷同產品的小企業,成立鞋機企業集團,實現轉型升級,不失為一步好棋。
從企業的發展規律看,拼搏了20多年的溫州鞋機業中多數企業已到了品牌的建立和發展期,亟待創建完整的品牌培育和發展計劃,以使企業走向更高的臺階。因此,有不少鞋機企業的老板要求,企業在轉型升級中,孤軍作戰事難成,政府要加強引導,行業協會要積*協調。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隨著世界制鞋產業的轉移,亞洲不僅成為世界的制鞋重地,鞋機的“亞洲時代”也隨之到來,溫州鞋機的明天將天大地大。
案例
溫州甌江液壓機械有限公司在溫州鞋機行業起步早,在生產注射成型機領域可謂是“老大”。他們不打價格戰,而在國內**把伺服電機油泵應用在鞋機設備上,為鞋機節能、環保開了先河。該公司一年多前就開始進行新型的節能動力配套研發工作,設計人員采用多項新技術、新工藝以保證產品質量和節能效果。如該改進創新技術用于EVA注射機型上更明顯,采用了伺服電機+內嚙合齒輪泵,每小時可省電16-20度左右,每月可省電費10800元左右,一年可省電費1296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