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年伊始,東莞外貿企業老板張華光的心情是喜憂參半。
走過2012年出口的低迷,2013年伊始迎接張華光的便是訂單的回暖,但無奈的是采購商們把價格壓得太低,而生產成本卻一直見漲,加之年底用工荒的來臨,讓他在接不接單的問題上感到十分糾結。
糾結的不止張華光,珠三角很多外貿老板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訂單回暖,利潤卻仍在冰點徘徊。
燙手的訂單
“訂單確實比去年多了一些,但是目前工人不多,并且采購商把價格壓得很低,很多訂單我們都不敢接。”1月29日,外貿老板張華光對記者表示,從2012年12月份開始便出現了訂單回暖的跡象,但目前為止,多數外貿企業仍然面臨著困境。
張華光所說的困境,*主要的來自于利潤的不斷下滑,成本上升和采購商壓低價格將企業利潤擠壓。張華光告訴記者,目前自己接到的訂單仍以短單為主,不過就算有長單,自己也不敢接,因為2013年出口情況會不會出現好轉,連他自己心里都沒有底。
記者調查發現,在珠三角地區,特別是廣東省,服裝、鞋、陶瓷等行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訂單回暖情況,但2013年出口是否回暖,很多企業都表示前景還不明朗。
“現在我們所接的訂單很多都是之前不愿意接的,但目前為了企業生存,無奈還是接了。”溫州出口商吳建榮告訴本報記者,他的工廠主要生產出口工藝禮品,從2012年起他的企業就面臨著利潤被嚴重擠壓的情況,如今“再不接單就活不下去了”,所以以前不敢接的、不愿意接的訂單,如今卻成企業的救命稻草。
本報記者采訪了解到,面對著近期紛沓而至的訂單,很多企業都面臨著類似的尷尬。一方面,隨著原材料價格上升,外貿加工企業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因此如果對方的采購價格過低,企業就有可能面臨賠錢;另一方面,隨著春節假期的即將來臨,部分中小企業開始擔憂訂單能否在期限內完成的問題,也擔心節后招工難的陰影在新年后會卷土重來。
企業反映的訂單回暖情況,與官方數據似乎也遙相呼應。
而一達通外貿運營平臺2012年對4000家中小企業的抽樣調查分析報告中也提道,2012年全年中小企業外貿景氣指數呈現較大波動,自3月份急劇下降至臨界點以下,年末數月內則逐漸回暖。
“出口額是在增加。但坦白說,我們監測到大部分中小企業盈余并未隨著出口量的回暖而增加,部分企業的利潤反倒呈下滑趨勢。”一達通副總肖峰對記者坦言。
“廣東省外貿企業生產的多數商品為生活必需品,勞動密集型的中低端產業結構決定了其在外需疲軟的情況下不會遭受*直觀的沖擊。這是珠三角外貿企業能維持平穩發展的*關鍵因素。”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表示。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鄭躍聲也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去年12月份中國出口經理人的指數為34.2%,較11月份提升了2.1個點,這是自去年6月開展問卷調查以來指數的首次回升,其中新增的出口訂單指數為36.9%,較11月份回升了2.9%。同時,出口經理人的信心指數為38.2%,較11月份回升了2.4%,出口企業綜合成本指數18.4%,較11月份下滑了0.7%,訂單的提升和出口經理人信心的提升,加上成本的下滑,使出口企業的信心增強、訂單回升和成本下降,因此預期今年一季度中國外貿出口會有所好轉。
前景難言樂觀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幾乎所有的企業并沒有“喜上眉梢”,面對訂單回暖,他們反而更多的是對前景不明的擔憂。
“我們許多同行一起聊天時,都表示比較擔憂春節前后中小企業的用工環境將變得更加惡劣,去年就有一大批節后不再返回工廠的工人,今年節前的用工荒就已經十分嚴重,因此節后的單我都不敢接太多,就怕完成不了。”張華光對記者說。
“去年出口情況已經十分悲慘,今年我甚至有點擔心會熬不下去。”東莞厚街德發鞋廠老板趙敏經營著一家小型鞋廠,從去年開始,她的企業就常常面臨停工的情況,*近為了勉強維持生產,她不得不接一些短單。
按照以往慣例,春節前企業出口較為集中,出口數據將呈現顯著上升態勢,而春節后的一兩個星期是“休息”時段,出口規模將出現銳減的態勢。業內人士分析,就算1月份出口繼續保持高增長,也不能斷定出口已經回暖。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對記者表示,2012年12月,中國外貿確實出現了不少亮點,一方面政府多項穩外貿政策措施積*作用于實體經濟;另一方面貿易環境有所改善。不過他認為,就此斷定中國外貿增速反彈已成長期趨勢,還為時過早。
和外貿企業負責人一樣,幾乎所有的業內人士都對2013年的外貿前景持謹慎態度,甚至有外貿中小企業擔憂自己的企業會在這一年熬不下去,2013年外貿是否能夠回暖,還需要再等待些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