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一個皮革廠如果用工需求1000人的話,今年只招到600人,明年只能招500人,廣東的招工形勢越來越嚴峻。”廣東省浙江臺州商會常務副會長周則國日前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無奈地做出上述表示。
20日,廣東省浙江臺州商會在廣州花都舉行成立大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招工難成為勞動密集型行業的首要難題,為解決招工難而出現的產能擴張瓶頸,該商會已組織三四十家皮革制造企業集體將加工制造環節轉移至內地,并將研發、接單等核心環節保留廣東。
現狀
廣東用工形勢逐年嚴峻
春節臨近,企業又開始考慮如何解決2011年的招工問題。
昨日,花都區政府相關人士王先生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沒有聽說近40家皮革企業抱團遷廠一事。在招工難這一問題上,該人士稱,“獅嶺有專門的人才市場為工廠服務。搬遷是什么原因,有沒有其他原因我不知道。”
而在廣東省浙江臺州商會成立大會上,不少企業表示,廣東的用工荒問題已成為制約產能擴張的*大瓶頸。
一位箱包皮具出口商張先生昨日對記者表示,皮具行業手工生產環節較多,需要的人工較多,但現在招人越來越難,“5年前500塊就可以招一個雜工,現在156 0190 2607塊包吃包住還招不到一個工人。”
從事箱包皮革出口行業的周則國也表示,今年皮革出口增長情況良好,整體行業增長在23%以上,但公司卻有單不敢接,“主要問題在公司產能跟不上。”周則國解釋稱,服裝、鞋子生產機械化生產只能解決開料的環節,其他中間縫制等環節均需要人工生產。但金融危機以來花都用工情況很嚴峻,2009年開年招工招不到一半。他粗略估計,今年公司員工缺口也在三成以上,為此,設備也閑置了三成。企業只能少接單,或找價格較高的加工廠加工。據了解,周則國便將自己企業40%以上產能轉移至福建、湖南、安徽等地。
出路
加工制造環節轉移內地
據了解,不久前廣東省皮具行業協會組織企業前往四川、昆明、云南等地考察,聯系工人。然而,這只是企業權宜之計,記者獲悉,企業為徹底解決產能瓶頸問題,開始將加工制造環節有步驟地向內地市場轉移。
記者從廣東省浙江臺州商會了解到,商會已組織三四十家皮革制造企業集體去安徽宿州市建立生產基地,將加工制造環節轉移至當地。周則國告訴記者,在選擇遷廠地時,關注三個方面的問題,勞動力是否充裕、距港口半徑不超過350公里、盡量能與產業鏈上下游配套。
“當地有60萬人口,勞動力成本比廣東低30%,適合輕工產品生產。交通、物流便利,離港口197公里。同時,當地有皮革化工基地,可以滿足原材料的供應。于是我們選擇了這個地方,現在只差*后的簽約了。”
據周則國預期,公司2012年便會將加工制造環節全部轉移至當地。屆時,公司或將實現一年2億-2.5億元營業額,而其他近40家企業平均每家亦有5000萬-6000萬的營業額。
周則國稱,加工制造產業轉移后,廣東將成為公司研發、接單的研發基地,與安徽的生產基地形成“前店后廠”的格局。
據了解,當地政府為招商引資也為企業提供了不少稅收、用地方面的優惠。
專家看法
勞動密集型產業遷廠企業政府雙贏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彭澎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持續了一年的“民工荒”日漸嚴重,讓企業等不及,只得另尋出路。
知名企業富士康也開始了這個過程。“富士康將廠搬至湖南、重慶等地區,更靠近勞動力的來源地。”彭澎稱,其實內地和廣東的工資已較為接近,內地人才不需要舟車勞頓就能留在當地享受與廣東基本相等的待遇,從事同樣的工作,還能照顧家人。同時,企業在內地發展,地價方面也較為便宜。彭澎提醒出口企業,內地離口岸較遠,因此企業要預留更多時間趕訂單。不過,彭澎認為,目前中國啟動內需,國內購買力強大,面向內地市場也是出口企業今后的發展方向。
彭澎表示,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內地遷徙,符合廣東省“雙轉移”的思路。同時,廣東應充分考慮在“十二五”期間企業轉型升級路徑。“目前廣東GDP已被江蘇緊追其后,因此,產業轉型升級也意味著廣東今后的發展不能比速度,要在調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上更下功夫。”皮具是花都的支柱產業之一,彭澎稱,花都應開始重視部分企業遷廠一事,“發展經濟不能僅靠企業數量多,還要靠企業做強做大。目前花都建了很多皮具市場,且規模還在擴大。建議花都作出預先判斷,不要盲目地擴大市場,以免出現過剩。”并且,車間搬走了,花都應相方設法留住企業的研發基地和總部。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