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當“山寨精神”、“廣告轟炸”的方式不再靈光,中國制鞋企業如何破局?記者從21日閉幕的第十七屆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上發現,不少鞋企正告別過去的生產經營模式,以科技為引擎,借助互聯網+思維,加緊轉型升級。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換擋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中國制鞋業面臨勞動力價格上揚、庫存積壓、訂單緊縮等壓力。
記者在鞋博會現場看到,追求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成為不少企業的求生之道。
吸濕排汗、鵝卵石按摩、PU彈性體……一副鞋墊看似輕薄簡單,卻有著大學問。丁瑞展自156 0190 2607年開廠做鞋墊,認準一條道一干便是20余年。
“在國外,買鞋墊就像買襪子一樣平常,高端成品鞋墊在大小超市隨處可見。”丁瑞展說,隨著國內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費觀念也正發生改變。為此,丁瑞展推出鞋墊“私人訂制”服務,針對客戶品牌特點和產品需求,進行“一對一”的特色開發,完善配套服務。
而在鞋博會現場,追求制造精細化、營銷精準化的企業并不在少數。引進上百萬的實驗設備,只為制造一副舒適的鞋底,全國范圍內采集2萬余個腳型數據,只為精確打造*適合中國人的腳模……
“運動鞋是舶來品,*開始國內企業仿制國外品牌,但卻不知道為什么這么設計。”安踏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主任阮果清說。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中國鞋企也在不斷挖掘一雙鞋背后的科技元素,作為本土運動鞋領軍品牌之一,安踏在全國**創立了體育用品行業運動科學實驗室。
阮果清說,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就是力求將運動、人、鞋三者融合,滿足運動時的功能性和舒適性。
如今,晉江鞋企裝備了大量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設備,同時全市制鞋業依靠自主研發,已經掌握229種鞋業生產的核心技術,擁有564項專利,其中安踏、國輝等企業已經成為國家或行業標準的起草成員單位。
中國制造業正面臨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鞋服制造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更需要優化升級。
晉江擁有各類制鞋生產企業3338家,其中年產運動鞋、旅游鞋占全國總產量40%,世界總產量20%。當地鞋服產業家大業大,急需優化整合。
晉江市市長劉文儒說,制鞋產業將借助市場的力量、科技的深植、互聯網思維的融合,實現資源進一步優化配置。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