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膠鞋產業的春天。”走進瑞安仙降,膠鞋企業老板信心十足: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休閑、舒適,又不乏時尚的膠底布鞋,因為集合了運動鞋與休閑鞋的優點,正成為鞋業時尚的新寵兒。膠鞋產業正進入蓬勃發展的時代。
據仙降街道統計,作為仙降傳統三大支柱產業之一,膠鞋產業產值占一半以上。在其他產業出現不同程度下滑的情況下,膠鞋業卻增長較快。今年1-9月份,仙降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的膠鞋企業生產值已達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0%。
仙降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葉秀敏透露,仙降的膠鞋在全國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全國膠鞋業有60%,甚至更多都是出自仙降。葉秀敏表示,之所以消費市場上的知名度不高,是因為市場終端不在企業自己手中,這也成為仙降膠鞋企業*大的痛——市場主動權、主要的利潤都掌握在終端銷售商的手中。
據了解,仙降膠鞋業*早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當時許多企業生產的產品檔次較低,且存在不少質量問題,如產品開膠、設備陳舊、工藝落后等因素大大制約了企業的發展。156 0190 2607年后,仙降膠鞋業進行了**次產業革命,引進先進設備,聘請行業專家,仙降膠鞋的品質不斷提高,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而今,更有人本、環球等一些龍頭企業開始轉型,打造自己的終端品牌。這些鞋業老板認為,在自身發展不成熟的階段,貼牌加工可讓他們學到**企業的一些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為日后提升產品品質打下基礎,但沒有自主品牌、沒有自我特色,遲早會成為被淘汰、被兼并的對象。
浙江人本鞋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人本”一直主打自己的品牌,但是以走批發市場為主,今年才開始真正建設專賣店銷售渠道。浙江邦耐鞋業也在通過建設自己的網絡渠道,尋求突破口,掌握市場主動權。
人本鞋業
批發轉專賣掌握話語權
“到今年底,人本在寧波等地將陸續開出專賣店。”浙江人本鞋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為了提高市場影響力,公司將正式啟動專賣系統,培育屬于自己的強勢膠鞋品牌。
在人本鞋業公司的大廳墻上,**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印有帆船圖案的國際象棋棋盤壁畫。公司黨代表工作室的劉海彬介紹,這幅壁畫的寓意是希望人本的自有品牌一帆風順地由中國走向國際市場。劉海彬表示,在過去以批發為主的市場渠道模式中,利潤的大部分掌控在終端批發商手中,而且自有品牌的影響力也較弱。為此,企業計劃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加大設計研發、技術改造的力度,把品牌打進各大賣場,并逐漸向海外市場拓展。[next]
人本鞋業創辦于1986年,是全國知名的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專業膠鞋企業,目前擁有膠鞋生產線8條,年生產能力1000多萬雙。
早在2003年,人本鞋業也曾經做過雙星和國外一些高端品牌的貼牌生意,為的是學習一些先進的管理經驗。一年多的學習期結束后,他們就退出貼牌加工市場,專心打造自己的品牌。
企業呼聲:不要認為傳統企業就是低小散,勞動密集型企業就是不好。傳統企業也可以規模化、規范化,勞動密集型企業,可以解決許多就業。所以,希望政府能重視傳統行業,不要一刀切,對發展好的企業應該給予扶持。
鴻華箱包
提升檔次轉戰國內市場
箱包產業是溫州的傳統產業,仙降更是有箱包工業基地的產業金名片,有80%-90%做出口。但是,今年的市場,卻讓做了20多年箱包的潘中其看不懂:6月份以后,出口下降了3.7%。為此,潘中其已經開始著手自有品牌“ABC”的國內市場布局,要將重心從出口轉向國內市場。
浙江瑞安市鴻華箱包有限公司總經理潘中其是浙江省瑞安市箱包行業協會會長,他介紹,從2000年到今年上半年,出口訂單都排得滿滿的,即便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箱包的影響也很快過去。但今年,卻一直沒有回暖的跡象。這讓許多以外貿為主的箱包企業憂心忡忡。
但另一方面,潘中其從廣交會上了解到,中低端的箱包產品減少了40%的訂單,可是中高端品牌的訂單卻在增加,做國內市場的企業訂單也在不定程度地增加。一些與國內品牌合作的箱包企業日子過得很滋潤。
據介紹,鴻華箱包主要為國外知名企業做貼牌,85%的業務來自出口訂單,產品銷往40多個國家。目前,潘中其一方面著手在海外建立自己的銷售網點。另一方面,自有品牌“ABC”的產品研發已經到位,預計在明年,便可以在國內市場與消費者見面。
企業呼聲:政府業務流程不夠明確,讓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走了許多不必要的彎路。希望政府的業務流程能夠明確化,可以更快地培育出龍頭企業,讓“龍頭效應”更快地帶動整個產業發展。
邦耐鞋業
單一產品走向系列化
童鞋、棉鞋,甚至開發休閑服裝等等,經營10多年膠鞋的浙江邦耐鞋業有限公司*近兩年正朝著產品系列化、渠道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公司董事長金美福表示,膠鞋季節性太強,且產品太單一,應該向福建晉江的一些企業學習,往品牌化方向發展。
邦耐鞋業成立于1999年,是仙降中國膠鞋名城重點膠鞋生產企業之一,有4條膠鞋生產流水線,設備投入700多萬元,日生產能力可達20000雙。目前,其旗下共有三個膠鞋品牌,其中有一個品牌為童鞋,產品在全國各地批發市場都有代理商,此外,還有部分產品遠銷到東南亞及歐洲等市場。
金美福認為,在上世紀90年代末,企業生產出的膠鞋出廠價只有4元-5元一雙,利潤很薄。因此加強設計研發,擁有自己的渠道,才是提升附加值的關鍵。據介紹,今年1-10月份,邦耐鞋業銷售同比增長了8%。不但增加了棉鞋、童鞋的開發,還開拓了電商渠道。接下來,還將學習晉江企業,開發多系列產品,往運動休閑服裝方向發展。
企業呼聲:仙降外來人口大概有7萬多人,希望政府建員工宿舍,讓企業可以對員工進行統一的管理。[next]
傳統產業
不是夕陽產業
傳統產業一直被形容成夕陽產業,在基層采訪時,有不少部門負責人、企業主都會自嘲地說:“我們都是傳統產業,沒什么高科技。”
對于社會上的這種歧視,人本鞋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大家不要把傳統產業、傳統制造業等同于低小散。鞋、服裝在意大利等發達國家,一樣可以做成奢侈品牌,而制造企業,至少可以解決更多就業。
對此,仙降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葉秀敏有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具備“引導潮流、創造稅收、解決就業”這樣三個條件的企業,即便是傳統企業也是優秀企業。
而為了支持這些傳統產業的發展,也為了讓這些企業朝著規模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仙降街道將“總部大樓”的設想正式提上議程,接下來將建設6萬多平方米的總部經濟大樓,工商、稅務、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將在這里開設服務窗口,真正實現企業辦公一體化。而企業也將集中到產業園區內規范化生產。
當許多企業提出“傳統產業,能否得到更多的寬容與支持”的時候,仙降給出的答案是:在給出空間的同時,給予適度的引導。誰說引導時尚潮流的傳統產業,不是朝陽產業呢?
箱包、膠鞋、霓虹燈為仙降街道的三大支柱產業。今年1-9月份實現工業總產值35億元,增長了1.2%,到年底將有望破50億元。其中,膠鞋行業規上企業實現產值16億元,同比增長了10%;箱包行業9.6億元,下降3%;霓虹燈行業9000萬元,增長3.8%。擁有中國膠鞋名城、箱包工業基地、霓虹燈生產基地等三張國字號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