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7月中國進出口、進口、出口同比增速分別為12.7%、14.7%、 11.2%(人民幣計價),增速均呈現回落態勢。其中,進出口增速、進口增速均創年內新低,外貿增速回落幅度超出市場預期,但依然位于兩位數增長的區間。那么,外貿增速高位回落的原因是什么?從外貿面臨的深層次問題來看,如何打破“雙重擠壓”顯得更為急迫。 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被認為不利于出口。不過,從記者對諸多微觀企業主體的采訪來看,由于美歐等主要經濟體的復蘇,制造業外貿訂單增長盈利超過升值的損失。人民幣雙向浮動后,進出口企業也能更加理性地對待匯率波動。(楊志錦)
7月份外貿數據不及預期,進出口增速雙雙出現下滑。
根據海關總署的*新數據,7月當月中國進出口總值為2.32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創下年內新低;其中,14.7%的進口增速也是年內的低點,而11.2%的出口增速則是除2月外的*低值。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到,人民幣匯率今年。升值對外貿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基數的抬高、內外需的疲軟則使中國外貿進一步承壓。與其他國家橫向比較可以發現,中國外貿并不優于其他國家,而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發達國家在高附加值產業方面對中國外貿形成的“雙重擠壓”效應卻在日益凸顯。
從下半年起,中國的外貿將面臨更多的考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反彈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存在著較大不確定性,外貿增長將更多地依靠內生動力的帶動。
盡管7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較上月上升了0.4,但新增出口訂單指數有所回落,月初制造業PMI的三大訂單指數亦是全線回落。多位受訪專家預計,下半年進出口增速將會低于上半年,二季度的外貿增速或將成為年內的高點。
進出口增速回落
海關總署8月8日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5.4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5%。其中,出口8.53萬億元,增長14.4%;進口6.93萬億元,增長24%;貿易順差1.6萬億元,收窄14.5%。
7月當月,中國進出口總值2.32萬億元,同比增長12.7%,這一增速創下了年內的低點,進出口增速也雙雙出現了回落:其中,出口1.32萬億元,增長11.2%;進口1萬億元,增長14.7%。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7月份外貿增速的回落與人民幣升值效應顯現與基數抬高直接相關。
基數方面,他表示,去年上半年外貿的基數較低,到下半年開始逐漸抬升,這使得今年下半年以后基數的翹尾因素不斷減弱。
匯率方面,人民幣在去年下半年出現了明顯貶值,但今年以來人民幣出現了升值?!叭嗣駧刨H值帶來的外貿增量正在越來越少,甚至不排除下半年人民幣進一步升值會為外貿帶來減量的可能?!卑酌髡f。
實際上,以人民幣計的外貿增速可能還存在匯率轉換的“水分”。比如,以美元計,7月外貿增速為8.8%,其中出口同比增長7.2%,進口同比增長了11.0%,均低于以人民幣計價的增速。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指出,人民幣有效匯率同比**出口金額同比約6個月,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同比于2016年11月見底開始回升,這意味著匯率因素對中國的出口增速的抑制作用可能在*近幾個月開始逐步體現出來。
外貿“雙重擠壓”
白明指出,從橫向比較來看,中國外貿并不具備更明顯的優勢:今年前5月,WTO的71個主要國家(占據世界貿易的90%以上)的平均貿易增幅都在10%左右。按照這些國家通用的美元計量標準,中國同期的外貿增速為12.8%,去除基數影響,實際上中國跟這些國家的增幅差不多。
“所以中國的外貿現在進入了一個 隨大流 的階段:整體環境好時中國外貿會 隨行就市 地向好,國際環境不好的話就會回落?!卑酌髡f。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來,中國周邊的越南、韓國的出口增速要略好于中國。以7月為例,當月韓國的出口增速大幅提升至19.5%,而根據越南公布的累計數據,前7個月越南出口同比增長18.7%。
白明指出,中國外貿正在面臨著來自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越來越明顯的“雙重擠壓”。“相對于東南亞國家,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現在競爭優勢越來越不明顯;而更高技術、更高附加值的外貿,中國在短時間內又不能完全完成接替。”
一直以來,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都是中國出口的主力。前7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4.87萬億元,增長14.2%,占出口總值的57.1%。不過,王涵指出,由于外需較為疲弱,7月當月出口中機電產品的拉動作用相對6月下滑了1.89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也下滑了0.75百分點。
前7個月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了12.3%,占出口總值的20.7%。但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正在出現分化:7月玩具類產品出口增長45.9%,連續5個月快速增長;但紡織品、箱包、服裝、鞋類出口增速卻相對較低,分別為3.1%、8.1%、0.5%、2.7%。
出口先導指數上升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鐵礦砂、原油和天然氣等大宗商品的進口量價齊升,但其趨勢能否延續則是個未知數。如7月當月的原材料進口量環比下降非常顯著:鐵礦砂進口量由上月的9470萬噸降至8625萬噸,原油進口量由3611萬噸降至3474萬噸,鋼材進口量由113萬噸降至98萬噸。
王涵指出,大宗商品需求疲弱是7月進口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當月原油、煤、鐵礦砂以及鋼材進口的價格和數量均有所回落,說明目前國內需求可能較為乏力,國內商品漲價更多是供給的因素而非需求因素。
白明表示,大宗商品從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出現了一個小周期的回升。而今年下半年這種反彈的勢能正在逐漸消耗殆盡,未來繼續指望價格因素帶動貿易額的上升并不太現實。
此外,白明表示,中國之前一系列的穩增長政策會溢出一部分大宗商品的貿易機會。但是下半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降溫,可能會通過產業鏈的傳導對進口產生一定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1-7月中國累計出口鋼材4795萬噸,同比大幅下降了28.7%。增幅下滑的背后,是中國部分產品的出口正在遭受著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商務部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中國遭遇貿易摩擦119起,涉案金額156 0190 2607.4億美元;其中近半數的貿易救濟案件針對中國鋼鐵產品,此外,光伏、瓷磚、輪胎等產品也都遭遇了多起貿易摩擦。
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增加了貿易摩擦,也使未來中國外貿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
7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1.9,較上月上升0.4。其中出口經理人指數為44.9,較上月回升0.2;新增出口訂單指數下滑0.1至48.4;出口經理人信心指數、出口企業綜合成本指數分別回升0.8、0.2至50.6、23.2。
白明指出,7月外貿先導指數二級指數有升有降,說明部分企業盡管手里的訂單有所減少,但信心還在,大家對未來的前景還是看好的。
他認為,前6月外貿的超預期復蘇是低匯率,低基數,國際市場、國內經濟周期性復蘇以及多個自貿試驗區掛牌等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然而下半年多項因素發生了逆轉,部分因素則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
“我覺得未來的外貿還會進一步保持增長,但上半年這種高速增長的勢頭恐難再現。”白明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