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世界經濟的低迷并未減緩中國企業努力實現國際化乃至全球化的腳步。
2012年12月25日晚,房地產龍頭企業萬科突然停牌,有消息稱此次萬科將要B股轉H股,為下一步國際化做準備。2013年伊始,高端機械制造企業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詹純新就對媒體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黃金窗口期已經到來。
但有專家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只是實現了走出去賣東西和跨國經營,還并未實現真正全球化。那么,中國企業距離“真正的全球化”還有多遠?
“我國企業在全球化方面目前更多的是走出去獲取一些資源來支持國內經濟的發展,企業通過對外投資獲得國外的技術和品牌,以提高企業本身的整體競爭力。”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我國大多數企業現下仍致力于滿足國內的生產發展需要。
“跨國經營是企業在國內已經發展成熟、國內市場基本飽和,企業向外擴張,通過向外銷售產品、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等方式來進行全球化的布局。這一種情況在中國企業中還比較少。”宋泓說,即使是華為、中興等大型企業,目前的海外業務也更多偏向于提供產品和服務,投資和生產占比較少,并未實現資源全球化配置。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資源與環境研究室主任楊丹輝也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國際化應形成一個全球網絡。“全球化的企業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有全球視野的市場體系。中國企業能實現這一步的目前非常少。”
剛剛過去的2012年對諸多出海的中國企業來說無疑是復雜而曲折的。由于歐債危機和美日經濟的復蘇緩慢,中國在出口方面外部需求不振且貿易摩擦不斷,涉及海外業務的企業均面臨著*大壓力。同時,世界各國也在努力吸引外部投資以刺激經濟,這將給出海的中國企業帶來投資機會。2013年,這一趨勢在總體上并未有多大改變,中國企業的全球化之路依舊機遇與挑戰并存。
“中國企業的運營成本綜合來講是相對較低的,尤其人力成本要低于發達國家。但隨著經濟發展,這一成本優勢也越來越不明顯。此外,我國法律和國際商業法規的接軌方面存在較大問題,知識產權、勞工、環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國外相比有一些差距,這就導致很多企業在海外對當地的法律環境有一個適應過程。還有,我們缺乏具有國際視野、支撐企業國際化戰略的人才,這也是一個不足的方面。”楊丹輝說。
經歷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10年的世貿歷程,中國企業在全球化之路上已經積累了相當一部分經驗,但尚有“*后一公里”等待突破。
對此宋泓認為,我國企業在對外投資的方式上仍然處于探索階段。“我們的整個經濟發展還沒有到企業因為國內市場飽和而大規模向外走的階段,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并未進入成本高企、在國內無法繼續生產而大規模向外轉移的階段。這兩個階段都沒有達到,小部分企業開始探索對外投資,大規模向外走的時機還沒有到來。”
“行百里者半九十,經過了前期艱難的積累,*后一步可能實現質的飛躍。但這需要政府、企業等各方面的配合與努力。”對此楊丹輝建議,**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在海外并購和全球化過程中,環境、體制、文化、資源等各方面均存在風險;第二,企業要提高資本運營的能力,拓寬資本運作的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私募基金、海外股市和一些先進的金融工具;第三,政府在改善經濟環境、法律援助和服務上還應給予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