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素有“中國皮具之都”之稱的獅嶺鎮眼下正面臨開工不足的情況。記者在實地調查中發現不少手袋、皮包廠家由于未能熬過金融危機,人員大量流失,記者隨機聯系采訪了多家當地皮具手袋生產企業,詢問招工和生產情況,均得到消*答復。幾乎所有受訪企業負責人都表示勞動力漲價、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三無企業”惡性競爭等因素促使成本走高。金融危機后,不少“存活下來”的企業仍經受著種種后遺癥之痛。
危機的洗牌效應正在逼迫企業摒棄靠廉價勞動力和價格戰侵占市場的發展策略。具備良好基礎的獅嶺皮革業如今也正在考慮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制造之都”到“品牌之都”的華麗轉身。當下眾多受困的中小企業將如何在困境中突圍?
用工缺口或達三成
據當地臺州商會有關人士介紹,獅嶺皮革行業用工缺口或達30%。始于金融危機時期的缺工態勢一直延續。廣州友明皮具公司的一位經理告訴記者:“前幾年利潤都能做到平均30%-40%,今年受缺工和競低成本的市場風氣影響,只能做到10%左右,從經濟成本角度來說,大范圍研發投入的難度進一步增大。”
由于長期工難招,獅嶺鎮出現了街頭臨時散工市場,主要集中在陽光路獅嶺勞務大市場、合成村南航路一帶,當地人稱之為“馬路勞務市場”。據了解,在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下,獅嶺目前仍有大量小企業甚至無牌無證的工廠用工環境*差,勞工糾紛不斷。這些中低級生產加工企業一直以來利用廉價勞動力和拷貝設計接單生產,對整個行業發展造成十分消*的影響。日薪工市場上一位民工告訴記者,這里的日工市場大概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盛行,來這里招工的多是小加工作坊,有些甚至是“三無企業”。據獅嶺政府有關人員介紹,除了規范引導臨時工市場,政府將重新規劃勞務市場,在以市場化運作的前提下納入政府部門監管確保其規范有序。
“競低成本是當前**對策。”一位皮具企業負責人表示,“技術投入并非不可行,但受到資金周轉、人才不足、產權侵犯等多重制約。”獅嶺伊派布藝手袋廠經理陳余認為,“現在這個行業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沒有多少技術競爭”。
品牌企業增長率受累30%
廣東省皮具行業協會會員企業、自主品牌廣州友明皮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文虎介紹,獅嶺日工的招收主多是采取計件生產模式的企業,其制作一個箱包利潤往往高達200%,“只要有包,一定有錢,無所謂品牌或者技術”。大量單做外單加工的企業平均利潤達35%,也遠高過自主品牌企業10%左右的利潤。自主品牌同時還面臨資金、運營、研發、生產等各個鏈條上的壓力。劉表示:“去年友明產值增長率達到50%以上,總資產翻了一番,但算上投入成本等各項支出,可能仍是不賺錢的一年。如果沒有受到低端計件企業的沖擊,我們的增長率能達到80%,足足受累了30%。”劉文虎還告訴南都記者:“行業內99%的設計存在抄襲行為,我們對創新的投入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白白地賠了成本,意義何在?”
據記者走訪了解,大量貼牌計件生產個體戶及小企業沒有完善的納稅體制,從而有更多成本空間跟品牌企業打價格戰,嚴重沖擊了自主品牌企業利潤。劉文虎對此表示:“轉型升級必然要追求自主品牌和技術含量,這些都需要資金的投入。在利潤受到沖擊的情況下,我們的困難可想而知。但這個行業目前成分復雜,經營環境較為惡劣,貼牌計件企業和日工現象也都還將持續。”
產量占據全國近六成份額
記者日前從獅嶺鎮政府有關部門獲悉獅嶺鎮近年對皮革皮具產業技術研發和創意設計的投資在不斷加大。去年以來相繼成立了創意精英協會、中國皮具之都圖書館及納海皮具飾博園創意設計研發基地。飾博園內共200多個商鋪,集創意工作室、皮具產品展示廳、設計師培訓室、廣告策劃室、T形臺等多項基礎設施為一體,目前已吸引來自全國各省市、香港、臺灣等不同地區近50家創意設計企業進駐。另為鼓勵企業創建品牌的積*性,獅嶺鎮2010年全年共投入250萬元對19個品牌建設先進單位給予獎勵。 [next]
對于備受詬病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當地區質監局、區整規辦、區公安等職能部門于上月起聯合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皮革皮具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專項整治。花都質監局派駐專人進駐獅嶺,采取法規宣傳與打擊制假相結合方式打擊制造假冒偽劣皮具產品違法行為,首批接受檢查的35家皮具企業中共4家查獲制假窩點。去年截至11月,共查獲假冒標識、皮革成品、半成品、五金等699551件。
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現行打擊力度仍然輕視了獅嶺偽劣皮具的生產能力,另外有些正規企業竊取別人的設計成果并未受到監管。
廣東省皮具行業協會秘書長鄧毅權告訴南都記者,就行業發展而言,就地轉型升級并拓展對相關人才的培養渠道方能真正解決問題。轉型期間部分未能跟上步伐的企業將被淘汰。
據悉,廣東省皮具協會目前已經跟一些大型院校,如廣東工商學院等開展人才對接工作。協會代表企業向學校提出人才需求,學校也根據皮革產業的特定需要調整部分學科,以為皮革產業提供專門的人才儲備。據不完全統計,獅嶺鎮專業學校每年招生2000人以上,各類專業培訓機構每年為獅嶺培訓人數超過156 0190 2607人。
獅嶺去年新增了1640多家個體工商戶,但同時也有撤離的企業,這是由于原材料價格波動以及人工成本的提高造成了一定影響,也有部分企業由于管理和營銷不到位而被迫關門。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花都獅嶺的產業集聚度、經濟總量、市場占有率均在全線上升,皮具產品產量前些年占據全國半壁江山,現在已經接近60%。一些生產加工的工廠搬出去,但更重要的是總部及核心的研發部門仍留在花都。
日前,廣東省皮革行業協會得到了交通銀行(5.43,-0.07,-1.27%)授信20億人民幣。近2、3個月,已經有逾100家會員企業得到了融資援助。
地理縱深
獅嶺皮具的跨國戰略
獅嶺鎮皮革皮具產業集群形成較早,當地產業的初步發展始于上世紀70年代,當時多數企業屬于自產自銷。上世紀90年代開始開拓全國市場。2000年期間皮革皮具產業被確立為花都區的主導產業。2002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皮革工業協會正式授予獅嶺鎮“中國皮具之都”的榮譽稱號。經過多年發展的皮具產業鏈已經基本完備。目前全鎮聚集了生產性企業7200多家,個體工商戶17300多家,從業人員達30多萬,年產皮具10億只以上,年產值超過180億元,產品銷往136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獅嶺已經有部分本土品牌正在崛起,其中不少品牌獲稱廣東省乃至全國**商標。他們離國際品牌還有很長距離,但已經在世界范圍形成影響。有關統計顯示,在意大利,獅嶺皮具已占據1/4的市場份額。法國皮革商會負責人在上月第十屆獅嶺皮具節上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法國從事皮革業人數已從兩年前的1.8萬人減少到1 .1萬人,生產企業從230家減少110家。法國經銷的皮具,有80%由中國進口。
獅嶺鎮委書記全泰源自信地表示:“在技術上,國際**品牌的產品獅嶺完全可以做得到。”認為獅嶺在硬件上已經具備規模。如今獅嶺傾力打造產學研結合的模式,力推當地一批先進品牌進軍高端行列,并初見成效。獅嶺政府認為在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之際,走本土企業聯合道路,實施跨國經營戰略將是發展的必由之路。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