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爾切焚燒中國鞋一周年之際發表文章談中國制鞋業競爭問題。2004年9月16日大約500人在埃爾切襲擊并放火燒毀了一家儲存中國鞋的倉庫。自2000年以來,西班牙每年鞋的進口量以兩位數增長,2003年鞋的進口量超過出口量。幾年前,便宜鞋的生產商紛紛倒閉。今年8月份,僅在Vinalopó地區就有15家企業提出裁減員工,200多人將受影響,而且受打擊的全是中小企業。
目前,西班牙大的制鞋企業已成功地解決了競爭所帶來的問題。它們設計鞋樣,在中國進行加工,然后在西班牙對鞋進行查驗、打蠟、包裝、制訂價格,增加了鞋的附加值。
西班牙制鞋聯合會執行主席兼歐盟鞋業聯合會主席卡爾沃(Rafael Calvo)建議通過兩種途徑應對來自亞洲國家的競爭:一是開放,在設計、品牌、勞動力等方面與中國制鞋商加強合作;二是防守,要求中國鞋嚴格遵守歐盟標準。目前,歐盟制鞋業已迫使歐委會對來自中國和越南的部分鞋進行反傾銷調查。卡爾沃在9月15日確認,在等待歐委會裁決前,希望歐委會在幾周內對上述產品采取臨時限制措施。如果裁決對歐盟制鞋業有利的話,歐盟將對上述產品征收5年的補償關稅。鑒于歐盟紡織業*近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歐盟制鞋業并不主張對中國鞋采取配額措施。卡爾沃表示,與中國人合作是必要的,因為今天的競爭對手將可能是明天的買主。
西班牙鞋類配件協會執行干事索萊爾(Juan Carlos Soler)強烈抨擊歐盟對制造業缺乏支持,認為歐委會對來自亞洲的進口缺乏控制。他表示,歐盟的措施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要求歐盟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如改善勞動條件、增加環境標準等;另一方面,卻允許未滿足上述標準的中國產品大量進入。他同時指責,歐委會只照顧歐盟大的進口商的利益,卻忘記了制鞋及其相關產業的利益。西班牙制鞋業就業人數約5萬人,在*近一年半的時間里就損失了5000個就業崗位。
不少企業主、政治家和工人以制鞋業處于低谷而自慰,還有一些人依然回憶20年前比塞塔(西班牙以前使用的貨幣)升值的影響。但現在并不是那種情況。應對中國競爭要求要有一定的靈活性。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